楊明華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于教師和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教育部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光要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一個很好地掌握,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思維能力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這就足以看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程度。本文通過對思維導圖的理解,研究了如何運用思維導圖來指導小學語文學科的讀寫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閱讀教學;寫作實踐研究
一、思維導圖的理論闡釋
思維導圖是一個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使用它可以非常簡單方便地表達發(fā)散思維。在思維導圖中不僅包括圖片,也有文字,兩者所占比重基本相同,學生在看思維導圖的時候,不僅需要看懂圖,還需要對文字的意思有準確的理解和認知,這就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的鍛煉。從生理上對其進行分析,當學生看圖片的時候,學生使用的是他的右腦,當學生讀圖片中的文字的時候,學生這時使用的就是他的左腦。所以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對學生的左右腦進行鍛煉進而充分挖掘學生左腦和右腦的潛力,這也有助于學生對于邏輯與想象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準確地把握。
二、巧借思維導圖,理清文章脈絡
思維導圖是非常直觀的,學生可以直接從思維導圖中看出題目與標題之間的聯(lián)系,這有助于學生對作者寫作思路有一個很好的把握,進而對閱讀的文章所表達的意思有一個更深的理解。教師采用思維導圖來對小學生進行教學,有助于學生將文章作者所使用的手法進行借鑒和參考,然后在自己寫作的時候對其加以利用,進而增進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落實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很好的培養(yǎng)。
三、巧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愛上寫作
為了讓學生對于思維導圖有一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師需要在平時就對學生進行鍛煉,可以讓學生學習完一篇文章以后對這篇文章的思維導圖進行修改,讓他們說一下如果讓他們來對其進行描寫,可能會從哪些方面入手,這就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思維導圖的構建,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有效利用小組合作,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等都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給予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這方面的鍛煉,進而促進學生向全面發(fā)展。在小學這個階段,學生對于什么事都是好奇的,這就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課堂當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思維鍛煉。而思維導圖就是一種有效的鍛煉方式,可以很快地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把握,從內到外,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發(fā)散,促進學生對于作者寫作思路的理解。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 嵇玲玲.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四化”課堂中的作用研究[J]. 科教導刊(下旬),2016(03):126-127.
[2] 張瀘月. 基于思維導圖的大學生閱讀推廣實證研究[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03):13-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