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啟蒙階段就是小學教育,學生在小學階段不僅會學習文化知識,還會學習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目前,社會屬于飛速發(fā)展的階段,學生可以接觸到的科技用品越來越多,難免會產生學生沉迷游戲、沉迷網(wǎng)絡等現(xiàn)象。同時,由于學生從網(wǎng)絡中還會接觸到許多的負面信息,這不僅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還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因此,作為小學階段學生的監(jiān)管人,班主任就需肩負起德育教育的工作,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情感觀?;诖?,文章對小學班主任德育實施策略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人素質,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階段;班主任;德育教育
一、 引言
現(xiàn)階段,伴隨我國的教育水平逐漸升高,我國的教育理念也隨之轉變,教育部門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高度重視。同時,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對學生的未來有著直接影響。不僅如此,班主任作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領路人,在學生的德育教育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引導學生自主地遵守道德行為規(guī)范,為學生未來的身心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 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我國教育目標的落實
培養(yǎng)出具有理想、文化、紀律、道德的學生是我國教育部門提出的新要求,無論是中學階段還是小學階段,都應于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加以全面重視,尤其是針對學生的初級教育階段,學校更應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另外,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工作,德育教育的工作成果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班主任需要具有足夠的耐心,以此將德育教育的工作效果發(fā)揮至最大。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與思維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小學生人生觀、社會觀與價值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因此,作為小學班主任,其負擔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與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責任,小學班主任的言行舉止將會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在該背景下,小學班主任應當對整個班級進行協(xié)調,使學生聽從教師指揮,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完成教學計劃,同時班主任還需要在該過程中維持班級和諧融洽的氛圍,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以此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端正的行為習慣,使小學教育階段的教學目標能夠得到有效落實。
(二)有助于我國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小學階段,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改進不良習慣和預防學生的心理疾病,還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小學是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起步階段,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工作是小學全面素質教育中的重點。由于班主任在小學德育工作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其需要對小學生進行政治、思想以及道德法律上的教育,故而小學班主任應當時刻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關心小學生的成長發(fā)育,對小學生的不良行為舉止進行約束,為其今后的學習成長與正確三觀的樹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目前小學德育教育現(xiàn)狀
(一)教育流于形式化
現(xiàn)階段,小學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基本上都是采用傳統(tǒng)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因此不僅使學生對德育教育失去學習的興趣,還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自主性。另外,由于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德育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落實到實際教學中,這導致學生對德育教育不重視,進而影響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學質量。
(二)家長對德育教育不重視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家長的工作時間也隨著加長,工作壓力不斷增大,甚至有時家長還會因為出差而與孩子產生短暫的分離,這不僅導致學生與家長溝通與交流的時間變少,也阻礙了家庭德育教育工作的推進。同時,學生在家庭中即使出現(xiàn)心理問題與行為問題,家長也由于工作原因,疏于對學生的管教,以此不僅導致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及心理沒有正確的認知,也導致家長不能及時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進而影響了家庭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三)網(wǎng)絡負面信息的影響
科技的進步促進了電子產品的使用,其不僅廣泛使用于工作當中,也廣泛使用于家庭當中。同時,教師不僅可以使用網(wǎng)絡查閱教學資料,學生也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學習資料、解答習題。然而,互聯(lián)網(wǎng)中并不都是積極的信息,其中也有一些負面消極、不真實的信息,這些負面信息不僅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還會對學生造成誤導。另外,學生在使用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產品時,會被一些游戲吸引,產生學生迷戀游戲、沉迷網(wǎng)絡的現(xiàn)象,這些都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四)教學資源受限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階段的教師對德育教學的課程并沒有進行全面的掌握,并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僅是教授課本內容,沒有為學生拓展課本之外的內容,教師并沒有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另外,教師由于缺乏德育教育的經驗,導致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能淺顯地將課本內容教授給學生,進而影響了德育教學資源的再開發(fā)。
四、 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實施策略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小學階段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開展應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欣賞學生為基礎。同時,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敏感、自尊心較強的時期,其不僅需要家長的呵護,還需要班主任的照顧及尊重。因此,班主任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愛護與關心,進而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平等。另外,班主任在實際教學中應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進而配合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為德育教育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說明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不應忽視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否則學生將會感到教師的說教枯燥無味,導致德育效果不夠理想。在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將情感交流作為師生溝通的橋梁,并對學生抱有足夠的耐心,尤其對部分問題較多的學生,教師應當以寬容的心態(tài)包容他們,教師要采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開展教育與管理工作,使學生能夠有效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引導學生對自身缺點進行自覺改正。
(二)選擇合適的說教方式
小學階段,在學生犯錯時,班主任應注意自己對其說教的方式,并且要注意自己的措辭、語氣語調、態(tài)度、表情。同時,班主任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做錯事的學生,教師對其說教的技巧和方式會對學生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因此,教師在實際說教的過程中,應使用一些委婉的措辭,可以先對學生提出表揚,然后再用溫柔的語氣告訴學生自身的錯誤以及問題的嚴重性,以此不僅可以讓學生接受自身的錯誤,還有助于學生日后的改正。另外,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自尊心較強,教師在說教過程中應避免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對學生進行指責,以免造成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進而影響說教的效果。例如,某小學三年二班的一位學生在下課的時候大聲喧嘩,影響到其他學生的課間休息,班主任可以將學生叫到辦公室,對他說:“你的嗓音很渾厚,特別適合唱男低音,但是如果你把聲音用到課后的吵鬧上就浪費了你的天賦,知道嗎?”以此不僅表揚了學生的嗓音,還指出了學生的錯誤,進而巧妙地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班主任除了為學生傳授知識,更應當成為班級道德的典范,為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尤其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尚不成熟,他們更加傾向于效仿年長者的行為,因此教師必須在班級中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使自身的言行舉止能夠在學生的心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教師應當更加注重自身言行舉止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做到以身作則,對自身進行嚴格要求,使自身的言行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德育工作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開展并推進,使學生能夠間接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三)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
班主任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打電話等多種形式,使家長認識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使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德育教育。同時,班主任在實施德育教育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和動態(tài)及時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另外,班主任還可以制定一本《德育教育報告冊》,讓家長積極參與和配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環(huán)境,提升德育教學的有效性。部分家長由于忙于工作,忽視了對學生的教育,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心理成長不夠關心,這導致部分學生產生了自卑、自負等多種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長此以往,學生將會養(yǎng)成自私、冷漠等性格。這需要教師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教師要對學生在學校內的狀況進行匯報,并為家長提出有關教育學生的建議,做到家長與教師配合,共同促進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推進。另外,教師還需對每一個有困難的家庭的學生進行關愛,并積極團結同學幫助困難的學生。
(四)樹立班級的榜樣
班主任在實施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在班級選擇一名得力的助手,不僅可以幫助自己進行德育教育的工作,還可以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助手不僅可以幫助班主任記錄課堂中學生的情況,還可以協(xié)助班主任組織各種教學活動。另外,助手在協(xié)助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時,不僅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幫助同學的意識,進而促進德育教育的高效開展。因此,班主任在選拔助手時,需要進行公平、合理的評選,可以通過自薦、同學選拔或者是競賽的方式進行選拔,以此不僅可以幫助班主任對學生有更全面的了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進而選拔出最適合的助手。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制定相應的班級條例,以此幫助學生自覺遵守規(guī)范,確保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情感觀、道德觀的培養(yǎng)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可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然而,在目前小學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德育教育的作用,這導致德育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化。同時,家長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受到網(wǎng)絡當中的負面信息的影響。因此,文章針對以上的問題,提出了四點有效的策略,希望通過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班主任選擇合適的說教方式、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樹立班級的榜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彭鑫.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11).
[2]沈惠萍.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勵策略的有效實施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
[3]劉娟,劉芹.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探究[J].中華少年,2018(18).
[4]陳琰.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
作者簡介:沈征爭,北京市,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