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激勵教學是推動學生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重要內在動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所需要的精神獎勵。在雙減政策不斷發(fā)展的教育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開始重視激勵教育的重要作用,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激勵兩種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成為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主要形式。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激勵教學模式的開展路徑,希望能夠提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成效,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為促進學生個人知識學習能力的全面提高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勵教學;開展方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激勵,這是因為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內在動力作支撐,而教師的激勵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自信心,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語文知識的內在動力。與以往的課堂聽授式教學活動不同,激勵教學的重點在于滿足小學生喜歡被表揚的心理需求,在幫助學生獲得更多關注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內在動力。幫助學生改變以往的被動思考模式,從而將學生從反復的題目訓練活動中解放出來,以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動性,提升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開展激勵教育是極為重要的。
一、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激勵教學的必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個人的思維能力還是知識學習能力都在初步發(fā)展,那么教師在這一時期的語文課程中實施激勵教育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激勵教學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源泉。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就是自身不斷提高的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以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學生才能夠形成直面學習困難的勇氣。從小學生的個人角度來看,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喜歡得到教師的認可與關注,因此他們特別在意教師對個人學習活動的評價。正是因為學生的這種心理活動,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激勵教學,讓學生在激勵環(huán)境中建立起學習語文課程知識的信心,主動感受,用心學習,從而在更多的教師關注和良好的自信心驅使下提升語文課程教學質量。
二、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激勵教學的主要路徑
(一)立足學生差異,開展激勵教學
推動激勵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教師首先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形成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那么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家庭教育和學習特點以及其興趣愛好,選擇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有效地激勵。當下的大部分學生學生的生活條件都比較好,因此家長們給予學生的關注和寵愛相對較多,學生自身無論是合作學習能力還是個人探究意識都有所欠缺。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受到一些挫折就會心灰意冷,并且很難接受教師那些較為嚴厲的批評,甚至有的教師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會受到家長的干涉。在這樣的教育前提下,教師開展激勵教學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效。在那么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并分析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個人學習狀態(tài),形成針對性的激勵教學方式。一般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肯定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讓學生在教師激勵過程中探究出適用于自身發(fā)展的語文學習方式,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更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信息技術與學生家長形成有效的溝通,及時掌握好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工作較為繁忙、無暇為學生指導的問題,可以及時就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態(tài)進行有效溝通,在不同的語文教育反饋中形成針對性的激勵教育對策,從而提升語文課程教學成效。
(二)豐富教育方式,開展激勵教學
在語文激勵教學過程中,豐富的教學方式是激勵教學活動的必然前提。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以往的“理論講述+反復訓練”的課程教學模式,還可以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翻轉課堂和情境化學習等學習內容,豐富語文課程教育方式,并有效滲透激勵教學。比如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就每個小組對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個別小組成員的優(yōu)秀表現(xiàn)進行及時的表揚,提升激勵教學的成效。此外,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課前預習表現(xiàn)、個人自學態(tài)度和學習成效進行針對性地表揚活動,這樣,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下開展不同的激勵教學活動,提升語文課程教學成效。
(三)創(chuàng)新評價體系,開展激勵教學
開展語文課程激勵教學,除了探索不同學生的差異之外,教師還要保證激勵方式的多樣性,避免在激勵教學過程中的單調性。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采用的激勵方式有多種。比如口頭激勵,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對作品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有效的表揚,并給學生在班級中朗讀作品的機會。對那些字寫的漂亮的學生,也可以進行表揚,同時為他們負責板報等內容。對那些成績提升較快、學習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讓學生獲得學習過程中的榮譽感。
除此之外,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學困生,針對這部分學門我們更要及時開展激勵教育工作。在教育評價模式上不能簡單的以卷面成績作為學生的獎勵標準,而是要構建多樣化的、具有趣味性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在實際的批改作業(yè)的過程中,我就應用了“班級優(yōu)化大使”這一APP,對不同的學生表現(xiàn)進行針對性的激勵,比如學困生的錯誤率下降或者字跡更為工整,我在批改完成之后及時給予學生書面表揚。特別是那些學習成績有所進步的學生,將學生的分數(shù)添加到光榮榜上,在全班進行點名表揚,肯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的個人進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榮譽心和自豪感,從而實現(xiàn)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結語
綜上,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激勵教學對學生個人發(fā)展的影響,發(fā)揮不同學生的不同優(yōu)勢,在增強學生自信心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語文課程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郭海燕.探析激勵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34):197.
[2]馮怡然.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寫算,2021(24):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