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玉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推進與深入,小學數學課堂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也需要不斷改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節(jié)奏,做到張弛有度,確保教師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認知速度保持在同一水平的節(jié)奏上,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更好的去優(yōu)化課堂結構,營造更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從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作用出發(fā),分析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節(jié)奏中存在的問題,探究教師如何把握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節(jié)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節(jié)奏
數學學科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不僅有著高度的概括性,還有著很強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雖然涉及到的都是比較基礎的數學知識,但是出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理解能力都還比較薄弱,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提高,因此相對來說數學學習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引導學生更好的開展數學學習,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水平。
一、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作用
(一)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啟發(fā)學生思維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掌握教學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開展教學,不僅有助于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還能進一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精神層面陶冶學生,讓學生從智力到非智力都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通常來說,有規(guī)律的課堂教學節(jié)奏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去學習新的知識,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營造課堂氣氛,提升課堂活力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教師傳授知識,啟迪學生智慧,培養(yǎng)學生情趣的一劑重要催化劑。課堂氛圍并不是天然形成的,它是師生共同在教學活動中營造出來的彼此心理相容的狀態(tài)。積極地課堂氛圍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加愉悅的學習體驗,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靈動性,達到更好地配合效果。
(三)打造更好地教學秩序,生成教學智慧
學生學習過程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候教師寫錯一個字,說錯一句話,或者操作過程中出現一個不當的操作,都可能引起學生的哄笑,這些屬于教學意外,同時也是教學資源,需要教師善于利用,將教學的錯誤點巧妙地轉化為教學資源,不僅能夠讓凝固的教學氣氛更加活躍,有效化解師生之間的窘態(tài),還能夠提升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
(四)涵養(yǎng)學生品性,助長學生生命
教學節(jié)奏是以課堂為載體的,其目的在于傳遞知識,涵養(yǎng)學生的品性,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活力,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學生課堂學習中,課堂教學節(jié)奏有著非同一般的美麗,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與格調,幫助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健康茁壯的成長。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節(jié)奏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容量大小不合理
顧名思義,教學容量指的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內容的總體考量,教學容量的大小安排影響教學節(jié)奏的舒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安排的教學容量不夠,將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大腦皮質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也就無法在課堂之上碰撞出知識的火花,失去教學活力。而如果安排的教學容量過大,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那么學生的學習也會變得很吃力,知識學不透徹,產生畏難情緒,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學密度不合理
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學密度過大,將大量的知識集中呈現,使學生長時間處于高壓學習狀態(tài),局部加快教學節(jié)奏,那么學生學習的深入性與主動性都會被削弱。當然,如果教學密度過小,在一節(jié)課安排的知識點很少,教學節(jié)奏冗長拖沓,那么將會浪費學生注意力集中地學習時間。比如在小學六年級總復習過程中,通常就需要數學教師注意把控教學節(jié)奏,先借助小升初歷年的真題開展選擇題與填空題的現實訓練,再針對學生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課堂點評,以點帶面的進行知識點的復習與鞏固,最后針對錯題再開展針對訓練。疏密有序的課堂教學計劃與學生的心理變化規(guī)律相吻合,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去接受信息。
(三)教學重點與非重點安排不合理
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內容安排過程中容易出現頭重腳輕或者頭輕腳重的問題,要么是怕學生學不懂,引入過多的內容,教學重點不夠突出,要么是在重點內容上反復學習,教學進度緩慢,忽略了其他知識的鋪墊學習,學生依然學不懂。
(四)教學深入無序
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過度追求深入教學,那么學生將可能失去學習主導位置,教學進度難以繼續(xù)推進,同樣,如果教師的教學過于淺顯,那么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也將失去指導價值。很多數學教師還不能有效把握教學的深度,在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忽略了教學知識的難易程度,沒有照顧到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無法把握如何合適的呈現知識點,造成教學節(jié)奏混亂,教學效果不佳。
三、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策略
(一)維護課堂程序,把控教學節(jié)奏
小學階段的孩子需要教師引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教學中設置一定的程度來提醒學生,更好的去把控教學節(jié)奏。比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設置“拿出書本、筆”作為準備上課的提示,具體情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比如在教授《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過程中,教師要慢節(jié)奏引導學生對計算方法進行總結,掌握“個位加起 、數位對齊”,在此基礎上快節(jié)奏的鞏固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在課前為學生預留兩三分鐘復習上節(jié)課知識,課后預留兩三分鐘進行本堂課反思總結,作業(yè)練習過程中預留時間檢查批改。在適中的教學節(jié)奏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二)借助豐富的視聽形象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
豐富的視聽形象指的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圖像與聲音的交替讓學生的視覺與聽覺發(fā)生變化。傳統數學課堂中學生面對的只有黑板與教師,視覺單調,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而在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介入教學領域的今天,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引入圖片、視頻、聲音等方式來輔助開展教學,更好的掌控教學節(jié)奏。比如在教授乘法相關內容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畫蘋果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加法與乘法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乘法知識,教學節(jié)奏也能得到加快,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三)積極開展張弛有度的教學實踐
教師要準確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有效時間,了解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水平,結合教學大綱科學合理的進行教學內容設置,明確教學目標,圍繞目標進行教學內容拓展與延伸,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與探究興趣。隨著小學數學課堂建設的不斷完善與發(fā)展,教師也要及時轉換角色,對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理念開展批判式學習,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引入開放式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小學合作時間,把控好教學開放與教學難度的度,層層引導,層層推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有效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科學合理的把握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有邏輯、有條理的將準備好的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去掌握,教師的教學負擔相應的也會減輕。對學生來說,一個良好的教學節(jié)奏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無論是思維能力還是邏輯能力都能得到系統的提升,幫助學生在其他學科更好的學習與發(fā)展,助力學生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陳云亞.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感[J].新課程(小學),2012,(10):156-157 .
[2]孫忠干.構建和諧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節(jié)奏[J].新課程(中),2011,(06):10-11 .
[3]肖光濤.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0(10)
[4]昱琨.“小學數學比較遷移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簡介[J].廣西教育,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