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要:文言文作為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傳統(tǒng)文化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高效的文言文教學是推動學生文化意識、文化自信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在當前,眾多初中語文教師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將主要的教學精力放在了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記憶能力上,忽略了的自主教學模式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基于“OTO”教學模式的初中文言文教學創(chuàng)新路勁,以期提升文言文內容教學成效。
關鍵詞:“OTO”自主教學模式;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的重要組成內容。高質量的文言文教學活動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首先,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知識內容的過程中,能夠拓展個人的文化視野,并形成良好的閱讀基礎;此外,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對筆者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形成進一步的理解,從而形成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自覺。但是在當前,眾多初中語文教師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對“OTO”自主教學模式的應用有限,忽略了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很多教師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都會為學生講解重點字詞內容,然后圍繞著文章結構進行講解,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文言文知識的興趣。因此,創(chuàng)新文言文課程教學形式,促進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是極為重要的。
一、“OTO”自主教學模式的主要內涵
“OTO”自主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針對具體的課程內容為學生設置不同引導問題,以及相應的學習任務來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最后通過針對性的課堂講解來來深化學生理解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推動該模式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引用,可以有效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對理論性較強的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二、“OTO”自主教學模式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現階段,眾多語文教師在文言文講解的過程中一直對學生進行理論內容的灌輸,在設置課程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也主要圍繞于不同的考點,這種問題導致學生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即便有問題也難以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同時一味被動接受不同文言文理論知識也容易喪失文言文知識學習興趣。所以,推動“OTO”自主教學模式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在組織學生探討不同課程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師生、生生之間形成有效的交流溝通活動,從而凸顯學生在文言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二)能夠拓展學生的個人視野
在傳統(tǒng)的文言文知識教學中,教師主要依據教學大綱為學生逐字逐句進行講解,理論講述式的文言文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機械記憶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文言文內容的學習興趣。但是推動“OTO”自主教學模式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聆聽講讀教學的過程中對文言文知識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有效拓展學生的語文視野,從而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OTO”自主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明確課程任務,降低內容難度
推動“OTO”自主教學模式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科學合理的學生合作任務是關鍵。在應用“OTO”自主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學生的主要學習活動往往圍繞著教師設計的不同任務。那么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任務設計的過于普通,比如直接要求學生翻譯某個重點句式,或者要求學生標記文章中的通假字并進行釋義,這種課堂任務是難以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知識的主動性的。所以我們在應用“OTO”自主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首先要注重課堂任務的創(chuàng)新設計,想辦法調動學生對文言文課程知識的探究欲望。
以筆者的文言文教學為例,筆者在開展《逍遙游》這篇文言文的教學活動時,為了進一步深化“OTO”自主教學模式的應用成效,筆者組織學生開展課堂知識競賽活動,為學生展示了這篇作品中不同的通假字和主要的句式結構,要求學生們通過競猜的形式,來判斷不同通假字的主要意義,以及主要句式的句式結構。這樣,學生們在參加這篇文章內容的課堂競賽的過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文本閱讀和鉆研興趣,同時在參加課堂競賽的過程中對《逍遙游》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與理解,并有效加深對莊子思想的認知,從而實現文言文知識學習質量的提升。
(二)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深化學生理解
在當前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很多初中生習慣于應用既定知識學習經驗理解基礎字詞和主要句式、文章內容。同時,學生在分析文言文作品的主要思想時,往往會借助個人的盛會杰生活經驗。那么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應用“OTO”自主教學模式,就要重視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通過構建學生所熟悉的課堂生活情境的方式,調動學生探究文言文內容的興趣,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基礎上,提高“OTO”自主教學模式的教育成效。
比如筆者在應用“OTO”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桃花源記》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魏晉時代以陶淵明為代表的文人的追求的理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結合文言文本的內容,問學生布置了“表演小短劇”的課堂活動任務,這樣不僅能夠增強文言文課程內容的直觀性,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知識探究和合作學習能力,從而實現“OTO”自主教學模式的深化應用。
(三)結合課外閱讀,拓展學生視野
初中語文教師開展文言教學活動,不能只關注課本教材上的內容,同時也要關注課外閱讀閱讀內容設計,在文言文教學主動探究與教材內容有關的閱讀材料,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堂閱讀任務,這樣就能夠使學生在拓展閱讀文言文文本的過程中形成知識遷移,從根本上拓展學生的語文閱讀視野。
比如筆者在組織學生學習《隆中對》的文言文內容時,為了有效深化學生對這篇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從而加深學生對三國時期著名的“三顧茅廬”以及著名人物諸葛亮的認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為學生講解了諸葛亮的個人生平,然后在為學生解讀文章內容的過程中。為學生展示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關于這部分內容的描寫,要求學生進行閱讀對比,并在此過程中研究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與陳壽筆下的諸葛亮有什么區(qū)別,在深化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自主探究藝術加工與正史記錄之間的區(qū)別,在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的同時,拓展學生的文言文知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
綜上,在現代語文教育工作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初中教師在推動“OTO”自主教學模式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時,要及時轉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文言文教育理念,精心設置文言文課堂任務,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文言文課程知識學習情境,同時拓展學生的文本閱讀內容,從根本上拓展學生的文言文本閱讀視野,調動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的課堂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增強學生對文言文文本內容理解的同時,促進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提升“OTO”自主教學模式的應用成效。
參考文獻:
[1]趙會娟.初中語文文言文有效教學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11):50-51.
[2]溫忠.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家長,2021(32):160-161.
[3]李梅.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策略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1(30):67-68.
注:此文系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qū)新場鄉(xiāng)中學2020年課題:《農村初中語文文言文新教發(fā)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