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珍
摘 要:新課改中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數學教學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提問意識,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互動當中。提問是教學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參與程度,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yǎng)數學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對初中數學課堂當中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展開探究,以期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提問;教學策略
數學是初中階段的重點學科,老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中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正確的學習方式。
一、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問題設計
老師要堅持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問題,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通過提問得到有效提高。老師要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數學核心素養(yǎng)。老師要充分掌握教學重難點,在備課中依據教學知識點設計有效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其問題解決能力。老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教學的核心內容結合起來,為學生設計出更有啟發(fā)性和挑戰(zhàn)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數學思維模式,掌握學習方法。比如在同底數冪乘法知識點學習中,教學重點是學會運用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進行運算,正確理解并且運用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因此老師要以此為依據來進行設計,將乘法法則與實際問題之間進行銜接,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二、選擇科學有效的提問方式
(一)給學生足夠的回答時間和空間
在課程當中提出問題之后,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面對同一個問題,每個學生所需要的思考時間也都有不同,對于數學水平比較好的學生,老師可以預留較短的時間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時間可以稍稍加長,而對于學困生則可以給予更多時間,如果老師以優(yōu)等生的回答時間為依據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在這個時間內完成問題的回答,那么勢必會引起其他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困難。預留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對問題進行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提高提問的趣味性
由于初中生的年齡較小,因此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還有待提高,再加上數學知識本身較為抽象和枯燥,因此學生面對數學學習難免產生厭煩心理,在課堂當中的活躍程度不高。此時老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高問題的趣味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前,老師可以用趣味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調整學習狀態(tài)。對于重難點知識,可以用趣味性的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在教學完成之后,老師同樣可以用趣味性的語言,來緩解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倦怠情緒。比如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相關知識點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現實生活當中的實例來進行提問,比如射擊比賽當中,為什么運動員要用手來托住槍桿?通過有趣的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問題探究,從而將原本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轉變?yōu)樯鷦佑腥さ默F實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把握提問的內容
(一)結合實際生活
老師的提問不僅要從教學知識點出發(fā),也要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問題中盡量多提及社會熱點問題,或者學生感興趣的現實事件,將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熱情,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問題的有效性。借由生活化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走出課本的局限,體會生活,將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應用意義。比如在矩形性質這一知識點學習時,老師可以以對角線相等出發(fā),讓學生進行擺花,當兩條對角線重合時,只需要擺上一盆花,因此如果一條對角線需要用26盆,那么另一條只需要25盆。用實際生活來幫助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用更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方式進行提問,提高問題的有效性,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二)掌握好提問的度
在課堂教學當中,提問能夠迅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老師也要掌握好提問的度,如果所提的問題過多,反而會干擾學生的學習,讓學生疲于應付老師的提問,而不能真正對問題進行探討,而問題過少又會讓教學氛圍過于沉悶,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掌握好提問的度,才能夠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同時在教學中,老師要盡量避免使用簡單的問題。如果只用對不對、是不是來進行提問,無法讓學生得到啟示,過難的問題又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老師要掌握好問題的度,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學會學習方式。比如在二次函數圖像性質知識點的學習當中,老師如果直接給出圖像讓學生進行學習,學習的效率反而不高,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圖像的繪制,讓學生一邊繪制一邊總結性質,在問題的帶動下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豐富問題的形式
老師提問的最終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發(fā)展其數學思維模式,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豐富問題的形式,用開放式問題、啟發(fā)式問題、創(chuàng)新式問題等,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提問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當中,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只是被動接受,并沒有形成提問的意識,老師只有讓學生學會質疑,學會思考,才能夠更好地激活其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提問。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故意布置一道錯誤的命題,并且進行提問,讓學生能夠結合其所學內容提出問題。比如在三角形的邊的內容學習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拼接出一個小的三角形,并且思考三角形所形成的條件有哪些?用更加開放性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
(四)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
老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提高對于課堂的掌控能力,依據不同的教學情況,調整教學內容。每一個學生對于老師所教授的內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老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在組內推選出小組長并且進行提問和討論。如果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參與度不高,老師則可以用抽簽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提問,趣味的提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在小組探究的過程當中,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借由組內交流和溝通,來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好地查漏補缺。
四、注重反饋
(一)及時給學生反饋
當學生回答完老師的問題之后,老師要及時給學生反饋,對于學生答錯的地方進行詳細指導,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點。老師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給予學生足夠的表揚和鼓勵,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在回答時,無論回答得是否正確,老師都要仔細聆聽,不要打斷,并且以學生的回答作為教學資源,糾正學生的錯誤,促進學生的提高。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來調整自身的教學策略和內容,以優(yōu)化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出現問題,因此老師要認真了解學生的學習誤區(qū),根據學生的反饋,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習質量。
(二)適當進行二次追問
老師要依據學生對于問題的回答來適當進行二次提問,比如學生的回答并不正確或者有所誤差,老師則可以針對錯誤的地方進行二次追問。此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其作為教學的資源,在課堂當中進行統(tǒng)一的分析和講解。老師對于問題要有良好的辨識能力,在學生回答之后,針對相關的知識點出題,以更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相同的知識點,改變問題的陳述方式,依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對學生進行追加提問,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其知識總結能力。
五、樹立起反思的意識
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老師的問題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因此老師要做好課后的總結和反思工作,對于學生在解題中的問題進行整理,并作為下一節(jié)課的備課資源,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老師可以通過自我評價、檢測和分析的方式,來對課堂的提問進行反思,加強和其他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在提問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且找到相應的解決策略。多學習優(yōu)秀老師的教學方式,借鑒其提問處理策略。多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對教學過程當中提問的接受程度,從而更好了解自己的教學水平。借由網絡資源,查看名師的教學視頻,積累教學經驗。老師要樹立起反思的意識,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掌握正確的反思方式,從而提高自身的提問水平。
提問能夠更好地集中學生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在問題的探究當中掌握數學知識。為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老師要堅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問題設計,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從實際生活出發(fā)進行提問,把握好提問的量,豐富提問的形式,依據教學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及時給予學生反饋,適當進行二次追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老師自身要樹立起反思的意識,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更好地駕馭數學課堂,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數學老師。
參考文獻:
[1]鄧居銘.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有效提問探析[J].好家長,2017,(3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