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卉
摘 要:著名詩人泰戈爾說過:“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向人類傳遞生命的氣息”。語文是一門人文性極強的學科,在初中階段的所有學科中它是與生命教育關系最為密切的一門科目。在語文教學中,面對那些漠視生命的學生,如何引導他們重視生命健康、詩意地成長變得尤為迫切,這也是每一位語文老師在教學中應該密切關注與積極思考的問題。本文筆者從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的視角,淺談生命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轉給你的落實之策。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命教育;德育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的基本性質界定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人文性指出了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感情進行熏陶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特點,語文教材中也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教育資源,工具性指的是語文教學還作為一種工具存在,它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載體,還承載著其他的教育任務。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新時代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更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教育手段。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人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仍然缺乏一些合理的判斷和選擇。在這個時期對他們進行生命教育,有利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能使其意識到生命的重要性,進而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夠少一些沖動,多一些理性的思考,能夠珍惜自己的生命。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青少年自殺或其他危害自己及他人生命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這些都是學生生命意識淡漠、漠視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表現(xiàn),這些都表明,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同時,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也是為了使語文知識恢復到鮮活的狀態(tài),語文知識與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內在生命的知識,最能激活和喚起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并能提升他們主動探求的欲望及能力,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此外,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F(xiàn)階段雖然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等綜合國力得到迅速的發(fā)展,但是社會中的一些不良風氣卻對中學生的健康生長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生命教育意義的內容,對學生不斷地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
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生命教育,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的滲透幫助更多學生更好的捍衛(wèi)生命的尊嚴,激發(fā)生命潛能,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而且反過來也能增加教學內涵,使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讓我們把生命教育時刻滲透到我們的教學中去,使孩子們的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燦爛。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初中語文課程所選錄的許多課文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對生命意識的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結合這些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有什么重要作用,以及應該如何更好地落實生命教育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欣賞生命
語文,由于其豐富的內涵,在塑造學生的文化素質、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運用教材及閱讀材料,深入挖掘文本,讓學生吸取生命精神的精華。
在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xiàn)過許多杰出的歷史人物,他們對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他們的事跡生動感人,廣為流傳。語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傳奇色彩的文章,展示了主人公對生命的追求與熱愛。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令人震撼的心靈沖擊,啟迪人們自存高遠、拼搏奉獻、熱愛社會、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活得充實、活得精彩......這些都是生命中的亮點,無處不閃爍著精彩的生命光華。如初中人教版語文教材就有《音樂巨人貝多芬》、《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信念》、《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等文章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生命滲透的好材料。因此我們應在教材中找到切入點,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體味、欣賞生命,并教育學生應該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并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無限的價值。
(二)引導學生在課內、課外閱讀材料中感悟珍愛生命
在初中的閱讀練習中就有很多適合進行生命教育的材料:如與殘酷命運頑強抗爭的海倫· 凱勒珍惜著一分一秒的生命;海灘中指揮若定的哈爾威船長堅守職責坦然赴死;以頑強的毅力向病魔挑戰(zhàn),與命運抗爭的,在科學領域進行孜孜不倦求索的霍金等。我們可以通過反復閱讀,揣摩體會,引導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發(fā)現(xiàn)生命的力量,認識生命的意義,欣賞自己、他人乃是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三)引導學生在作文表達中樹立珍愛生命意識
語文的學習最終要落實到寫作上面,語文老師可以有目的的展開一些以生命教育為內容的寫作訓練。如: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每節(jié)課前都可以準備幾個跟生命有關的閱讀語段或是短視頻,讓學生在看完后進行100字左右的小片段寫作;也可以在每周的周記中適時的布置一些跟生命教育或是應對挫折和磨難有關的題目,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親情、友情的意識,提升他們對生命的認識程度和思考問題的深度。
還有,初中時期作文的命題應該要適當地加入“生命”這一題材,可以是直接式的命題作文,如《生命的美好》、《善待生命》、《生命的意義》……,也可以是《每一站都有風景》、《感恩的心》、《心向陽處》、《面朝大花,春暖花開》等這種拓展式的題目,在寫作中促使學生認真地思考生命問題,理解生命,尊重生命。久而久之,學生的生命意識一定會在寫作中得到提高。
“生命乃素質之載體,沒有生命,就沒有素質,于是我們可以說,沒有生命教育,就沒有素質教育”。我們不可奢望生命教育能夠一勞永逸,更不可奢望生命教育可以解決學生所以心理健康問題,但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的細小環(huán)節(jié)中滲透生命教育,就一定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教會學生尊重生活、珍愛生命。
參與文獻:
[1]葉繼生.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上海師范大學;2010(03)
[2]高未麗.生命教育視野下中學語文課程價值與審視[D];蘇州大學;2010年
[3]張曉琴.淺談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現(xiàn)代語文,2009(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