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杰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成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在這一個階段過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可以通過體育鍛煉得到極大的加強。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很有可能因為對于體育教學活動不夠熟悉,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從而出現運動損傷。為盡可能地避免運動損傷,需要分析清楚其中的運動損傷成因,提出相應合理的對策來解決運動損傷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體育;運動損傷;對策分析
引言:初中體育課的教學需要教師明確教學內容,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嚴格按照中小學身體素質教學的準則來完成。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但其中部分的運動損傷是可以得到避免的,科學分析運動損傷的成因,便可以有效降低學生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率。
一、初中體育課的主要內容
初中體育課的教學是根據國家對于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要求而設置的教學,其實際的課程內容因學校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而安排。對于體育教學設施器材完備以及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初中會設置詳細的素質鍛煉內容和要求,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生的素質鍛煉,這里面又分為高抬腿、后踢跑等;二是學生的速度訓練,包括短跑50米,200米等;三是學生的身體力量的訓練,包括蛙跳、立定跳遠以及跳臺階等;四是耐力訓練,包括800米、1000米、跑的訓練;五是反應速度的訓練,包括反向起跑訓練、短距離觸地往返跑等。在體育鍛煉的前后,需要安排學生進行相應的拉伸以及熱身運動,避免學生因長期不運動,突然進行運動而造成肌肉的酸痛情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體育教學內容的難度設置應循序漸進,不能超過學生的身體負荷。此外,因學生中考對于體育項目的考試要求,部分學校會在學生的體育課堂中,融入部分其他體育教學內容,包括跳繩、健美操或者太極拳等特色體育考試項目的訓練。通過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和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訓練,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重視自身身體素質的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在學習疲憊的時期可以通過做一些運動來釋放壓力,緩解自身緊張情緒。
二、初中體育課運動損傷成因分析
2.1學生對于體育鍛煉安全意識不足
初中階段的學生的身心發(fā)育尚不完全成熟,并且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很多學校很少設置體育課,學生對于體育方面的知識不夠了解,對于運動安全的知識以及相關的防護動作等等都相對陌生。在實際的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會對這些體育安全知識不夠了解,從而無法在運動過程中,盡可能地避免運動損傷。此外,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師對于學生運動安全不夠重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將體育運動與健康的相應知識向學生開展詳細的講解,學生在不了解這些安全防護內容就開始運動時,便會極大地增大運動損傷的幾率。
2.2對于課程強度的設置過高
初中階段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所學到的體育知識以及運動的強度是不相同的,隨著學生的年齡的增長,體育鍛煉的強度是會逐漸增加的。但實際上很多學校為了讓學生在初升高的體育方面取得好的成績,便從初一開始逐漸增大學生在體育課程上的運動強度,而實際上這些體育課程的強度是相對過高的,學生在較大的學習壓力下,無法真正地適應高強度的體育課程,此外在較高的體育鍛煉強度下,學生很有可能力不從心,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注意力不夠集中,從而疏忽了自身的運動安全,造成了運動損傷。
2.3體育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
體育課程的教學,應根據學生實際的身體狀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不能盲目地開展教學。而實際上因為教師對于學生運動損傷的不夠重視,會因為教學方法選取的不合適,使得學生在不夠科學的教學方式下學到一些體育知識,但實際上學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并接受這些教學內容,就會按照自己錯誤的理解來開展具體的運動鍛煉項目,這就會使得學上在實際的運動中因動作不到位而損傷肌肉或者造成其他的損傷。此外,因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未能夠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運動情況等來將學生進行分組,使得教師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忽略到一些同學的錯誤動作的指導和糾正,這就很容易使得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
三、初中體育課避免運動損傷的主要對策
3.1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安全意識
安全是開展所有體育鍛煉課程前學校和教師應重點關注的事項,教師應在實際的體育課程向學生重點講述體育鍛煉過程中注重安全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際的體育運動課堂能夠加強自身的安全防護,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切實有效的體育鍛煉安全防護知識。在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運動安全。當發(fā)生運動鍛煉損傷事故時,教師應第一時間幫助緩解緊張情緒,做好應急防護措施,避免學生的運動損傷情況更為嚴重。
3.2切實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合理設置體育課程運動強度
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體育運動強度的設置應嚴格遵照中小學生體育鍛煉與健康標準來制定合理的運動項目,并根據學生的實際的身體狀況以及學生在日常的運動量等來確定合適強度的運動。為了防止部分學生因身體素質較差而在運動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傷,教師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還應降低正常的運動強度,并且重點關注這些學生的運動,當他們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時,應及時讓他們做一些簡單動作,防止出現運動損傷。此外,對于肢體不協(xié)調的學生,教師應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為這些學生多留一些時間自己練習,讓他們學會之后再進行動作的反復練習,避免學生在動作不熟練的情況下就進行整體動作的練習,從而導致出現運動損傷。
結語
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因師生對于體育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疏忽了運動前的拉伸等,使得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運動損傷。教師應重點關注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指導學生進行運動鍛煉,增強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吉慧婷. 初中體育課運動損傷成因與對策[J]. 教育, 2019, 000(027):52.
[2]李霆, 郭學軍. 試論中學體育課運動損傷的原因及有效預防措施[J]. 金田, 2015, 000(002):377-377.
[3]楊建平. 初中體育課中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 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11):P.142-143.
[4]馬志芳. 淺談體育課堂教學中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J]. 讀與寫(上,下旬), 2015, 000(014):386-38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