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琛琳
趣理相生是由小學科學課堂的特點決定的。趣是指科學課堂的學習內容是有趣味的,學習方法是兒童化的,是兒童年齡特點和學習水平決定的。但科學課堂不能僅停留在“趣”味層面,要建立科學知識、科學意識、科學探究能力“理”的架構,就是把探究科學知識,建構科學概念的學習活動與過程寓于趣味之中,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具體表現(xiàn)教師在引領學生探究科學知識過程中,憑借自己的教學智慧,對學生做到善導啟智,趣中求知,使學生在小學科學課堂學習中,產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并在趣味性的探究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之理,規(guī)律之理,進而再次引發(fā)學生的探究之趣,相互促進,提升科學核心素養(yǎng)。
那么,如何構建趣理相生的小學科學課堂呢?在此結合具體實踐作如下探究。
一、前置趣意識:目標適切 遵循規(guī)律 以理設趣
構建趣理相生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師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經驗結合學習內容,設立科學、切實、多元的教學目標,遵循趣理相生的教學要求布局有趣味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故事導入法、魔術導入法;闖關探究法、童話人物探究法;器材設計可愛化等,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就要帶有“趣”這個明顯的目的性,以“趣”的手段來孕育“理”的生成。
比如,在教學“在星空中(一)”的內容時,學生對于天空中所出現(xiàn)的星體了解一些,但并不熟悉,六年級學生基本都能說得出關于星座的傳說,叫得上星空中一些常見的星座名稱。但滿天繁星中要辨認出指定的星座,枯燥的觀察是無法激起學習興趣的。所以本堂課的學習目標應該建立在,讓學生通過趣味故事、圖片觀察、視頻介紹等學習方法,在傳說故事與真實星座了之間建立聯(lián)系,幫助學生建構出對星座的初步認知。
類似此種教學設計需要在課前就根據(jù)教學目標來選擇合適的富有趣味的活動來實現(xiàn)。再比如三年級上冊的《空氣能占據(jù)空間嗎》,在研究教材的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目標及學生年齡特點,摒棄用紙巾塞杯子中的常見實驗方法,設計動畫人物乘坐潛水艇的情節(jié)將三個探究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起來,富有趣味且理性十足。
二、過程趣落實:優(yōu)化教學 分層遞進 以趣尋理
學生是探究活動的主體。在小學科學趣理相生課堂構建中,教學活動關注學生的差異,要與學生現(xiàn)有水平高度契合,要通過具有一定梯度的學習內容,推進學生科學知識與科學綜合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使學生對科學學習保持恒久的興趣。
比如《土壤里有什么》一課中,有三項活動內容:到實地挖土壤并觀察土壤;觀察土壤樣品;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他們所研究的土壤問題。這三項活動從簡單到復雜,學生在實地挖土的過程中,能夠聞到泥土的芳香,嗅覺、觸覺、視覺,甚至聽覺都能從中獲得信息。學生在與同伴交流的時候,還能在了解別人思想的同時,學習別人好的思維方式。在觀察土壤樣品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后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談一談,自己觀察到的樣品是什么樣,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在交流中大家爭相表達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在競爭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共鳴。甚至在討論中會進一步產生新的問題,并談論這些問題:哪些可以通過查閱資料找到問題的答案,哪些可以作為一項課余時間長期觀察研究,哪些可以在當堂課完成研究任務等,這樣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研究范圍,打通了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的聯(lián)系。在這樣步步遞進的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能在交流探討中體會到思考的樂趣,體驗到知識碰撞的樂趣,感受到挑戰(zhàn)自我的樂趣,這是不同于玩樂的高級趣味,是富含理性魅力的樂趣。
三、趣問導向理:趣問為先 激疑促思 趣中生理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科學概念的講解、科學現(xiàn)象的介紹、各種實驗活動的有效開展等,都離不開教師的提問。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設計有趣的課堂提問,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更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開展教學,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通過對問題的解決獲取科學知識,也是教師提問的根本所在。
比如,在“空氣有質量嗎”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給同學們作了一個實驗:通過課前的準備快速組裝好簡易小天平,兩端用細繩系好,將小夾子拴在細繩上,然后要同學們把氣球打上氣,提醒同學不要打爆。把氣球夾到小夾子上,調節(jié),使小天平平衡。然后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1.同學們,請看小天平現(xiàn)在是平衡的,證明兩端重量是相等的,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上來給一邊的氣球放氣,你們猜猜會發(fā)生什么?真的嗎?你為什么這樣猜?這些帶有挑戰(zhàn)意味的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對現(xiàn)象的觀察,激活思維,深入思考,尋找科學真味。
四、互動趣氛圍:良好互動 輕松氛圍 以趣促理
在趣理相生的課堂中,教師不僅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水平,同時還要特別要關注教學用語、肢體表情的適當表達,用語兒童話,語言幽默化,都能使探究活動處于風趣輕松的氛圍中,鼓勵學生不斷挖掘科學之理,提升探究水平,在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中交流,幫助學生將個人原有的“理”與探究中發(fā)現(xiàn)的“理”融合重建,形成科學認知。這個氛圍是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不斷探究動力的催化劑。
比如,在教學《我們關心天氣》一課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天氣預報的重要性,先與大家聊一聊自己在某次大雨淋濕時的窘境,首先以輕松來給課堂定調,拋磚引玉,學生們紛紛來講述自己不關注天氣時遭遇到的情況。在交流中,師生共同表示深有同感,對天氣預報的重要性自然就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學生對天氣預報的好奇已經激發(fā)出來。天氣預報中的那些符號是什么含義,為什么用這樣的符號來表示,一層層逐步深入,導向我們通過什么方式才能獲得未來天氣的變化呢?在類似的教學中,教師無法用趣味活動來解決時,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一種方法,以此來幫助學生達到學習過程中的“趣”感覺。
五、評價理兼趣:關注亮點 評價多樣 理趣皆重
趣理相生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評價的開展中,多一把衡量學生的尺子。教師應該認識到陳舊的模式化的評價方式。只會讓學生失去參與評價的積極性。教師的評價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生活體驗,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場景,作出多元化、多樣性、全程化的評價。比如,亮點評價就是為了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并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產生學習的自信心。針對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表現(xiàn),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設置各具特點的激勵評價卡,如最佳聽課獎、最佳建議獎、最佳合作獎等等,還可以設立特別獎,鼓勵那些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都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
評價語言的趣味性對學生對科學理性的追求有較明顯的促進作用。采用時下流行的、能產生共鳴的語言會更好地獲得學生的認同感。比如,為活動中合作不夠順利的小組準備一只“加油鴨”;特別愛思考會異想天開的同學可以獲得一枚“耳朵”貼紙(謝爾頓《生活大爆炸》中的天才主角,綽號“謝耳朵”)。獲得這樣評價的小組或同學在探究或思考中的表現(xiàn)會有明顯的提升,表現(xiàn)得更專注或更為投入,往往能更快地接近或達到某個環(huán)節(jié)的目標。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課堂上注重趣理相生,不僅是由于教學實際的需要,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是一種藝術化的教學手段。趣理課堂的構建,促進了教學相長,打造了充滿魅力的課堂文化。趣理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教學評價等,都實現(xiàn)了最大程度的優(yōu)化,為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奠定了堅實基礎。趣理課堂已成為備受小學生歡迎的課堂,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