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波
摘 要:攀巖項目引入校園是一個新嘗試,攀巖課程開發(fā)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邏輯分析法等,以攀巖課程的開發(fā)為主題,從攀巖教師配備、攀巖場地和裝備的配備、攀巖課程開發(fā)反思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希望能為中小學攀巖課程的開發(fā)提供參考。
關鍵詞:攀巖課程;開發(fā);中小學
一、攀巖課程的開發(fā)背景
當前,攀巖項目引入南京市中小學校園實施課程教學尚處于起步階段,受到場地、裝備以及開課教師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約,能夠開設攀巖課程的學校屈指可數。我校是南京市陽光體育學校,各類傳統(tǒng)及新興體育項目在我校開展得如火如荼,我校的校本課程攀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率先進行了課程的開發(fā)實踐。
二、攀巖課程簡介
我校攀巖課程采用“雙師教學”,以戶外實操練習為主。該課程的開設旨在:(1)讓學生認知攀巖運動,了解如何利用器械以及人工進行攀巖保護。(2)多數學生敢于攀登并能從運動中體驗樂趣,少數學生能掌握一定的攀巖技巧。(3)通過練習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勇敢、專注、獨立思考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三、攀巖課程的開發(fā)過程
1.攀巖教師配備
為了進一步完善校本課程體系,我校曾多次委派兩名攀巖教師參加 “攀巖教師培訓班”“攀巖教練員培訓”等活動。兩位教師通過系統(tǒng)學習,無論對攀巖的理論知識還是攀巖的實踐應用都具有了一定的理性認識和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師配備方面,我校已完全具備開設攀巖課程的要求。
2.攀巖場地和裝備的配備
進行攀巖運動,專業(yè)的攀巖巖壁和裝備是必不可少的。我校的攀巖墻和攀巖裝備設置安全合理。攀巖墻采用人工巖壁,由三塊顏色鮮艷、高度一致、巖面難度不同的板塊連接而成。攀巖墻上分布著形狀各異的巖點,迎合了學生的心理,充滿著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
四、攀巖課程開發(fā)反思
1.攀巖課程設計反思
由于多數學生沒有攀巖基礎,因此,兩位老師巧妙構思,讓學生初期以“橫向攀爬”體會換手、換腳、換重心以及正確的自我保護為主,后期再逐步過渡到垂直方向上的攀登嘗試、難度挑戰(zhàn)等;為了增強練習的趣味性,兩位老師還設計出形式多樣的計時比賽、難度挑戰(zhàn)賽、個人及組間賽等進行授課,教學效果甚佳。鑒于攀登方式的局限性,如若學校能夠在攀巖墻旁增設一到兩個立體美觀的“攀巖石”,讓學生能在課中乃至課后練一練“抱石”,這無疑可以為攀巖的課程內外建設錦上添花。
2.攀巖課程實施反思
基于攀巖項目的特點,為保證課堂效率,這門課程采用小班化教學模式。為確保學生安全,在課堂練習中需要一位老師保護一名學生、兩位老師同時進行的合作教學模式。即使這樣,一堂40分鐘的課,兩位老師的工作強度也很大,要滿足學生多次練習的愿望也難以實現。因此,學??煽紤]加入先進裝備“攀巖自動保護器”來提高教學效率。這樣不僅節(jié)省人工保護的時間,攀巖教師也有更多的精力對學生的攀登技術進行指導。在教學中,我們還發(fā)現,有些學生對教師所采用的“頂繩保護”方法很感興趣。對此,筆者認為,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教師也可以教會學生“頂繩保護”方法,讓學生大膽嘗試,如此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綜上所述,課堂中如果能把教師保護、學生保護以及器械保護相結合,那么教學效果可能更上一個臺階。
3.攀巖課程評價反思
在前幾期攀巖課程結束階段,考評方式是讓學生攀登固定難度的攀爬路線,依據學生的完成時長進行打分。后期經過更多的教學探索,我們發(fā)覺這種考評方式存在不足。比如:學生之間的先天運動能力有差距,有的學生第一次攀登就很協(xié)調,有的學生則要經過兩三堂課的磨煉才能找到感覺;手長腿長、個子較高的學生往往攀登起來更具優(yōu)勢;性格活潑、膽子較大的學生進步明顯,但有時也愛用蠻力;身體素質差,或有恐高的學生雖然在初學階段進步較慢,但當他們體會到攀登成功的喜悅后也善于開動腦筋,尋找更合理的攀爬路線。
因此,對于學生的攀巖成績考評,我們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動態(tài)的考核模式,把實施考評貫穿于平時的課堂學習中。比如:(1)對男女學生分開設置不同的考評標準。(2)加大學生的平時表現分比重,根據個人進步程度、團隊協(xié)作精神、意志品質等進行打分。(3)把學生的攀登技術水平、攀登速度和選取路線情況結合起來評價等。這樣的考評方式會更加全面客觀,也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五、課程開發(fā)的改進及延續(xù)
校本課程“攀巖”自開設以來,每期都有大批學生踴躍報名,以期鍛煉膽量、挑戰(zhàn)自我。然而“路漫漫其修遠兮”,攀巖課程目前仍有一些方面的問題有待完善。
1.攀巖墻高度為十幾米,適合大部分學生攀爬,然而仍有部分“攀巖能手”表示巖壁高度太低,并希望能夠嘗試更大的挑戰(zhàn)。如果學??梢栽龃髱r壁高度,在滿足課程教學的同時,也有利于增加這項運動在整個校園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師生參與攀登練習。
2.增加專業(yè)指導,邀請專業(yè)水平更高的教練員來我校進行授課;加大培訓力度,為授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供機會;向開設攀巖課程更為成熟的學校吸取經驗,加大攀巖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等。
3.安全第一位,要重視對攀巖場地及裝備的管理維修。安排專業(yè)人員定期對攀巖墻以及巖點進行檢修,對攀巖裝備進行檢查更換,以防設備老化出現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職業(yè)技術鑒定指導中心組.攀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潘濤.南京市中小學開展攀巖課程的可行性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