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英明
摘 要:史料實證作為歷史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能夠凸顯歷史的真實性,拓展學生歷史知識視野和學習領域,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歷史知識。因此,如何正確理解“史料實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并在初中歷史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貫徹落實“史料實證”,是每一位基層歷史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和解決的問題。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探索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途徑。
關鍵詞:史料實證;初中歷史;教育教學
“史料實證”不僅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更是諸素養(yǎng)得以達成的必要途徑。充分運用史料實證開展教育教學,可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拓寬學習視角,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在歷史教育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必須緊密聯(lián)系史料與教學內容,從而有效的提升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與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歷史教學活動當中。
一、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符合新課程改革目標
很多歷史都來源于史料,而歷史教學的一大宗旨就是“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歷史的實證意識能夠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深入融合,體現(xiàn)歷史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自新課改以來,中學歷史教學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就要求初中歷史教師貫徹史料實證觀念,深刻落實史料實證,尊重史料和證據,放棄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式教學,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認識歷史、分析歷史,為現(xiàn)實問題服務。
(二)優(yōu)化和豐富課程資源
歷史教科書包含了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是教學者和學習者共同學習的載體,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著教育教學質量,但歷史教科書有其有限性,它不可能也不能夠窮盡所有的史料。因此,在回顧歷史的過程中,師生需要在以歷史教科書為基礎的情況下,搜集豐富的史料,以求更客觀、全面地論證歷史問題,探尋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和規(guī)律。在這種情況下,史料就成為了優(yōu)化和豐富歷史課程資源的有效方式。
(三)符合高考命題指向
在高考當中,歷史題通常與史料有著密切聯(lián)系,幾乎可以說,“沒有史料無以成題”[1]。在現(xiàn)行高考制度下,幾乎所有考題都以文字材料、圖片材料或表格材料的方式呈現(xiàn)歷史情境,讓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構建歷史知識,以史料實證考察學生的遷移能力、理解能力,論證能力。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能夠為適應高考做好準備。
二、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本的史學常識和方法
歷史史料有很多,需要學生學會認識它的本質,辨別其的真?zhèn)涡裕@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了解和學習學生掌握基本的史學常識和方法[2]。史料體量巨大,呈現(xiàn)方式也多種多樣,根據其表現(xiàn)形式, 可以分為文字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文字史料在記載的過程中,作者的主觀認識會影響文字史料的內容,所以沒有實物史料的可信度高。至于口述史料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也會滲透人的內在情感,可信度有待考證。在歷史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搜集史料、辨別史料、運用史料,增強學生對于史料的理解能力,認識史料對于歷史的重要價值,體會歷史的實證精神。
(二)靈活運用中學歷史教材史料
歷史教科書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主要工具,也是培養(yǎng)“史料實證”這一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包含著引言、正文、歷史脈絡、史料、圖示等部分,教室在教學中要扎根教科書,善于引導學生運用歷史教科書上的一手史料、二手史料等,完成課表要求和教學目標。例如,在講授《秦末農民大起義》時,教師可以運用教科書上秦簡所記載的“五人共同盜竊,贓物在一錢以上,斷去左足,并在臉上刺刻涂墨,判為刑徒”的史料,幫助學生理解秦朝法律的嚴苛性、殘酷性,促進學生秦的暴政的理解。
(三)根據不同課程創(chuàng)設史料情境
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史料情境能夠促進教學的進行,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史料,培養(yǎng)學生批的判性思維和求實精神[3]。創(chuàng)設與課程相關,與學生學習特點有關的學習史料情境,有利于呈現(xiàn)歷史發(fā)展脈絡,把握歷史知識的深刻內涵,體現(xiàn)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精神。比如在講授《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時,教師可以在授課之初利用史料創(chuàng)設中國共產黨人爭論到底是將武裝重心放在城市還是農村的情境,并讓學生回答自己的觀點認識,之后再展開講授“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割據政權”這一道路的開辟過程,讓學生體會歷史,增強其運用史料分析歷史能力。
(四)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可由學生自己動手搜集史料
教室應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搜集史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能鞏固所學的歷史知識,又能增強對于史料真?zhèn)蔚谋孀R度,促進全面發(fā)展。另外,讓學生自主的搜集史料,也能夠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歷史問題,并解決之,從而培養(yǎng)其的科研精神和探究能力。例如,講完《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有人說“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什么這樣說呢?學生自己在課下搜集材料,總結歸納,最后得出相應的結論,從而增強其獨立判斷、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結束語
總之,“史料實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為初中歷史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還對初中歷史教師的素養(yǎng)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初中歷史教師只有適應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增強自身的教育教學技能,以課表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為起點,在教學中滲透史料、在習題中融入史料、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積累史料,才能幫助學生拓寬歷史學習的視野,豐富和深化歷史教學內容,發(fā)展學生的史料實證思維,逐步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從而真正落實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備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信在未來,在眾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相關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一定會有更多的運用途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閃閃發(fā)光。
參考文獻:
[1]黃宜琳.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20年07期.
[2]吳玉婷.談談歷史細節(jié)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珠江教育論壇,2018年02期.
[3]黃宜琳.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2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