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化穎 王賽文
【摘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各級教育財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積極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持續(xù)加強學生資助規(guī)范管理。當下,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日趨完善,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學生資助工作進一步提質增效,為“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提供了堅實保障。
【關鍵詞】“三精”模式 意義 資助育人工作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117
學生資助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關教育公平,事關社會公平,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資助過程中,相關工作者應該結合工作實際,將幫困、資助、育人落到實處,同時,秉承“精準、精細、精美”三精的工作模式,做好資助育人工作。
一、國家對學生資助政策的意義
自國家新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施以來,堅持精準資助與資助育人相結合,不僅在物質上進行資助,而且開啟了契約精神與感恩意識的“雙重教育”,實現(xiàn)從“資助助人”向“資助育人”的轉變。既讓每一位學子感受到國家的關愛,又將助學與育人相結合,融合經濟扶貧和精神扶貧,讓學生在公益中獲得成長,樹立自強自立、誠實守信、感恩社會的意識。并通過挖掘典型、學習典型和宣傳典型,進行榜樣示范,引導大學生懂得感恩,學會報恩,自立自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
為了使資助工作更好地發(fā)揮育人功能,首先要保證資助工作的精準。精準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決定資助政策落實效果的基礎性工作。
二、“三精”資助育人工作模式
資助工作事關教育科學發(fā)展,是為人民謀利益、鞏固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堅持育人與育心相結合,秉承“精準、精細、精美”三精的工作模式,把資助工作坐實、做細。
(一)精準
1.貧困對象認定精準。獎助學金每年都是僧多米少,為了讓獎助學金真正地幫助貧困的學子,必須精確排查貧困生。為了精確排查出貧困生,要求全院輔導員利用談心談話、寒暑假家訪,再結合學生的節(jié)儉指數(shù)、金額管理能力、健康指數(shù)、貧困社交關系、時間管理能力、社交關系、飲食多樣性、消費頻次等8個抽象核心指標,精準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并要求我院輔導員嚴格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及時更新,實施動態(tài)管理,努力做到人本化認定、動態(tài)化認定、精準式認定。
精準排查建檔立卡的特殊困難學生,根據(jù)相關部門把建檔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養(yǎng)、孤兒、殘疾等特殊困難學生排查出來,并將比對生成的五類特殊困難學生名單通過信息系統(tǒng)“下灌”至各學校。再與家訪建立聯(lián)動排查工作機制,將系統(tǒng)線上比對與線下走訪摸排有效結合,精準識別出每一位建檔立卡學生,努力實現(xiàn)建檔立卡學生資助“一個不漏”。
學校的相關工作者要認真做好家訪工作,把黨和國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落實、落細,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度過一個溫暖祥和的寒假,重點關注特殊群體及受疫情、災情等突發(fā)狀況導致的特困學生,提前摸底,提早安排。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送溫暖工作,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訪慰問工作,深入了解受訪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和受助需求,做好家訪信息的記錄和整理,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為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提供可靠的一手資料。
2.措施精準到生。接到學校獎、助、補名額下發(fā)后,第一時間按照輔導員帶班人數(shù)進行名額分配,小數(shù)點至少保留至6位,再全面考量各輔導員班級學生的貧困情況,做到嚴謹且有溫度地分配班級名額。結合學院實際,根據(jù)學生貧困狀況,做到因生施政、因類型施策,積極為有需要的貧困學生協(xié)調勤工助學崗位,解決學生生活問題的同時,實現(xiàn)經濟援助與資助育人的有機結合。
(二)精細
1.資助政策宣傳精細。不斷創(chuàng)新宣傳形式和載體,抓住關鍵時間節(jié)點,開展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資助政策宣傳要到位,是落實資助育人工作的基礎。利用現(xiàn)在學生的行為習慣,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全面了解資助項目的申報條件和程序。開學初通過學院資助政策宣傳展板、主題班會等線下宣傳,與資助宣傳QQ群、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宣傳相結合的方式,讓學院每一個學生對資助政策都了如指掌。
2.資助材料整理精細。在資助政策宣傳到位、資助名額具體到人這些前期工作做完后,還要保證貧困生信息錄入及時準確,家庭人口數(shù)、家庭收入、貧困等級、申請理由等都要做到真實、準確、分毫不差。對于這項工作的開展,我相關工作人員都當仁不讓地成為學院的把關人,對我院567名受助學生填報信息里的貧困生認定、國家資助、學院審核意見三個環(huán)節(jié)、20余項、567000多個字進行十幾次的審查、修改。一句話一句話地順,一個字一個字地改,一個標點符號一個標點符號地摳,確保最終上報省資助信息時“0”錯誤。
(三)精確
1.結果精確。資助育人工作是一個良心活,務必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獎助學金評定做到“0”投訴,評定工作“0”延誤,最終上交材料“0”錯誤。
2.創(chuàng)新資助精確。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經濟資助的基礎上,把“心理疏導”“感恩教育”“勵志成才”“職業(yè)規(guī)劃”等融入資助工作,使他們“增信心”“知感恩”“能自立”,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資助工作堅持資助與育人相結合,資助育人要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讓貧困學生得助,讓得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讓獎學金獲得者充分發(fā)揮榜樣引領作用。我院在學院微信公眾號推出榜樣引領———助學·筑夢·鑄人資助育人微分享,共分享了66期,閱讀量、點贊量達到10000余次,并通過發(fā)動全院師生進行評選,每學年選出我院“榜樣之星”。并舉辦榜樣之星交流會。
全方位培養(yǎng)助學金獲得者的感恩意識。開設“誰資助了我的夢想”演講比賽,該活動被河南教育新聞網報道。每學期組織學院助學金獲得者至少開展三次志愿者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懂得感恩,學會報恩,以誠信熏陶突顯立德樹人。通過舉辦圖片展、知識競賽、舞臺劇、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評選誠信自強之星等,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開展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向貸款學生講授征信知識,提高其對征信、信用記錄的認識。舉辦誠信書畫展,讓學生通過書法、繪畫加深對誠信的認識,增強學生誠信意識。通過大力推進誠信教育,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珍愛信用、理性借貸、不負信任,提高學生征信意識、金融意識、風險意識、法律意識。增強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榮辱觀、價值觀,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勤工助學+自立自強”,以責任感、自立自強教育塑造擔當品質。為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我院組織開展“勤工助學自立自強”社會實踐活動。
3.收獲精確。學校可以構建一個幫助學生畢業(yè)與就業(yè)零距離對接的平臺。積極聯(lián)系學院,整合各種資源,向各大企業(yè)舉薦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生,幫助他們真正脫貧,擺脫家庭經濟困境,真正實現(xiàn)資助助人的目的。例如,學生小王來自單親家庭,家庭經濟困難,剛入校時,性格內向靦腆,比較自卑,不愿與人交流。在了解情況后,學校第一時間對他進行幫扶,鼓勵他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競選班干部,并在生活上多關注他,幫助他申請各類困難補助。潤物細無聲,在大家的鼓勵和指導下,小王三度榮獲勵志獎學金,在畢業(yè)后毅然決然選擇援藏,將自己缺失的一部分愛轉變成大愛傳遞在西藏的土地上
《左傳》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更加積極、此之謂三不朽”。資助是一項關乎國家大計的事情,我們應在學生資助工作中一直走創(chuàng)新之路,提升道德水平、提高學習能力、增強工作能力,為把學生培養(yǎng)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情。資助讓夢想起航。在資助工作中結合工作實際,將幫困、資助、育人落到實處。資助育人新模式是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經濟資助的基礎上,把“心理疏導”“感恩教育”“勵志成才”“職業(yè)規(guī)劃”等融入資助工作,使學生“增信心”“知感恩”“能自立”,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