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清
【摘要】為積極應對課程改革新形勢,落實德育基本任務,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中學思政教師應注重結合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課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與道德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理性思維、法治意識、公眾參與等方面的思想政治能力,不斷為國家培養(yǎng)出新型高素質人才。本文主要針對當前核心素養(yǎng)下,案例教學在中學思政課堂中的實踐進行研究,針對教師在思政案例的選擇與應用方面做出了相關探討,希望能夠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許幫助與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思政課堂;案例教學;實踐研究
引言
隨著國家對于教育的改革力度不斷加大,改革進程不斷加快,各學科的教學都圍繞著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而開展?!端枷胝握n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加強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注,不僅要保證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更要保證學生思想上的積極、健康狀態(tài)。教師要針對學生思想活動的多變性以及可塑性,在尊重學生個體發(fā)展差異的基礎之上,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上的引導與教育,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的滲透思政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向的三觀,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這也是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主張。
思政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課堂教育或實踐活動提升思想政治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及相關技能,同時提升自身情感、思想品德以及觀念等方面的素養(yǎng)。因此,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正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結合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養(yǎng)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思政學科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引導作用,也是提升學生政治意識的重要課程之一。因此,在中學思政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資源,有效結合案例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研究,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政治認知以及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進一步達到政治學科素養(yǎng)的高層次目標。
一、案例教學法概述
案例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教學案例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目前,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最常用也是最普遍的教學方法之一。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思政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會產(chǎn)生更好的教學成效。案例教學法以貼近生活的案例導入,能夠使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變得細化、通易易懂,繼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內(nèi)涵,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下文,筆者以高中思想政治《民主監(jiān)督》一課的教學案例設計為例,探析核心素養(yǎng)下,案例教學應用于思政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案與路徑。
二、案例的選擇與運用要體現(xiàn)政治認同
筆者選取了2020年“8·13河北邢臺市襄都區(qū)城管毆打小吃商販”這一案例展開教學分析,故事開始于2020年8月13日。邢臺市襄都區(qū)的一名賣炸雞柳的小商販王某被兩名城管執(zhí)法人員毆打至重傷,路邊行人紛紛拿出手機進行拍照取證,并指責城管執(zhí)法工作人員的暴力執(zhí)法行為。此案例設計的問題是:“請同學們試分析:行人對城管執(zhí)法人員的嚴厲指責是行使了什么權利?”從知識層面上來說,學生只要回答出民主監(jiān)督權利即可,但從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上來講,仍需要進一步深入引導,教師需進一步深入挖掘案例材料,對路人的做法給予肯定與支持。此案例雖在一定程度上屬于負面案例,但是教師要堅持正能量的弘揚,體現(xiàn)政治認同,繼而培養(yǎng)出有立場、有理想的新時代中國青少年。
案例的選用主要是以正面教材為主,反面教育作為輔助。有些案例具有揭露社會陰暗、丑陋一面的性質特點,這時教師就要慎用、少用。若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灌輸?shù)亩际且恍┫麡O的負能量,則會極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是非的分辨能力與判斷能力,是學生產(chǎn)生錯覺,對黨和政府產(chǎn)生不好的印象,是學生在思想上出現(xiàn)政治動搖,對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極為不利,且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故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要注重選用積極正向的案例,多傳播正能量,弘揚正氣,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政治立場,同時也引導學生樹立政治自信、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
三、案例的選擇與運用要體現(xiàn)理性精神
故事續(xù)集二:聽聞丈夫被毆打,急忙趕來的商販妻子對暴力執(zhí)法的城管執(zhí)法人員的行為表示憤怒,說:“你們怎么可以暴力執(zhí)法?我要去告你們!”設計的問題為:“商販妻子的指責和想法你是否支持?為什么?”一般情況下,從知識層面上來說,學生只要回答出關于民主監(jiān)督的內(nèi)容,即公民享有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權即可,但是從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上分析,教師還應進一步的引導學生針對此種不公平事件時,要時刻保證頭腦清新,具備理性精神,做一個思想理智、立場堅定的新時代中國青少年。
四、案例的選擇與運用要體現(xiàn)公共參與
故事續(xù)集三:商販王某與妻子回到家中,將所遇到的事情講給街坊鄰居聽,鄰居們聽后各個為商販夫婦鳴不平。設計的問題為:“若你是這些鄰居中的一員,你會為王某夫婦出什么樣的主意?說一下合法方式的特點及運用。”在知識層面,學生只要回答出針對此案件民主監(jiān)督的合法方式即可。但教師還需進一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他人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做一個具有積極的政治思想、有擔當、有人情味的新時代中國青少年。
五、案例的選擇和運用要體現(xiàn)法治意識
故事續(xù)集四:鄰居中有人建議王某夫婦應該找人報復、圍攻暴力執(zhí)法的兩名城管知法人員,以解心頭之氣。設計的問題為:“你是否認同該村民的建議?說一下認同的理由和不認同的理由,在公民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時,有哪些行為是錯誤的不可取的?”從知識層面上來說,只要學生回答出公民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務必通過合法的渠道即可,但從核心素養(yǎng)方面將,教師還需進一步剖析民主與法治,引申出依法治國的理念,教育學生在遇到類似此類事件時,一定要通過合法的渠道,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切不可以暴制暴,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爭做有自尊、守法紀的新時代中國青少年。
結語
在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時要注重將情境與問題設計相結合,采取積極正面的案例豐富課堂形象、活躍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活力,在此過程中還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課堂更加有深度、有思考、有價值。注重所選案例要體現(xiàn)政治認同、理性精神、公共參與與法治意識,繼而培養(yǎng)出更多思想境界高、法治意識強的新時代中國青少年。
參考文獻:
[1] 劉平. 在思辨性話題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矛盾分析法"教學案例[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上旬, 2016(31):39-40.
[2] 魏明潔. 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內(nèi)容及教學案例選擇與應用[J].? 2021(2019-7):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