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春
(南華大學數(shù)理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1)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將在線教學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教學形式,其基本目的是通過線上和線下的結合,拓展教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加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比重,拓展教學活動的深度與廣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多高等院校大力倡導混合式教學,極力推動在線教學平臺的建設,爭創(chuàng)或使用省級和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資源,淘汰水課,打造金課。部分高校甚至明文規(guī)定:優(yōu)質課程必須采取混合式教學,而且必須將教學時間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時間專門供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另一部分時間則留給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為了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混合式教學,甚至不失將教學工作量翻倍計酬。
我們都知道:形式主義是一種只看表象而不看本質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形式主義的實質是主觀主義和功利主義,做表面文章,虛多實少,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實實的落實,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矛盾和問題被掩蓋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
為此,筆者進行了問卷調查:62.8%的師生認為:(1)混合式教學是廣義的,沒有必要做這種形式上的規(guī)定;(2)并不是所以課程都適合用混合式教學;(3)采取形式認定的方式,某種程度上是對時空界限不明但實質上卻進行了混合式教學的教師的打擊;(4)混合式教學應有特定的適應對象,應有一定的引導和培育過程,如果選擇的對象不當、缺乏引導和培育的過程,那么混合式教學的效果將適得其反,不僅會浪費學生的課程學習時間、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成本。
為了解答對混合式教學的種種疑慮,本文以《高等數(shù)學》課程為例,談談對混合式教學的一點認識和體會。
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以來,地方高校不斷擴招,許多課程尤其是像《高等數(shù)學》這樣的公共基礎課程不得不采取大班授課,即便學生來自同一年級、同一專業(yè),也無法因材施教,不僅無法利用非常有限的課堂時間大范圍開展有效的課堂交互活動;也無法利用有限的課外時間全方位批閱學生的作業(yè),及時反饋教學效果,改善教學進程。雖然教師在課堂上對課程內容作了全面、系統(tǒng)而深入的講解,但是,這種灌輸式的講解往往具有過往性,難以重復,加之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對所灌輸知識在接受、理解、消化、吸收和運用等方面因人而異,并且這種差異因一時尚不適應從面向知識點的教學到面向知識體系的教學的轉變而得以放大,這就是前些年,部分高校出現(xiàn)大面積課程考試不及格的根本原因。
總而言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存在教學時間不足、課堂活動不足、引導不足、評價不足,講得多,練得少,內容多,分析少,灌輸多,思考少等諸多問題。
好在信息技術的進步,可以彌補這個時代的不足,互聯(lián)網特別是終動終端的便捷性為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目前,微課和慕課是線上教學的兩種主要資源。微課是課程設計者精心設計、依托網絡平臺和移動終端進行分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攝影或錄屏方式制作的簡短但相對完整的教學片斷。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其內容更加精簡、教學目標更加單一、教學主題更加突出、教學指向更加明確。一節(ji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通常被分解成二到三個微課。慕課是集成化的微課,強調交互性、系統(tǒng)性、邏輯性和連貫性。慕課除了有視頻之外,還有練習、作業(yè)、測驗、考試、討論、答疑和評價等即時互動功能,這些功能通常整合成一個APP,如學習通、雨課堂、愛課程等等,基于移動終端APP的使用,使得線上教學更加方便、靈活,突破了時空限制。
到目前為止,各類《高等數(shù)學》在線開放課程數(shù)以千計,教學資源非常豐富,而且大多是免費的,按理說,學生們的學習更方便,教學效果應當更好??墒牵聦嵣虾芏唷熬€上一流課程”的訪問量并不高。一方面,大學生們的課程多,不同的課程往往置于不同的網絡平臺或者要求安裝使用不同的 APP,學生們會感到“有點煩”;另一方面,資源太多,面對眼花繚亂的網絡資源,東看一下,西看一下,挑來挑去,走馬觀花,定不下神,花了流量,沒有效果,還不如看教材,或者聽老師在課堂上娓娓道來。作為教師,“映射”別人的資源,只能使用,不能改造,沒有主動權,有點像穿線木偶;“克隆”別人的資源,雖然可以改造,但涉嫌侵犯版權。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目前很多線上課程一般都不支持學分認證,或者學分認證得不到認可,線上答疑、線上作業(yè)、線上考試等交互活動和評價功能名存實亡,沒有實時有效的在線支持,讓線上教學成為引導學生成長、促進學生成才、打破時空壁壘的前沿陣地便成了一句空話。
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決定了線下教學必須通過線上教學進行補充和完善;線上教學如果脫離了線下課堂教學的引導和支撐,勢必會成為空中樓閣,如同源之水,無本之木。在進行混合式教學之前,應當先了解一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對象,調查一下智能終端的普及率和在線學習類APP的使用率,結合本校網絡環(huán)境和網絡課程的建設狀況、政策或措施,確定自建或引用線上教學資源進行混合式教學的策略。下面,以《高等數(shù)學》課程為例,簡單介紹一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途徑和實施效果。
(1)線上有資源。線上資源是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前提,不僅要有,而且要好,好的標準不是看它的頭銜或光環(huán),而是看它的可用性。一方面,線上資源形式上應當是碎片化的,講求短小精悍,相對完整,具有條理性、邏輯性、有序性、嚴謹性和重構性;另一方面,線上資源內容上目的性要強,不同種類的線上資源其側重點可以不同,但其共同的目標指向應當是相同的,即從不同角度實現(xiàn)對顯性知識的講解與歸納、從不同的層面實現(xiàn)對隱性知識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線上資源不一定要很高端、大氣,美觀、整潔、有趣、有味就行。為了用起來順手,線上資源最好是自己設計、自己開發(fā)、自己維護、自己更新。雖然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不是混合式教學的重點,但它卻是混合式教學的重要基礎。
(2)教學多互動。這里所說的互動既包括課堂內傳統(tǒng)的互動(如點名、舉手回答問題、叫學生到黑板上做練習題),也包括課堂內非傳統(tǒng)的線上互動(如在線簽到、隨堂練習),還包括課堂外不分白天黑夜的各種線上活動(如網上答疑、討論、章節(jié)測驗、作業(yè)與考試等等)。雖然,混合式教學不強調開展花樣翻新的教學活動,但是,基本的教學活動是引導和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必然選擇和有力保障。基于在線教學平臺或者其他小程序對教學過程進行考核,讓教學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不但讓學生學得明明白白,也讓教師教的明明白白。其實,學習這件事既要關注過程也要關注結果,甚至我們應該對過程給予更多的關注,畢竟扎扎實實的過程才是最可靠的評價依據(jù)。將過程考核成績納入課程平時成績的計算范圍,能從根本上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3)混到極致,效果乍現(xiàn)。“混合式教學”既體現(xiàn)在時間上,也體現(xiàn)在空間上,更體現(xiàn)在行動上。一旦宣布開展混合式教學,就等于將沒有白天與黑夜、沒有周末、沒有休假,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或是在勞頓的旅途當中,無法預見下一秒將發(fā)生什么,會有多少學生通過學習通、微信或QQ請求你答疑解惑。進入教室之前,要設計一下怎么“混好”課,如何開展線上活動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大面積提高教學效果?離開課堂之后,則要去在線批閱章節(jié)作業(yè)或單元考試試卷,并及時作出反饋。所以,混合式教學不完全是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問題。近兩年,筆者在創(chuàng)建省級線上一流課程的過程中,針對《高等數(shù)學》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對比實驗,基于學銀在線和全校期末統(tǒng)考的數(shù)據(jù),運用方差分析方法,發(fā)現(xiàn)開展混合式教學的班級相對于沒有開展混合式教學的班級成績明顯偏高。對比班在期中期末統(tǒng)考或單元考試中得滿分者幾無沒有,而實驗班則比較多,而且比較常見。
以上說明:混合式教學是當前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方式,應當?shù)玫焦膭詈涂隙ā5?,如何鑒別是否進行了混合式教學?混合的廣度和深度如何?效果怎么樣?這些問題有待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