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欣
摘要:每個學生的能力、思維方式都是不同的,他們在理解、運用新知識時,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部分學生在學習時感覺到吃力,學習困難,這就是學困生。受客觀因素的影響,小學學困生成為了教師教學工作中的攻堅石,許多教師都針對學困生的問題,對自身的教學方式做出了一些調整,以期能夠扭轉不利的教學形勢,幫助學困生走出學習困境?;诖?,本文章對小學高年級語文學困生現(xiàn)狀與轉化策略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學困生;現(xiàn)狀;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小學教學中,有許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逐漸脫離班級隊伍,學習積極性極低。他們對于語文的學習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觀念,再加上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就慢慢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成為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戶、成為弱勢群體。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學困生現(xiàn)狀分析
(一)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有些學生受家庭影響,對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而且缺乏必要的輔導和管制,容易沉迷于游戲或產(chǎn)生其他不良嗜好。這些學生正處于學習能力非常強的階段,如果沒有家長和教師的正確引導,為其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很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影響。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不端正,便很難跟上教學進度,進而出現(xiàn)厭學心理。這種心理一旦出現(xiàn)想要糾正是非常難的。如果學生從小缺乏學習意識和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那么對其以后的學習與生活都會產(chǎn)生很大的負面影響。還有一種原因,那就是有的學生可能在學習語文上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家長對學生的輔導又很少,這就讓學生學習起來力不從心。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語文思維意識,導致其在語文學習中出現(xiàn)瓶頸。而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顯然無法通過自己的能力突破這種瓶頸,這也是學生語文成績迅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二)學校教育理念和教育設備落后
學困生的形成與教育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是較為緊密的,優(yōu)質的教育設備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在客觀因素的影響下,部分學校的教育設備較為落后,教師可選用的教學方式極為有限,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他們的課堂學習質量也難以令人滿意。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學生容易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厭惡心理,學習成績自然也難以得到進步。另外,學校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成長、學習有著很大影響,若是學校迫于升學率、生源量的考慮,從而沿用以往的教學理念,而若是陳舊的教育理念與現(xiàn)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不符,則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難以被激發(fā)起來。這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也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上出現(xiàn)問題。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制定小目標教學
對于學困生來講,他們對于語文的學習處于懵懂狀態(tài),對語文知識沒有完整的系統(tǒng)的理解和學習。教師在對學困生的教育方法中,可以采取制定小目標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困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標,進行查漏補缺,幫助每一位學困生克服每一個知識難點,完善知識結構,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新知識要及時輔導,舊知識也要多次檢查回顧。在完成每一個小目標的過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摘掉學困生的帽子。
(二)對課堂問題進行分層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課堂內(nèi)容的講授,教師處于知識性和高效性的考慮,更多時候都是在自己振振有詞地、長時間、高頻率的知識講授,小學生的主體性很難得到充分地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一直處于一個比較枯燥乏味的狀態(tài)。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一個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合理設疑,給學生提出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使他們獲得思考的方向。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基礎比較薄弱、生活經(jīng)驗比較少,教師要積極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調整,采取有效的手段和辦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現(xiàn)狀。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次設置問題的辦法來吸引不同層次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進行自覺地主動學習,同時通過分層次提問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最大程度地避免學生的惰性思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樹立學困生的自信心
在教學實踐中,要學會引導并試探性促使學困生獲得成功的機會,嘗試一些易于接受的知識,切實體會到會做的喜悅,鼓勵他們增強自信心,促使他們感到自己可以學好并能獲得進步。參加考試時,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應針對學困生的弱項提供有效的建議,然后學困生逐漸覺得自己也可以成為很好的學生,從而樹立了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實現(xiàn)從學困生到學優(yōu)生的轉變。實踐證明,根據(jù)學生的能力進行教學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四)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習慣
許多學困生在長期不學習、懶散的狀態(tài)下,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想要幫助學困生轉變學習狀態(tài)就要首先幫助他們矯正壞習慣,養(yǎng)成新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一生都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很長時間來培養(yǎng)。因此,教師必須長期堅持,不能中途放棄。在習慣的矯正過程中,教師還要針對每一位學困生的不同狀況來制定不同的習慣矯正計劃和養(yǎng)成計劃。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長期地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tài)加以監(jiān)督并及時調整。對學生的思想方面也要做好溝通,幫助學生轉變之前的學習觀念,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重視學困生、幫助學困生,以便提升整體教育水平。學困生“幫扶”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來進行,很多教師在積極探索中獲得了經(jīng)驗,雖然工作負擔加重,但是學困生轉化狀況呈現(xiàn)出良好的效果。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理應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詠梅.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J].教育界,2020(50):33-34.
[2]喻金珠.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94):55-56.
[3]孫微.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學困生的轉化[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