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華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隨著時代發(fā)展,臨床護理工作相應改變,傳統(tǒng)護理過程中,將疾病作為中心,對患者實際需求不能滿足[1],因此,臨床提出了以患者為中心,護士應經過教育及考核,然后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服務。
筆者從我院2015年6月~2019年5月將血液透析室實習護生30名選擇,知情同意之后,隨機分組,觀察組15名護生,均為女性,年齡范圍是21歲至35歲,中位28歲,大專生、本科生以及中專生分別是8名、5名、2名,對照組15名護生,均為女性,年齡范圍是22歲至30歲,中位26歲,大專生、本科生以及中專生分別是7名、5名、3名。經統(tǒng)計學檢驗,兩組護生資料為P>0.05。
對照組教學模式是常規(guī)教學模式:4名臨床帶教教師任教,具有中高級職稱,擁有豐富臨床血液透析護理經驗,開展3-6個月實習培訓,待護生進入醫(yī)院,帶教教師應詳細為護生介紹實習內容、醫(yī)院整體環(huán)境,相互介紹及認識,將師生之間陌生感有效消除,帶教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根據(jù)具體病種特點,組織護生查房,開展有序討論,教學過程中,帶教教師應引導護生將小講課題目自行設計,師生應共同聽課并在學生講解結束之后,帶教教師負責公正、客觀評價,將護生講解期間優(yōu)缺點指出,帶教教師還應該進行操作示范,指出護生操作不足之處,使護生操作技能明顯提高。
觀察組教學模式是以病例為引導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對照組基礎上,將以下操作增加:(1)查房過程中,帶教教師應采用以病例為引導的互動式教學模式[2],帶領護生查房之前,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將教學內容編寫,將典型病例選取,溝通患者,對患者實際病情進行充分了解[3],根據(jù)患者情況,將相關問題設計,然后在前一天,將問題發(fā)放給護生,護生應對病例進行提前熟悉,然后將相關文獻查閱,對醫(yī)患溝通技巧進行熟悉,同時熟悉護理措施等。(2)授課期間,帶教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血液透析室基本理論知識詳細講解,同時講解血液透析并發(fā)癥、技能操作方法等內容,然后將病例資料展示,將開拓性、創(chuàng)新性問題提出,不宜提出過難問題,避免分散護士注意力[4]。(3)帶教教師應將示范性操作做好,將透析機、血路管等血液透析設備的操作難重點進行詳細講解,告知護生注意事項,帶領護生將模擬訓練完成,指出操作不足之處,使護生操作技能明顯提高。
護生對臨床帶教教師滿意度:利用自擬調查問卷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根據(jù)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來完成x2(計數(shù)資料)以及t(計量資料)檢驗,分別用(%)、(±s)來表示,檢驗標準是α=0.05。
觀察組臨床護理考核成績、護生對教學模式評價、護生對臨床帶教教師滿意度均明顯改善,與對照組進行數(shù)據(jù)對比,P<0.05。
表1 兩組臨床護理考核成績對比( ±s)(分)
表1 兩組臨床護理考核成績對比( ±s)(分)
組別名稱 操作考核 理論考核觀察組 92.64±4.36 93.25±5.44對照組 80.35±6.72 84.36±5.28 t 5.9420 4.5417 P<0.05 <0.05
表2 兩組護生對教學模式評價、護生對臨床帶教教師滿意度對比[n(%)]
臨床分析血液透析室,可有效救治腎功能衰竭患者,患者病情危重,長時間透析過程中,護士操作水平會對患者康復進程造成極大影響,因此,將護生操作技能顯著提高,是臨床重點關注問題,臨床提出了在血液透析室護理帶教中應用以病例為引導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效果顯著。
本組實驗得出:觀察組臨床護理考核成績、護生對教學模式評價、護生對臨床帶教教師滿意度均明顯改善。
綜上,在血液透析室護理帶教中應用以病例為引導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效果理想,可明顯改善臨床護理考核成績、護生對教學模式評價、護生對臨床帶教教師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