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躍武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現(xiàn)代教學越來越向素質教育靠攏。在初中教學中,歷史是每一位學生必修的科目,是學生了解國內(nèi)外歷史事件以及社會發(fā)展進程的重要渠道,“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正是闡述了這樣的道理。初中歷史教學主要依靠課堂向學生傳授知識,可以說課堂是教學的主要載體。本文首先闡述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及原因,再結合個人的教學經(jīng)驗,簡單談一談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給大家參考。
【關鍵詞】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歷史書是國內(nèi)外歷史演變過程的濃縮,概括了不同背景下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國內(nèi)歷史教材為例,在一個又一個歷史背景以及資料的背后,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體現(xiàn)著偉大的民族精神,對于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期,是思想以及心智培養(yǎng)最重要的階段。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側重于以史為鑒的角度,觸動學生深思,以此提升學生的歷史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要想學生充分地掌握歷史知識,教師必須重視課堂的教學效率,發(fā)揮一切手段構建歷史高效課堂。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逐漸有了緊張的感覺,大家都在為初三的升學考試做準備,歷史作為一門不納入總分的科目,顯得有些不受重視,導致歷史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不能及時充分地學到知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師生對歷史的看法存在矛盾與偏見等,大家只認識到主課的重要性,從而忽略了歷史的教學價值。其次,歷史課堂的授課模式過于單一化,課堂缺乏活躍的氛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二、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1.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歷史教材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與神秘色彩,如果教師一味地采取澆灌式教學,會讓學生產(chǎn)生懈怠的情緒,課堂上容易出現(xiàn)走神、思想不集中的現(xiàn)象。那么教師把歷史的教學過程與情境教學法結合起來,能有效深化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從而強化學生的歷史使命,讓學生在情境中激發(fā)歷史學習的激情。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8課《百家爭鳴》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到講臺表演百家爭鳴的情形,模擬各家學派激烈辯論,共同研討學術的場景。教師先指定5名學生分別代表墨家、儒家、道家、法家以及兵家,戴上有標注的自制的帽子,讓臺下的學生能進行區(qū)分。教師讓這五名學生在講臺各自為自家學說進行講學,還原百家爭鳴的場面。教師在這過程中還可以作為旁白進行補充講解,讓臺下的學生學習更為全面。
2.合作學習法,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合理巧妙地采用小組合作法,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組內(nèi)成員相互合作、相互扶持,共同探討,一起完成教師的課堂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法的模式,各隊員之間優(yōu)劣勢互補,鍛煉自身的思維,進而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進步與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鴉片戰(zhàn)爭》這一單元內(nèi)容時,教師在課堂知識點講完之后,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其中每組有四名成員。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時間順序,羅列和總結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經(jīng)過、原因、以及影響。讓組內(nèi)每一位成員都先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把四名成員的答案經(jīng)過整合,形成本小組的答案。在組內(nèi)成員討論的過程中,優(yōu)生能對弱勢學生進行輔導和互補,幫助他們進行總結和學習。此外,教師在核對每一小組的答案時,要選出最佳小組,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良性的競爭意識。
3.實踐教學法,提升學生歷史底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正是很好地闡述了親歷親為、親身實踐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才能對歷史文化加深印象,提升理解,進而通過自身的感知提煉出歷史精神,把這種精神刻入骨髓,融入血液,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歷史文化底蘊。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第17課《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地圖上描出長征的路線,并引導學生贊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生活。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校圖書館參加課程實踐,尋找關于長征的書籍和史料進行觀看,在課上再講給其他學生聽。同學們在圖書館還可以擴充課外的歷史知識,豐富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歷史底蘊。
4.多媒體輔助法,豐富學生課堂體驗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科學技術手段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歷史教學中,也衍生出了眾多的教學模式,其中多媒體輔助法最為廣大一線教師使用。多媒體內(nèi)容豐富而廣泛,能彌補教材的缺陷,提供形式多樣的教學效果。初中生在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能獲得別樣的課堂體驗。
例如,教學八年級上冊第9課《辛亥革命》時,教師可以提前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截取電影《辛亥革命》中的重點片段,把各片段制作成一個影集,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教師在影片播放的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亟Y合教材進行教學。在教材內(nèi)容的講解中,穿插電影片段,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本節(jié)課的印象,進而把知識點記牢。觀影的過程也為學生營造了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提升了感官的享受,豐富了他們的課堂體驗。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課不是以簡單的科目存在,它更是學生了解歷史,認知世界的平臺。歷史教師都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摒棄錯誤的理念,重視這門課程的教學情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認真研讀新課改的教學內(nèi)容,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現(xiàn)狀,優(yōu)化當前的課堂教學策略,靈活運用并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積極地為學生學習歷史創(chuàng)造客觀條件,努力地構建歷史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韓冬.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9):61-62.
李玉芬.融入情感教育,構建高效課堂——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1(2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