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赫乾
【摘? 要】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古詩文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古詩文教學對于滲透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同的學段對古詩的學習要求存在著階段性的特點,那么我們開展古詩文教學也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文章以小學中高年級古詩文教學為例,探討如何采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古詩文? 教學方法
新的語文教材編入了大量的優(yōu)秀古詩文,體現(xiàn)了語文教育對古詩文的重視程度。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通過開展有效的古詩文教學,充分發(fā)揮古詩文的教育價值,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感悟古詩文的魅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由于學生的年齡段不同,他們的認知能力和鑒賞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那么進行古詩文教學,我們就應該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文章結合中高年級的古詩文教學實踐探討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古詩文教學。
一、吟詠誦讀,讀出詩意詩境
在漢語文本當中,古詩文是具有歌性的一種文體。教材中選編的古詩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就是因為語言合轍押韻,富有節(jié)奏感。因此在古詩文教學中運用誦讀教學方法是最佳的選擇之一。年齡階段不同,對于誦讀的要求也會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不僅要讀準字音、讀得順暢,而且還要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輕重緩急以及停頓。尤其到了高年級還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讀得有滋有味兒,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詩的意境。
例如,在教授《長相思》這首古詩時,我們就可以采用誦讀的策略,讓學生通過誦讀表達作者當時的想法,通過誦讀感悟詩歌蘊藏的情感。為了使學生的誦讀更加入情入境,教師要進行語言導入,給予鋪陳。以讀詩的題目為例,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這里面有家人的殷殷關切,這里面有鶯燕呢喃……每讀一句或者是一小節(jié),教師都應該根據(jù)古詩文的內容,用語言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情境,使他們發(fā)揮想象走進畫面,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實現(xiàn)情感的碰撞,進而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孤獨,體悟身在旅途卻又心系故園的情懷。雖然有了教師的誦讀鋪陳,但是教師依然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通過反復的誦讀與想象,學生會實現(xiàn)進一步的感悟。
二、激發(fā)想象,借助意象感悟
古詩文用凝練的語言,表達豐富而深沉的情感,傳遞深遠而優(yōu)美的意境。我們在理解古詩詞的內容時,往往要借助于意象。因為這些意象當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是作者情感外化的載體。所以我們在理解和感悟古詩的意境時,常常需要從意向入手。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古詩文的細讀,把字詞句都轉化成鮮活的意象,喚醒學生的已有生活經(jīng)驗和情緒體驗,引發(fā)他們的共鳴,通過移情再現(xiàn)古詩文意象,進而入境悟情。
例如,在教授陸游創(chuàng)作的《示兒》這首古詩時,教師在文本系統(tǒng)中抓住關鍵字“悲”,引導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教師由悲出發(fā),讓學生思考詩人為何而悲,你又聯(lián)想到了怎樣悲涼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在腦海中產(chǎn)生這樣一幅畫面:一位老人淚流滿面,握住筆的手一直在顫抖,他艱難地寫下了這首古詩,用微弱的聲音述說自己的“遺囑”,卻也是“收復中原,還我河山”的號召。至此,詩歌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感會深深地感染每一位學子,那么對于詩歌的領悟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古詩文的特點,在不同的節(jié)點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帶領他們入情入境。
三、藝術手段,幫助理解記憶
在古詩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融入音樂和美術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古詩詞。而且新時期也要求通過跨界整合的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暮江吟》這首詩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教師便使用多媒體播放了兒童歌曲《暮江吟》。在音樂的寧靜和諧氛圍中,學生快速進入古詩意境,準確把握了其情感基調。又如在教授《出塞》這首古詩時,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畫筆把詩句所描述的邊塞景象呈現(xiàn)在畫紙上。這個過程既是學生理解詩句內涵的過程,也是進行情感抒發(fā)和表達的過程。通過誦讀古詩和繪畫兩種形式的結合,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戰(zhàn)士無法還家的寂寞之感。通過跨界整合教學方法的運用,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又提升了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所以在古詩文教學當中,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古詩文的特點,根據(jù)其內容和形式,巧妙地運用音樂和美術手段,引發(fā)學生大膽的聯(lián)想和創(chuàng)作,激起他們誦讀古詩的興趣,幫助他們理解和加深記憶。
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我們進行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應該不斷地創(chuàng)新。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根據(jù)古詩文的特點,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培養(yǎng)了他們閱讀古詩文的習慣,使他們掌握了閱讀古詩文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周潔.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小學古詩文教學的有效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0):58-59.
[2] 闞道旭.小學古詩文教學方法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18(14):42-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