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問題導學法開始受到諸多教師的認可和青睞。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需要教師結合課程內容和基本學情提前設計問題,并明確問題提出的時機,以滿足基本的教學需求和學生需求。因此,文章從問題導學法的內涵及特點、應用優(yōu)勢以及應用措施三大方面展開了研究與實踐,以提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實效性。通過對問題導學法的有效落實,能夠在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同時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問題導學法;應用研究
問題導學法重在“問題”,問題設計的有效性與否直接影響著導學的成果。教師作為問題導學法的主要實施者,不僅需要充分挖掘數(shù)學課程內容,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探究問題的設計內容、設計形式、提出時機,從而使問題真正發(fā)揮出導學的作用,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對問題的探索中,并有效獲取相關知識。在這一基礎上所開展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發(fā)揮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優(yōu)勢。
一、 問題導學法的內涵及特點
問題導學法主要是以提出問題的形式來達到導學的目的,促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對具體問題的研究與思考中。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它能夠直接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新課改要求,同時也能凸顯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意識與能力。將其應用于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能夠對初中生的數(shù)學學習起到引導性作用,使學生在自覺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法相比,問題導學法更加重視對學生的引導性,主要借助多樣化的問題內容和問題形式來引發(fā)學生的自主性思考與探究,促使學生由以往的被動性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性探索知識,這對于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性學習意識與能力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二、 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優(yōu)勢
問題導學法通過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力,這一過程可以指向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學生對問題的答案產生興趣,進而自主進入到問題探究中??梢哉f,問題導學法若能有效應用于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必將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驅動力,一舉突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使得學生更快速、有效地理解問題,逐步掌握課程知識。除此之外,問題導學法的形式多種多樣,不一樣的問題所產生的效果也有所差異,教師若能在合適的時機提出合適的問題,必然能夠進一步提高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優(yōu)勢。
三、 問題導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問題導學法:情境性問題
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數(shù)學自身所存在的抽象性往往會使數(shù)學課堂缺少樂趣,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且部分學生還存在嚴重的畏難情緒。所以,針對一些抽象性較強的數(shù)學課程知識,教師可以借助情境性問題的提出落實導學。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若能從生活出發(fā)進行情境性問題的創(chuàng)設,必然能夠將學生快速引入到熟悉的環(huán)境氛圍中,并對問題產生探究興趣。與此同時,情境性問題還能夠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降低數(shù)學理解難度,使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更快速、高效。
以《平行線的性質》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經歷探索平行線性質的過程,并能夠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可借助情境性問題來完成教學計劃??紤]到學生在學習該課之前已經對平行線及其判定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我在教學之初先帶學生進行了復習,同時要求學生舉出生活中平行的事物,并借助所學的判定知識進行解釋,從而借此將學生帶入到了關于“平行線”的情境中。之后,我要求學生在自己的草稿紙上畫兩條平行線
AB與CD,再畫出一條與兩條平行線相交的截線EF,并標出它們所形成的各個角。在學生完成這一操作后,我提出了一個情境性問題:如果這是你的同桌給你出的一個謎題,你能不能在測量各個角的度數(shù)后說出它們的關系?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我也隨之要求大家將自己所畫的圖交給自己的同桌。在提出這一情境性問題后,學生們紛紛進行了交換測量。在學生觀察它們關系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從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等知識出發(fā)進行確定,并為大家留出了思考的時間。一段時間過后,我邀請了幾位學生說一說自己所得出的結論,從而初步得出了: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為了進一步驗證學生這一結論,我要求學生進行再次測量,并提出:大家能否根據測量的結果歸納出平行線的性質呢?借助這一問題,學生在得出結論后開始嘗試進行總結,最終明確了三條基本性質。顯然,情境性問題的提出能夠將學生帶入到特定情境中,促使學生更具積極性地參與到對問題的探索中,最終提高學習效率。
(二)問題導學法:激疑性問題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對問題產生疑惑,繼而主動展開探究。所以,激疑性問題在數(shù)學教學中必不可少,只有發(fā)揮出問題本身的優(yōu)勢,才能使“導”發(fā)揮出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新舊知識的矛盾或者直觀表象與客觀事實之間的矛盾,來制作疑問,從而使學生在一種矛盾的狀態(tài)下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激疑性問題的設計要將重點放在“疑”上,要確保學生在看到問題后會產生疑惑心理,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促使學生憑借問題所指出的方向自主展開分析、對比、歸納,有效建構新知識。
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課的教學為例,該課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掌握其解法。同時,為了在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我提前設計了一些激疑性問題,以引發(fā)學生的自主性思考與探究。在教學之初,我先讓學生舉出一個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并將例子中的等號改成了不等號。在大家對這一行為產生疑惑后,我進一步提出:如果說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大家能否找到它們的特征?借助這一問題,學生迅速對改變后的方程進行了觀察,并逐漸提出了“它們只有一個未知數(shù)”“未知數(shù)次數(shù)是1”“兩邊不是等號”等諸多內容。在大家提出各自看法后,我引導學生進行了歸納,使學生了解到了不等式的概念。之后,我讓學生各自寫出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提出了新的問題,即:大家知道了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那么知道怎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嗎?通過這一問題,學生開始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而我也鼓勵大家對自己所寫出的不等式展開解法上的探究。同時,我也告訴學生可以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進行嘗試,從而有效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給予大家充分的時間進行探究后,我以自我推薦的形式邀請了幾位學生上臺進行演示,同時鼓勵其他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結合大家所提出的疑問,我進行了對比和示范性解答,如:
針對2+x2≥2x-13與2(1+x)=3
在對比中,學生先后指出了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并明確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認識到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樣要經歷“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shù)化為1”的過程,而我也強調了系數(shù)化為1時,需要注意未知數(shù)系數(shù)的符號,若其為正數(shù),則不等號方向不變;若為負數(shù),則方向改變。
(三)問題導學法:討論性問題
問題導學法并不是單單指向對學生個體學習的引導,也需要重視對學生群體力量的調動。討論性問題主要用于小組形式的教學中,重在利用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討論,使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表達自身觀點和看法,同時可以對他人所提出的內容進行質疑和補充,這對于發(fā)揮出群體力量,并促進學生間的思維碰撞與融合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應重視對討論性問題的應用,以引導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在互動交流中得出更多相關信息,并有效解決問題。通過討論性問題的提出,不僅能夠發(fā)揮出導學的作用,還能夠促進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
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課的教學為例,考慮到該課所涉及的內容難度不大,所以我決定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了確保大家能夠積極參與到對新知識的探索中,我在上課后將學生進行了分組,并向各個小組分發(fā)了一張問題卡,問題卡中主要包含以下討論性問題:
1. 只給一個條件,畫出的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嗎?
2. 給出兩個條件畫三角形時,有幾種可能的情況?
3. 給定三個條件畫三角形有哪幾種可能情況?
以上三個問題的提出,重在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并為大家提供學習與探究的方向,這對于各小組學生完成新知識的探索,掌握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將問題卡發(fā)放給學生之后,我并沒有對學生進行旁觀,而是在觀察中對一些無法進入小組討論狀態(tài)的學生進行了引導和點撥,使得他們跟隨問題逐漸投入到了對新知識的學習中。
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組在依次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大家都記錄了各種想法,且后面標出了“×”“√”等符號,顯然表明了其可行性與不可行性。尤其對于第三個問題,學生更是給出了“三個角”“三條邊”“兩角一邊”“兩邊一角”的可能情況,并通過畫圖,舍棄了“三個角”這一情況。顯然,在討論中,學生們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提出了不同的方向,最終才找到了正確的答案。在確保各個小組都討論結束后,我以自我推薦的形式鼓勵各個小組展示自己的討論過程和成果。這一期間,各小組內部互相進行補充,而其他小組卻積極提出了質疑,從而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活躍。顯然,討論性問題的提出不僅發(fā)揮出了導學的效果,更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問題導學法:拓展性問題
拓展性問題主要放在教學后期,重視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同時啟發(fā)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這對于強化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拓展性問題的設計需要結合學生已學知識進行延伸,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接受情況?;诖?,教師可以根據難易程度設計具有層次性的拓展性問題,以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以拓展性問題進行導學需要充分考慮各個層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要確保大家都能夠對問題產生興趣,且能夠在能力之內完成,從而增強學生自信心,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以《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并學會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除了重視課堂教學外,我還非常關注學生對課程知識的鞏固與提升,以真正實現(xiàn)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有效內化。為此,我從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fā)設計了層次性的拓展性問題,借此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學后期,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三種有著不同難度層次的問題實例,其具體如下:
難度一:若一元二次方程x2-4x-5=0的根是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長,則這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是多少?
難度二:學校計劃在長8米,寬6米的草坪中劃出面積為16平方米的矩形地塊栽花,使矩形四周的草地寬度一樣,求四周草地寬度應為多少米?
難度三:某水果商銷售水果,若每千克盈利10元,每天可售出500千克。若每千克漲價1元,日銷售將減少20千克。為了保證每天盈利6000元,每千克應漲價多少元?
在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后,我將這些問題分發(fā)給了學生,并要求學生在課下進行解答和練習。借助這些拓展性問題的提出,大部分學生不僅掌握了基礎性知識,更對如何進行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有了新的認識。
綜上所述,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它在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同時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方向,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朝著目標前進。為了進一步發(fā)揮出問題導學法的優(yōu)勢,教師要基于實踐不斷對問題導學法進行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以借此有效提升學生數(shù)學思維水平,促進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麗.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應用探究[J].才智,2019(36).
[2]王春秀.運用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27).
[3]王目橋.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19).
[4]任建沖.淺析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C]∥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
作者簡介:李華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qū)城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