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娟
【摘要】很多學生對于語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和古詩已經(jīng)達到了倒背如流的階段,但是如果詢問學生文章的內涵,學生卻不知道怎么來形容。我們可以說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和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之間有著較大的差距,就算是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卻提升的十分緩慢,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基礎所造成的。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課堂教學
引言: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地聽說讀寫能力,閱讀教學的開展,對于學生語文學科能力的養(yǎng)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的語文教材內容有著很大的局限性,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進行閱讀教學的拓展,將其他優(yōu)秀閱讀材料引入到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進來,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閱讀教學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xiàn)實意義。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在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直接決定著教學效率的高低。如果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較高,善于引導學生去閱讀,并在閱讀當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會得以提。但目前,小學階段相關教學工作者職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升,很多教師的教學手段仍舊傳統(tǒng),甚至還沿用傳統(tǒng)的一言堂、滿堂灌等生硬死板的教學方式。四十分鐘的課堂從頭講到尾,完全是按照教材的文本進行教學,甚至是逐字逐句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但由于課堂氛圍較為沉悶死板,學生的興趣不高,參與度不強,導致整個課堂的效率不高。而且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長此以往會挫傷學生的閱讀興趣,更無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
教師只有轉變教學理念,摒棄過去的以自己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和思維拓展,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制定教學方案。例如:在學習《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自己通讀全文,然后談一談對這五粒豆子的際遇有什么看法或者感受,哪些豆子的經(jīng)歷是有意義的,豆子還可以有什么樣的遭遇。同時也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從更深層次、更多角度感受豆子的不同人生,引申到學生自身應該做什么事情是有意義的;然后再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以往學過的知識,探索這篇課文應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自己能否根據(jù)自己平時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也能夠運用掌握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手法寫出包含道理的小故事。這種具備一定發(fā)散性的教學引導方式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容易激發(fā)其主觀上的學習興趣,學生個人的學習能力也會得到同步的提升,尤其是對于語文課程的教學來說,除了幫助學生全面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從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素質所發(fā)揮的作用更為突出。
2.豐富教學手法
對于教師而言,在應用不同類型的教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其對于既定的課程教學內容的學習和理解能力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梢姀慕虒W組織開展的角度入手,運用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是取得更好的教學綜合性效果的條件。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法就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但是這種模式過于單一和枯燥,教師可以應用新設備和新方法豐富教學手法,例如,在上述課文《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都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同時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和生活觀察,對豆子的經(jīng)歷進行評價,并且可以拓展思維,傳授的知識有限,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知識也是有限的,要想切實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水平,就要適當拓展教學范圍,不要局限于課本知識。例如,在學習《梅蘭芳蓄須》這篇課文時,要能夠了解梅蘭芳的人物生平,知道梅蘭芳對于國粹京劇的貢獻,還可以應用新的電子設備播放梅蘭芳的京劇選段,讓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有條件的話可以去少年宮、藝術館、京劇藝術學校現(xiàn)場感受京劇的魅力,參與到了解京劇、感受京劇的實踐活動中,以更深刻地理解梅蘭芳這個人物。這種教學范圍的拓展從本質上來說幫助學生搭建了一個更加深入了解相關知識內容的平臺,對于激發(fā)學生主觀上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思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也符合新課標背景下對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素質提升的要求。
3.結合朗讀訓練夯實閱讀基礎
當然,朗讀教學的開展同樣需要一定的教學策略。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朗讀形式督促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例如在剛剛接觸文章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由朗讀文章,或者用指讀的方式,自行解決文章的字詞障礙,在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齊讀課文或者用接力讀、開火車讀等游戲方式,帶領學生進行反復多次的朗讀訓練,直到學生能夠熟練的朗讀這篇文章為止。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朗讀作業(yè)。例如,通過朗讀了解文章當中出現(xiàn)的具體形象有哪些?文章總共分為幾個自然段?當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朗讀時,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朗讀的目的性也會更強,朗讀的自覺性也會更高。通過這些方式,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朗讀文章的習慣,從而奠定閱讀基礎。
結論: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要認識到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積極探索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多樣化地閱讀教學方法,利用小學語文課堂的豐富多彩性,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便最終達到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珊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題概括分析——以部編版四年級課文為例[J].小學生(中旬刊),2021(09):76.
[2]施堯麗.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1(09):82.
[3]陳亞梅.讓德育元素撥動情感之弦——例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小學生(中旬刊),2021(09):106.
[4]周紅英.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小學閱讀教學[J].小學生(中旬刊),2021(0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