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
在統(tǒng)編教材的習作教學中,高效性的習作課堂教學應是在習作情境中激發(fā)表達興趣,在教學梯度中循序漸進,在習作單元中習得方法。
一、 創(chuàng)設習作情境,激發(fā)表達興趣
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習作課堂首先是創(chuàng)設一個有趣的導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執(zhí)教部編版三年級習作《猜猜他是誰》,在導入部分可以出示幾個極具人物個性的謎語讓學生猜,這些謎語不僅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能讓學生明白要想讓別人快速識別某個人物就要找出人物的特別之處,抓住人物的特點,可謂一舉多得。
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習作課堂還需要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日常教學中我們所接觸到的習作題目,一般是較為籠統(tǒng)、寬泛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將籠統(tǒng)的題目具體化,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如讓學生寫一件同學幫助你的事,第一種表述是:請你寫一件同學幫助你的事;第二種表述是:在學校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得到同學的幫助?,F(xiàn)在,班級將舉行一次表揚大會,請你寫一件同學幫助你的事,抒發(fā)自己對同學的感謝之情,習作要求:1.簡單地介紹這位同學;2.寫清楚同學幫助你的這件事;3.寫清楚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我們可以看到,相比第一種表述,第二種表述創(chuàng)設了一個具體的情境,對習作表達框架內(nèi)容更有指向性,幫助學生在習作中做到思路清晰,更好的在習作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重視教學梯度,明確教學目標
重視教學梯度,要把握好年段之間的梯度。同樣的寫作體裁,不同年段卻有不同的習作要求。如同樣是記事類文章,中年段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留心觀察,指導學生將一件事的來龍去脈寫清楚。而高年段則要求學生要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將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按一定的順序?qū)懬宄?,并學習場面描寫和如何做到詳略得當。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老師卻過于心急,制定過高的教學目標。如在記事類習作教學中要求中年段的孩子既要做到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qū)?,又要做到詳略得當?shù)?。而這種過高的習作目標不僅不利于孩子習作能力的提升,反而會讓孩子出現(xiàn)畏難情緒,打消孩子的習作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一定要基于學情,不隨意“拔高”對學生的習作要求。
三、巧用習作單元,釋放最大效能
部編教材中每一冊都安排了一個習作單元,單元中的六個板塊緊密相連,構成一個以提升習作能力為目的的序列。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每個板塊的內(nèi)容,釋放“習作單元”的最大效能。下面以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單元)為例,闡述如何巧用習作單元。
(一)關注導語,緊扣課文
在習作單元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單元導語,了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確立單元學習目標,然后通過學習精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上的特點。如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在明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后結合課文及課后思考題,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
(二)交流所得,初試身手
習作單元的“交流平臺”對本單元的習作方法、要求進行了梳理和總結,目的是引導學生回顧精讀課文中的表達方法。如本單元的“交流平臺”幫學生梳理總結了留心觀察的好處,鼓勵學生細致觀察周圍的事物。教師在教學這一板塊時,可利用交流平臺中所總結的方法帶領學生總結兩篇精讀課文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在梳理總結后對本單元的習作方法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為之后的習作做好“鋪墊”。而“初試身手”板塊是讓學生將學到的習作方法初步運用于習作中。這一板塊通常只是要求學生簡單地寫幾句話,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初步地嘗試能對本單元的習作有一個初步了解。
(三) 聯(lián)系例文,實踐運用
習作單元中的“習作例文”主要是給學生習作時借鑒和模仿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借助旁注和習作例文,了解作者的寫作動機,感悟作者的表達。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適時回顧前面五個板塊的內(nèi)容,再次對本單元的習作要求和方法進行小結,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習作完成后,教師還應緊扣本單元的習作要求講評學生的習作。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