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夏蔚
摘 要:“爆”作為新興的極性程度補語,其參與形成的“X爆了”構式在現代漢語中逐漸取得一席之地。本文從兩個方面入手,考察新興極性程度補語“爆”及其表達形式“X爆了”。一是對“爆”進行界定,分析其新詞義、語法功能,以及與傳統程度補語的異同;二是重點,分析“X爆了”的發(fā)展機制及形成因素,其中形成因素包括語言內部因素、認知因素和社會因素。
關鍵詞:程度補語 語言模因論 認知語言學
一、前言
近年來,由于網絡的普及和大眾傳媒的影響,語言中出現了新的現象和表達方式?,F代漢語高程度補語系統中也增加了新成員,如近些年頻繁被使用的“爆”等程度補語。因為“爆”等新興程度補語能表達程度達到很高或者極點,所以又被稱為“極性程度補語”。對于這一新興的表達形式我們應該給予重視,對其性質界定、句法語義功能、語用特征、形成機制等問題進行多維考察,并作出合理的解釋說明。
二、新興程度補語“爆”的界定
(一)新興程度補語“爆”的新用法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網絡新媒體的雄起,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也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在此情形下,新詞新語及流行語不斷出現,一些字、詞也產生了新用法,“爆”便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新興程度補語“爆”最為流行的表達形式為“X爆了”,如“刷爆了”“引爆了”“美爆了”等詞在網絡媒體中頻繁出現,久而久之,許多年輕人將引進了現實生活。例如:
(1)這肉體上的折磨,倒扳不倒英雄好漢,唯有那黑暗政治,白色恐怖,真把他們折磨得有覺不能睡,有氣沒處透,一個個怒炸了心肝,氣爆了肺腑。(歐陽山《苦斗》)
(2)這個夢,真的爛爆了。(《盛夏光年》)
(3)隨著導游一聲喊,全都大腹便便走進一胡同,大師們都快把胡同撐爆了。(韓寒博客)
(4)有一段,因中央下令不準公款吃喝,這里也曾蕭條過幾天,后來反而越加火爆了。(李佩甫《羊的門》)
(5)近日,一組東寶公園的美景組圖迅速刷遍了朋友圈,抖音上關于東寶公園話題的視頻播放量很快超過260萬次,“太驚艷了”“太漂亮了”“美爆了”……一系列溢美之詞獻給了這個新區(qū)生態(tài)濱?;顒拥男驴臻g。(南方日報2021年1月19日)
分析上述例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爆”具有副詞性的意義,其用法等同于程度副詞,相當于超量級,表示程度高或是達到了極端的程度,并有加強語氣的作用。
追溯“爆”的傳統用法及其本義,我們并未發(fā)現其副詞性的意義,但能通過仔細考察將其進行關聯?!氨?,原是動詞,《說文解字》中對爆的解釋為:“爆,灼也,從火暴聲?!逼渲校白啤北玖x表示火頭持續(xù)燙燒物體上的一個點,這一過程會導致該物體上的一個點的溫度不斷上升,隱喻義為程度逐漸加大,為今后“爆”詞義的演化提供了基礎。
(二)新興程度補語“爆”與傳統程度補語“極”等的異同
“爆”作為新興的極性程度補語,既與傳統極性程度補語“極、壞”等的基本語法功能和特點具有同一性,又與傳統極性程度補語具有對立性。以下對該兩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1、同一性
“X 爆了”可獨立成句,后加逗號表示一般陳述,后加感嘆號表示感嘆,例如:
(6)“暖爆了,狗狗在說,你揍她一下試試?”(《南國早報》2020年10月15日)
(7)不少網友感嘆,“美爆了!自己這里什么時候才會下雪?”(《三湘都市報》2020年12月15日)
“X 爆了”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例如:
(8)“不到淮塔不知秋葉之美”,進入深秋,淮塔的落葉景觀美爆了徐州人的朋友圈。(《都市晨報》2020年11月15日)
(9)“每一次開盲盒都是儀式感滿滿,抽到自己想要的盲盒那種心情真的贊爆了?!睂τ谠婅碚f,買盲盒收集盲盒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甚至給盲盒設計了一個“家”。(《杭州日報》2020年12月30日)
(10)“她那蠢爆了的破禮物總等著我。”(《新民晚報》2020月11月10日)
“爆”充當極性程度補語而形成的述補結構時,與傳統程度補語一樣,有四大禁止:一是“爆”充當極性程度補語時,直接附著于以性質形容詞或狀態(tài)動詞為主的中心語之后,形成的述補結構是粘合式的,因此中間不能插入補語標記“得”。例如:“*美得爆了”“*弱到爆了”等都是不成立的。二是不能前加否定詞“不”“沒”等作狀語,例如:*他不帥爆了。這是因為“X爆了”這一述補結構強調的是極性程度義,是說話者最大限度傳遞自己主觀感受的表達方式,并非描述一件客觀事實,所以不能前加否定詞。三是不能用于“比”字句。例如:“*我比她美爆了”“*他比你弱爆了”?!氨弊鳛闃O性程度補語不存在可比性。四是不能用于正反問句。例如:“*你爽爆了嗎?”“*你爽爆了沒爽爆?”這是因為提問者一般無法預知聽話者的主觀心理感受和程度量級。四是不能再被程度副詞修飾。例如:“*他非常帥爆了?!边@是因為“爆”作為極性程度補語自身已經表示極端的程度義,無需再被其他程度副詞修飾表示量級。
2、對立性
新興極性程度補語“爆”與傳統極性程度補語“極、壞”等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是新興程度補語“爆”后面不能跟人稱代詞,如“*美爆你”;而傳統極性程度補語“極、壞”等后面可以跟人稱代詞,如“樂壞我了”。
二是其與“了”是否必須同現。
傳統極性程度補語必須與“了”同現,而且它們之間還可以插入名詞性成分。例如:
(11)“我就西(是)要這樣。嘻嘻!”小家伙捉弄了爺爺,開心極了。(《浙江老年報》2021年1月26日)
(12)交崗后,他調皮地冒出一句話:“憋壞我了?!保ā洞蠼韴蟆?020年11月19日)
新興極性程度補語“爆”不一定與“了”同現。當“爆”與“了”同現時,其與“了”之間不能插入任何成分;當”爆”不與“了”同現時,其后可以帶其他成分。例如:
(13)可在他看到BBS的時候,“我覺得什么讀者來信簡直都弱爆了。人家那才叫真正的互動啊。每個人自由發(fā)言,再沒有紙媒的容量限制。”(《經濟觀察報》2020年12月28日)
(14)想讓盛大綻放美爆朋友圈,歲末年初正是賞梅最佳時節(jié),約上三五好友賞梅出游去吧。(《東莞日報數字報》2020年12月9日)
在例(13)中,極性程度補語“爆”后面有“了”,它們之間不能插入任何成分。而在例(14)中,極性程度補語“爆”后面沒有“了”,并且?guī)Я速e語成分“朋友圈”。
三是能進入“X+程度補語+了”表達形式中的“X”有區(qū)別
三、“X爆了”的發(fā)展機制及形成因素
“X爆了”構式之所以迅速流行,領域從網絡用于擴張到社會用語,其形成因素既有語言內部要求平衡發(fā)展的動因,也有語言外部功能需求的推動。以下對“X爆了”構式的形成因素作具體分析,主要分為認知因素和社會因素兩方面:
(一)認知因素
1、虛化程度補語的語法化機制
分析“X爆了”這一構式的語法化機制,其過程主要是由結果域向程度域轉化的同時,又向認知域投射。
“爆”起初只與動詞組合表達動作的結果,如“引爆”等表示“引”這些動作導致了“爆”這些結果?!氨本哂兄率沽x,而且它們的述語僅限于部分動詞。后來經過類推,部分形容詞才可以與這些極性程度補語組合?!氨边@些結果在人類認知模型中具有較高的凸顯度,是一種極端的結果。由于這種結果具有極性義,它們的實義逐漸虛化,才慢慢衍生出程度義。當它們充當極性程度補語時,可以說是相當于一種虛擬的結果,用虛擬的結果來表示極高的程度,是結果域向程度域的投射。
2、語言模因論
“X爆了”具備模因成功復制需要經歷的四個階段的條件。Heylighen認為模因的成功復制要經過四個階段,即同化、記憶、表達、傳播階段。而“X爆了”正是成功經歷這四個階段,首先在尋找新宿主的同化階段,“爆”組成的框填式詞語在網絡上的廣泛使用及其不同于以往用詞的新穎性讓它的吸引力和被受體注意的程度性增加,再加上構詞方式的簡單性、語義的高透明度,讓受體容易理解并接受,從而成功地將其傳染給新宿主;而這組詞在網絡上大量使用并滲透到現實生活中,時刻刺激著新宿主的記憶,“X爆了”在受體的頭腦中得到鞏固;基于受體大多是經常接觸網絡的青少年,當受體在與他人進行交流時,由于追新求異心理的影響,他們更愿意用這種讓自己覺得有趣并能體現個體創(chuàng)新力的框填式詞語進行表達;在傳播階段,網絡則是這組詞語傳播的重要載體,青少年通過在貼吧、空間、微博上用文字和他人進行交流,使它們能夠在保留穩(wěn)定性的基礎上迅速擴散。經過這幾個階段后,“X爆了”得以成功復制。
3、認知突顯——轉喻機制起作用
轉喻所涉及的是一種“接近”和“突顯”的關系。一個物體、一件事情、一個概念有很多屬性,而人的認知往往更多的注意到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記憶和理解的屬性,即突顯屬性。對事物突顯屬性的認識來源于人的心理上識別事物的突顯原則?!氨钡暮笠埔l(fā)的重新分析其實是轉喻機制起作用發(fā)生的認知凸顯,具體運行情況如下:“X爆了”最終形成述程式短語是由述結式過度而來的?!皵D爆、刷爆”等后面可以接賓語,這里面的“爆”作為結果補語仍具有一定的實義,其語義指向的是謂語的目標對象——賓語?!氨弊鼋Y果補語為其做程度補語起基礎作用?!癤爆了”做述程式短語時,“X”和“爆了”中間不能插入結構助詞“得”,從而呈粘合狀,使得“爆”的規(guī)約化及標記化程度提高?,F代漢語中的焦點信息一般情況下是位于句末的,而在“X爆了”構式中,說話人突顯的是程度,而非原先“爆X”結構中前置時需要突顯的中心語。由此可見,當“X爆了”發(fā)生重新分析,其程度義的突顯使得“爆”不再適合分析為結果補語,而是程度補語。
4、意象圖式起作用
人們?yōu)榱双@得關于世界有意義的、相關的經驗結構,反復地運用一個圖式對客觀世界同一種關系進行理解和推理,形成了人們感知、思維、行為的一定的形式和結構。認知語言學認為沒有自主的、獨立于認知以外的語言,語言依賴于人的一般的認知和經驗處理機制?!癤爆了”構式的形成符合萊考夫總結的多種意象圖式:一是部分-整體圖式。如“X爆了”最初的形式是“弱爆了”,而后才經歷語法化的過程,泛化成“X爆了”的通用格式,產生了許多新詞新義,如“美爆了”等。其中“弱爆了、美爆了”等是部分圖式,而“X爆了”是整體圖式。二是起點-路徑-目標圖式,也可以用來解釋“弱爆了”到“X爆了”的語法化進程。
5、完形心理起作用
在完形組織原則基礎上,研究認知對語言整體句義和篇章理解的綜合作用成為認知語言學的心理學基礎,原型范疇、意象圖式、圖形-背景感都具有完形結構,是對事物整體知覺的結果。認知語言學推崇具有完形特征的原型說,因為它更重視信息的整體。它的最基本的認知原則來自完形心理學的組織原則。組織原則分為四類,分別是相似原則、順接原則、接近原則和突顯原則?!癤爆了”構式的形成過程,以及人們逐漸傾向于使用“X爆了”構式來表達自我的主觀意識和態(tài)度的現狀,其實是接近原則和突顯原則的體現?!氨弊鳛樾屡d的極性程度補語,“X爆了”作為新起的述程式短語,是人們在識別和記憶事物時,更傾向于尋找有規(guī)律、變化小的整體的表現。再者,人們的注意力更容易觀察和極義事物比較突顯的方面,“X爆了”構式中較為突顯的方面便是程度義。
6、隱喻機制起作用
隱喻是一種重要的認知模式,是新的語言意義產生的根源。結構隱喻指以一種概念的結構來構造另一種概念,使兩種概念相疊加,將談論一種概念的各方面的詞語用于談論另一種概念,于是產生了一詞多用現象。這一概念也能夠運用到“X爆了”構式的形成中,它原先是以述結式存在,隨著語法化的發(fā)展,現在多以述程式存在。這兩種概念的結構一樣,都是“X爆了”,但意義不同。創(chuàng)新隱喻的產生以來創(chuàng)造者新的感受,主要有兩個動因,文學隱喻來源于文學家個人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其他方面的隱喻是出于表達新事物的需要:新事物的產生需要詞語來表達,新詞語多數是舊詞語語義的隱喻引申?!氨背蔀樾屡d極性程度補語,也可以用創(chuàng)新隱喻來解釋。我們將“爆”的隱喻過程以氣球容器為例,氣球從最開始的自然狀態(tài),不斷充氣達到其最大容積承受力,到最后發(fā)生爆炸的過程,是程度量連續(xù)增加的過程。隱喻使“爆”從灼燒程度的猛烈投射到各種現象、性質狀態(tài)程度的猛烈,因此“爆”表程度義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7、語言的象似性起作用
所謂象似性是說語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間,也即語言的形式和內容之間有一種必然聯系,即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可以論證的,是有理據的。擬象象似性指句法結構映照認知結構的現象,即當一語言表達式(長短、順序及構成成分之間的關系)與所表達的概念內容、經驗有一致性時,我們就說這一表達式具有象似性質。象似性反映了一定的語言形式代表一定的意義,形式相同,意義也相近。與“爆”一起發(fā)展為極性程度補語的詞還有“呆、斃、哭、翻天”等等,它們都能夠組成與“X爆了”構式一致的述程式結構,表達一種對外界事物的主觀評價和態(tài)度。隱喻像似性指從一個概念投射到另一個概念,從一個認知領域映射到另一個認知域的過程,包括隱喻語言的運用、隱喻概念體系等?!癤爆了”的發(fā)展過程就是人們由表達結果的認知領域到表達程度的認知領域的過程。
(二)社會因素
1、使用者的求新求異心理
“爆”這一新興極性程度補語的產生與使用者的求新求異心理有關?!癤爆了”最早來源于網絡,起源于“弱爆了”一詞。“爆”作為新興極性程度補語,相較于用在狀語位置,出現在補語位置更有新意,給人以強烈的新奇感,很快受到廣大使用者群體的青睞。在現實的語言運用中,“X爆了”構式并非為所有年齡段的人使用。據調查,青少年對這一表達方式的接受度與吸收度最高。因此“X爆了”構式的使用人群以青少年為主,具有明顯的傾向性特征。受到全球范圍內的便利交際、語言之間的頻繁接觸影響,使用者的求新求異心理使網絡流行語不斷進入日常表達中,如“美爆了、帥爆了”等頻繁出現在娛樂節(jié)目和媒體報道中,也出現在貼吧、微信公眾號等公眾平臺。
2、網絡自媒體的強有力推動
新興程度補語“爆”的產生與網絡自媒體的產生與發(fā)展有著緊密的聯系。網絡自媒體具有多樣化、平民化和普泛化的特點。關于語言的使用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把關人,因此人們在表達極性程度時可以隨心所欲地選用自己想用的極性程度補語。但是由于新興極性程度補語“爆”產生于網絡,使用人群相對復雜,約定俗成性差,一些形容詞或動詞與新興極性程度補語“爆”的組合是不符合規(guī)范的,在語言的長期使用中,這些組合能否保留并流傳下去,還需要接受廣大語言使用者的檢驗。另外,網絡語境應用科技手段突破了交際的時空限制,但面對面交際能展現出來的情感仍需要其他方式代償,“X爆了”適應了網絡語境的這種彌補要求。在當面交際中,人們對事物性狀等極性程度的評價可能依靠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輔助表達方式達到夸張的色彩,“X爆了”表極性程度義的容器形象性恰好彌補了這種輔助方式的確實。
四、結語
漢語在最近30年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詞語和新的表達方式不斷涌現。從以往新詞語的研究可以發(fā)現,新詞語一般是由于交際的需要,在一定時期、一定言語環(huán)境中產生的。新詞語大多都是表示新事物、新概念、人們對事物的新看法的詞,以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為主體。而近年來,在漢語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趨勢,即原來比較封閉的詞類系統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在程度補語這個比較封閉的系統中,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成員,如近年來頻繁使用的“美爆了”之類,是新出現的表達程度的形式。這些表達式最開始都是作為一種流行語的身份進入漢語中的,之后影響越來越大,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于是結構不斷在使用中被復制,能進入這一組合的詞語也逐漸泛化。應該說,當代對語言中流行成分吸收度的大大增強,也是“美爆了”這類結構泛化的重要外在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姜天送.說新興述補構式“X爆(了)/X到爆”[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11).
[2]吳繼峰.現代漢語新興極性程度補語試析[J].海外華文教育,2014(1).
[3]代麗麗.網絡流行語“X爆了”的主觀量[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
[4]邢虹.現代漢語新興單音節(jié)極性程度補語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5]黃維軍.“爆”作極性程度補語的多維考察[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5(9).
[6]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7]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8]張斌.現代漢語描寫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