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小燕 凌貴光
摘要: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日益重視,高職院校多維資助育人模式也開始在高職院校中得到普及應用,并在應用過程中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據此,本文將結合我國高校資助育人模式的發(fā)展歷程,基于創(chuàng)新視角,提出高職院校多維資助育人模式的構建路徑。
關鍵詞:創(chuàng)新視角;高職院校;多維資助育人模式
近些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高等教育得到快速發(fā)展。尤其近些年來,為幫助貧困學生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資助政策,并且相關資助途徑和資助標準也在不斷拓展。在此背景下,為能夠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資助育人模式落實成效,應基于創(chuàng)新視角構建多維資助模式,實現不讓學生出現因貧失學,進而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提供重要支持。
1、我國高校資助育人模式的發(fā)展歷程
一直以來,我國對于學生教育都極為重視,并為幫助學生走入心儀學校,完成自身的學業(yè)生涯,對各學年段的學生進行資助,避免學生出現“因貧失學”的情況。高校資助作為學生資助中極為重要的組成內容,其為高校的職能發(fā)揮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推廣提供了重要保障,促使高校培養(yǎng)出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
結合我國高校資助育人模式的發(fā)展全過程來看,其發(fā)展歷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各行各業(yè)都急需高端人員,在此背景下,為能夠激勵更多的學生入學,我國高校采取的是免費高等教育制度以及助學金資助模式。在此階段中,由于高校學生總數相對較少,所有學生的資助均由有國家財政來完成;
第二階段(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國家及社會經濟發(fā)展速度的日益加快,我國所采用的助學金資助模式也逐步轉變?yōu)榱霜剬W金模式。資助模式的轉變不僅象征著我國免費高等教育試點的終結,也意味著高校學生的資助培養(yǎng)重點也已經從原本的知識教育轉變?yōu)榱司C合素質培養(yǎng)。在此階段中,國家為能夠加強助學金管理效果,出臺了多種高校助學金管理辦法,并且對于資助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也相對較高,可以為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起到較為積極的影響【1】。
第三階段(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高校資助育人模式全面轉變?yōu)楠剬W金、助學金、學生貸等多種制度并存的模式。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并對高校教育資源的公平性造成了一定影響。在此背景下,我國資助育人模式逐步形成了以政府為主體,以助學貸款為手段的資助機制。各高校為能夠落實資助育人模式,也紛紛構建了相應的資助育人體系。
第四階段(二十一世紀至今):各高校資助育人模式逐步進入到了獨立探索階段,紛紛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構建出獨具特色的資助育人體系,有效緩解經濟困難學生“上學難”的問題。
2、基于創(chuàng)新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多維資助育人模式的構建路徑
2.1 創(chuàng)新資助育人機制
現如今,很多高職院校均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構建了獨具特色的資助育人體系。例如,某學院所構建的資助育人體系中以經濟保障為主體,以精神關懷為保持,而且還在體系中融入了自身的辦學理念,最終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多維資助育人體系【2】。在此助學體系的幫助下,諸多貧困學生不僅得到了經濟上的幫助和支持,還會引導貧困學生心理上的落差,進而實現多維度滿足學生資助需求的效果。由此可見,在構建資助育人體系時,高職院校需要充分結合自身的實際特點和辦學理念,對學生經濟上、心理上等多維度困難進行綜合分析考慮,確保知識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時,身心健康實現同步發(fā)展。此外,高職院校黨員也需要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先進性,構建黨員和學生“一對一模式”,并在日常中積極關注學生的生活,促使高職院??梢约皶r發(fā)現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困難,早發(fā)現早解決的同時,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懷,免除學生的后顧之憂。
2.2 創(chuàng)新資助育人活動
資助育人活動作為資助育人機制中重要組成內容,其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也需要做出相應的創(chuàng)新。部分高職院校結合本校貧困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創(chuàng)新出了一些新型的全面幫助活動。例如,通過一次性資助宣講會來實時收集貧困學生的實際現狀信息,并結合相應的調研活動和技能培訓來完成貧困生資助總結工作。在這些高職院校的創(chuàng)新活動影響下,如今學生的資助育人機制注入了新的發(fā)展動力,并促使高職院校的資助育人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此外,這些活動還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提供了一定支撐,學生在資助育人活動中可以實現德智體美綜合發(fā)展。例如,某些高職院校開展了分層資助育人模式,即在保障貧困學生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情況下,給予學生更多的社會發(fā)展活動,促使學生能夠在社會發(fā)展活動中提高社會實踐的同時,獲取相應的經濟報酬,緩解學生自身經濟困難,維護學生的自尊心,進而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打下基礎。
2.3 創(chuàng)新資助育人文化
資助育人活動過程中還要配置相應的文化教育,即以文化機制建設為出發(fā)點,在資助育人活動中諸如感恩、責任、誠實等文化氛圍,最終促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體會到感恩、奉獻、責任等文化理念,進而以這些理念來開展資助育人活動,甚至在未來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將相關文化理念落實到自身的實際行動中,最大限度發(fā)揮出自身的社會責任,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3】。結合當今實際情況來看,在資助育人活動和機制中引入文化理念,不僅可以讓貧困學生感受到來自國家和學校的關懷,還會幫助學者樹立正確的感恩、奉獻、責任等觀念,促使學生在活動和工作過程中擺正心態(tài),并對其他學生造成深遠影響,最終有效推動我國高職院校資助工作的深入發(fā)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高等教育的持續(xù)推進,高職院校必須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創(chuàng)新為視角,充分考慮高職院校自身特點、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心理困難等多維度內容,在資助育人機制、資助育人活動、資助育人文化三個角度開展高職院校資助育人體系創(chuàng)新,促使學生能夠在資助育人機制的幫助下,免除后顧之憂的同時,擺正自身的思想觀念,最終在未來工作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力量,為國家及社會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何有華,楊嵩松."3+3"精準資助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以北方工業(yè)大學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9,000(005):32-36.
[2]周恒,李珺,宋健.精準扶貧視野下的高校多維資助育人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以湖北經濟學院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8,015(006):133-135.
[3]許云峰.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No.433(11):87-89.
課題名稱:高職院?!皟扇欢唷辟Y助育人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立項批文編號:桂職院〔2020〕168號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