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艷
摘 要:“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學生的必修課?;旌鲜浇虒W是一種將在線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結合起來的新型教學模式,將其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活動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文章就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學為例,根據(jù)線上教學-線下教學-教學評估3個步驟來闡述如何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將混合式教學法深度融合至計算機課程。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混合式教學;“計算機應用基礎”
0 引言
“計算機應用基礎”包含六大模塊,即Windows操作系統(tǒng)、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網(wǎng)絡基礎知識、Excel電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Word文字處理軟件[1]。課程知識點較多且十分細碎,具有實踐性強、自學性高的特點,加之班級學生數(shù)量多、教學課時少等,極大地限制了計算機教師的發(fā)揮,“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往往會呈現(xiàn)出學生學習被動、積極性低、教學效率低、教學質量差等問題[2]?;旌鲜浇虒W是一種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基礎,能夠拓展學習空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自學、實踐、交流,同時也能讓師生進行更高效的溝通,進而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3]。
1 總體課程設計
制作優(yōu)質的簡歷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下簡稱“PPT”)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基于此,教師可以“面試之星—個人簡歷制作”為主題,開展一堂混合式教學課程。以問題為導向的課程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有利于倒逼其主動學習知識技能。課堂總體流程為“線上教學-線下教學-教學評估”。
1.1 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是指教師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來拓展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線上教學的本質并不是簡單地使用在線平臺去教學,也不是一味地開展花樣繁復的教學活動,而是以提升學生學習深度為目標,有計劃地選擇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打破學習時間、空間的局限,讓學生帶著較好的知識基礎走進教室。以“面試之星—個人簡歷制作”課程為例,具體過程如下。
首先,教師可以向班中學生分發(fā)調查問卷,以掌握學生們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根據(jù)問卷結果來將學生分為3個層次,即學優(yōu)生、中等生和后進生。
其次,教師將學生們分為5人一組,保證每組都含有各層次的學生。教師在正式上課前十天利用QQ或校內學習平臺向學生發(fā)布學習任務清單,即讓每位學生利用PPT制作自己的個人簡歷,要求至少制作5~10頁,圖文并茂,合理排版自己的個人經(jīng)歷及興趣愛好等內容。同時,教師要通過網(wǎng)絡將各類優(yōu)秀的PPT作品發(fā)送給學生進行賞析,比如,清新類、商務類、動畫類等,并且向其簡要介紹各類PPT的制作要點和需要使用到的技巧,以讓學生對PPT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在自己制作的時候可以快速地找到方向,不至于因無頭緒而耽誤作業(yè)。
最后,將各類工具資源分享給學生,比如PowerPoint2010安裝包、PPT應用基礎知識微課視頻合集、PPT模板網(wǎng)站、圖片資源網(wǎng)站等,告知學生分組情況,讓同組成員在此期間共同學習、討論。
在學生自學期間,教師要在網(wǎng)絡平臺上與學生保持聯(lián)系,盡可能回答學生們提出的疑問,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提出的問題較為基礎,則可指引學生觀看相關的微課視頻;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對更高難度的知識有探索欲,那么教師也可以適當為其提供資源,例如有些學生對圖片的追求較高,教師則可以向其介紹Photoshop軟件,并分享一些摳圖、透明漸變、去掉多余人物等微課視頻,其目的是盡可能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從而讓學生的PPT制作想法得以實現(xiàn)。
1.2 線下教學
線下教學即為課堂教學,是混合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與線上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到轉化、鞏固、拓展線上知識的作用。在正式展開線下教學前,教師應當保證自身了解各學生小組的自學進度,并且明確學生們在自學過程中已掌握、未掌握的知識點,在學生進入課堂時教師才可以有的放矢,對其進行高效的引導,幫助學生拓展、升華已掌握的知識,理清未掌握的知識,提高課堂效率。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學生在線上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的個人作品,但是教師不可放松,要更加注重線下教學的實操性,利用線下教學的現(xiàn)場感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
當學生在網(wǎng)上提交自己的個人簡歷PPT后,教師需要逐一審閱,找出學生們犯得最多的錯誤以及學生們最容易忽略的知識點。正式進入課堂后,教師可選出3份完成度高、排版美觀的PPT以及3份有部分缺憾的PPT來進行講解,從應用技巧、內容架構、美觀度等角度來予以點評,讓學生知道這些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同時,教師還應當指出學生們最容易犯的錯誤來進行糾正。
例如,許多學生PPT會出現(xiàn)字體不統(tǒng)一、行間距錯亂、圖片排版混亂等問題,學生表示自己在電腦里下載了許多漂亮、有趣的字體,并將它們應用在了PPT當中,但不知為何發(fā)送給老師后字體就變成了普通宋體,部分圖片還出現(xiàn)了嚴重變形的情況。對此,教師可以告知學生解決方案:在PPT內打出特殊字體后,可以將其右鍵另存為Png格式,然后再將這張Png格式的圖片插入PPT中,這樣字體就不會自動改變了;此外,在保存PPT的時候應當將其設置為PowerPoint 97-2003年文件格式(.ppt),這樣文件在不同版本PPT中打開時就不會出現(xiàn)內容排版錯亂的情況。經(jīng)過教師的講解與點評后,學生們的疑惑即可解開,其制作PPT的技巧以及對PPT的審美品位也會得到提升,教師此時可以再讓學習小組進行頭腦風暴,互相幫助組員出修改建議,從而讓大家把自己的PPT修改得更加精美、富有創(chuàng)意。
此外,教師在線下課堂進行教學后還可以臨時追加學習任務,即請學生們在30~40分鐘內制作一頁新的PPT,要求用學生在這葉PPT中使用SWOT工具來分析自己的個人優(yōu)勢、劣勢、機會、挑戰(zhàn),該頁面必須以圖表形式來展現(xiàn),同時適當添加合宜的動作效果。學生在時間的壓力下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利用查詢網(wǎng)絡資源、詢問同學等多種辦法來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這樣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鞏固PPT的制作技巧,而且還可以初步體會到接受工作任務的緊迫感。
1.3 教學評估
教學評估是檢驗課堂質量與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了解學生知識薄弱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渠道?;ヂ?lián)網(wǎng)可以實現(xiàn)多人在線互動,線下則具有強烈的體驗感,而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利用混合式教學則能夠很好地整合線上與線下的資源,學生在線下平臺進行教學評估時可以鍛煉自己的臨場社交以及溝通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評估時,應當將評價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多元化、趣味化,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的平臺優(yōu)勢,幫助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估。
當“面試之星—個人簡歷制作”課程進入尾聲,教師可采用電子問卷來隨堂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或期望老師進行深入拓展的知識,教師根據(jù)問卷結果來快速調整下一步的教學方案,也可以使其快速了解到學生的課堂感受,從而讓師生互動得以強化。教師還可將各學習小組兩兩結對,讓兩個小組的成員互相點評對方組員的簡歷作品,要求從應用技巧、內容架構、美觀度、加分項(例如插入音樂、動畫效果)等角度進行深度點評,隨后為對方填寫作業(yè)評估單。教師可將所有學生的PPT放到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制作投票頁面,讓學生自由投票,選出自己認為制作得最好的前十名,最后教師對這些同學予以期末考試加分等獎勵。此外,實踐是檢驗學生所學知識的最好方法,在課時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一場面試競聘比賽,邀請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師、企業(yè)方來當評委,讓學生們以提案演講的形式來展示自己的PPT,評選制度可以采用線上線下雙軌制,教師可以在學生比賽時利用移動端軟件進行實時直播,由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觀眾和現(xiàn)場的觀眾、評委來共同進行點評,最終選出優(yōu)秀的人才。
2 結語
“互聯(lián)網(wǎng)+”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了重要基礎。在混合式教學中,線上教學應當是教學的必備活動,線下教學則是線上教學的延續(xù)與拓展,二者必須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發(fā)揮出最好的教學效果。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通過混合式教學來向學生傳授“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可以將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凸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欲,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去學習,通過實踐來解決問題,實現(xiàn)知識的應用與遷移。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教育界還沒有對混合式教學提出統(tǒng)一的模式,其所運用的工具、資源、教學方法等均需要教師個人進行摸索。所以,計算機教師應當積極學習互聯(lián)網(wǎng)新知識,不斷革新自身教學理念,為學生設計更科學、新穎的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核心素養(yǎng),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高技能、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白鑫.“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20):134-135.
[2]陳繼祥,張一春.引領式混合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9(4):71-76.
[3]王興宏,朱琪.基于“Moodle+SPOC”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9(2):67-69.
(編輯 姚 鑫)
Application of hybrid teaching in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
Li Wenyan
(Ningxia Vov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In the era of “Internet+”, the course of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ybrid teaching is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combines online teaching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advantages. Applying it to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can fully meet the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and cultivate their core literacy. Based on the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integrate the hybrid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computer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according to the three steps of online teaching, offline teaching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Key words:“Internet+”; hybrid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