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焓ァ±罨勖?/p>
[摘要]增強學生“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是高校肩負的時代重任。高校要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好思政課,引導青年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引導青年學生把理想信念與實踐相結合,從而不斷增強青年學生的“四個自信”,使青年學生把“四個自信”化為實際行動,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關鍵詞]中國共產(chǎn)黨;“四個自信”;青年學生;立德樹人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①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強調:“引導人們深刻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倍加珍惜我們黨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雹诟咝K颊n肩負著增強青年學生“四個自信”的時代重任。
一、增強青年學生“四個自信”,要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政課主陣地作用
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堅持在改進中加強。2019年,習近平主持召開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講話,他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此次座談會習近平深刻回答了事關思政課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進一步辦好思政課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是播撒“四個自信”種子的沃土,鑄就“四個自信”基石的熔爐,不可替代。
辦好思政課,發(fā)揮思政課主陣地作用,對于教育和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明心立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作用巨大,意義深遠。
青年學生正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要理直氣壯辦好思政課,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政課主陣地作用,精心引導、栽培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增強“四個自信”,把愛國情、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努力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中堅力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砥柱中流。
二、增強青年學生“四個自信”,要充分發(fā)揮教師這一關鍵主體作用
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習近平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雹哿暯綄λ颊n教師提出了“六要”要求?!傲睆娬{思政課教師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要具備高尚的人格。
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越透徹,政治立場越堅定。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尤其要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做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通過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培植深厚的家國情懷,時刻關注社會,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踐,豐富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
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具有歷史視野。毛澤東指出,用歷史教育青年學生不是為了向后看,而是向前看。鄧小平指出,用中國歷史教育學生。習近平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史為鑒可以知未來。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準確把握中華文明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具備知識視野。高校思政課教師除扎實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思想道德與法治”等課程外,還應具備哲學、科學、文學、教育學、心理學、藝術學等知識。高校思政課教師具備了豐厚的知識底蘊,才能讓思政課鮮活起來,讓學生真正愛上思政課,實現(xiàn)“四個自信”入腦、入耳、更入心。
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其身正則不令而行。高校思政課教師自身要做到人格正、自律嚴,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tǒng)一、言傳和身教相統(tǒng)一。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教育引導學生。
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習近平提出了“八個統(tǒng)一”,這“八個統(tǒng)一”為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在思政課教學中,要用“八個統(tǒng)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三個為什么”講深講透,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四個自信”。
三、增強青年學生“四個自信”,高校思政課要引導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高校思政課要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使學生知史增信、愛國、愛黨,學史力行。
(一)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
首先,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中國的領導核心是歷史的選擇。近代中國民不聊生,內(nèi)無獨立、外無主權。一些有識之士進行著救亡圖存的努力,從義和團運動、百日維新再到辛亥革命,都沒有改變舊中國落后挨打的歷史命運,都沒有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解放。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成立了新中國。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歷史證明,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新中國成立后,改變了中國“弱國無外交”的歷史。1956年,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經(jīng)濟制度,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其次,講好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經(jīng)濟總量穩(wěn)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際地位也日益提高。再次,講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實現(xiàn)了大跨越?,F(xiàn)在,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有信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且,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征程。
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主要體現(xiàn)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兩門課程中?!熬V要”課與“概論”課有交叉,但又各有側重。“綱要”課與“概論”課不僅要講好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還要注重史論結合,論從史出。讓學生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必然性,自覺做到聽黨話、跟黨走。
(二)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要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正是因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得以彰顯,其最大的制度優(yōu)勢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從1998年抗洪搶險、2003年的抗擊“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再到2020年的抗疫,全國各族人民都能堅持全國一盤棋,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優(yōu)勢,也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條能戰(zhàn)勝各種困難,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偉大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貫穿“概論”課程始終?!案耪摗闭n重在用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學生。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讓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邏輯、鮮明特色,懂得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
(三)講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從馬克思主義原理講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是對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本質和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馬克思主義具有人民性,是為人民謀利益的理論。馬克思主義還具有鮮明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書齋里的學問,不是教條,需要與時俱進,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
從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講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從此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中國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成立了新中國。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之源。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形成的鄧小平理論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鄧小平理論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回答的關鍵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一百年來,正是不斷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但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而且也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中國奇跡。
四、增強青年學生“四個自信”,高校思政課要引導學生把理想信念與實踐相結合
習近平十分重視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他把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上的“鈣”。一個人缺乏理想信念就會得“軟骨病”。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腳踏實地,讓學生懂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努力學習知識,提升自身能力,成長為國家棟梁。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增強“四個自信”,把理想信念與實踐相結合。新中國剛成立之初,毛澤東曾說過:“我們的國家現(xiàn)在還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根本改變這種狀態(tài),全靠青年和全體人民在幾十年時間內(nèi),團結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一個富強的國家?!雹苤袊嗣裼米约旱碾p手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新時代青年學生要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把“四個自信”轉化為提升能力的動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注釋]
①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
②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6.
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9-330+330.
④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央視網(wǎng).2019-03-18.http://news.cctv.com/2019/03/18/ARTINv91EXwKxYAdhFpdzJUL190318.shtml?agt=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