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
摘 要: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建構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在這種形式下,以教材內容為主線、以主題活動為載體、以快速作文為技法、以發(fā)展性評價為主導的作文教學新模式、新探索成為主流,即構建與實施育人為本的初中作文一體化教學體系,來解決雙重邏輯。
關鍵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育人為本;一體化作文教學
一、作文教學的瓶頸
“核心素養(yǎng)”這一概念出現在我國教育領域近9年,“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框架”于3年前公布,成為教育界普遍關注的重要概念。而“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課程術語正式使用,則是源于2017版高中各科課程標準的修訂。
2017版課標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一概念作了這樣的界定:“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建構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這句話中使用了三個短語來解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條件和機制,即“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和建構”“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這三個短語意在說明語文素養(yǎng)的建構性特征。
作文是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順應改革的潮流,作文教學也應該體現核心素養(yǎng),體現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具體而言,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
綜觀目前的作文教學,國內主要分為三種作文教學模式,分別是:
這三種作文教學模式,都不能同核心素養(yǎng)建立密切的關聯(lián),如果我們依然用陳舊的作文教學方式來教育今天的學生,那么無疑就是扼殺了他們的明天。所以,作文教學的探索迫在眉睫。
二、育人為本的作文一體化構建
如何突破瓶頸,讓作文與生活、作文與做人、作文與閱讀關聯(lián)起來,弄清楚到底是教作文還是教課程,應該成為語文老師指導作文教學的突破口,即核心問題。在這種形式下,以教材內容為主線、以主題活動為載體、以快速作文為技法、以發(fā)展性評價為主導的作文教學新模式、新探索成為主流,即構建與實施育人為本的初中作文一體化教學體系,來解決雙重邏輯。
該模式緊緊圍繞現行的語文課程體系,立足單元主題板塊的編寫體例,結合學生作文、閱讀、綜合性學習的實際,依托快速作文技法,經過選擇、重組、整合、提升,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和易于操作的作文教學新格局。
只有對語料進行選取、對生活材料進行設計、對技法進行指導的一體化作文構建,才能更深入地貫徹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高階發(fā)展,利于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進而潛移默化地傳承中華民族文化。
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的課本內容為例,我們建構了這樣的作文教學模式:
在大的活動主題下,還有活動名稱及具體的活動形式,在此背景下,教授作文技法就順應而生了,并且還通過推薦的名著,與活動主題再次關聯(lián)。
三、策劃寫作活動,展現核心素養(yǎng)
(一)整體性
2017版課標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界定,不僅強調了其建構性的特征,也強調了其整體性的特征,即從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方面來描述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結構,并強調其整體性,這是為了進一步凸顯語文學科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價值。這意味著不僅要重視學生語文知識的獲得與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同時也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重視學生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及審美品位的提升,重視學生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對其他民族和地區(qū)文化的理解和借鑒。
基于此,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凸顯整體性。
(二)喚醒體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p>
孫紹振教授認為:“光講‘貼近生活就可能產生一種誤解,認為生活是客觀的,跟人的心靈有無關系是無所謂的……要貼近生活,必須貼近自我,貼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睂O紹振教授的闡述給了我極大的啟發(fā):沒有內心的觸發(fā)和感悟,就沒有寫作,寫作的過程自始至終都離不開對事物的感知和對生活的感受。
怎么喚醒體驗呢?美國心理學家S·阿瑞提認為,每個人的心靈當中都貯存著他對生活的體悟與感受,即“內覺”,而開啟內覺需要撥動心弦,喚醒情感?!案腥诵恼?,莫先乎情”,心中有了情感的波瀾,筆下才能泛起朵朵浪花、層層漣漪。
(三)層層關聯(lián)
由于語文素養(yǎng)是一個多維的復雜結構,其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不能像串珠子一樣構成一個線性結構,而是有點像滾雪球。一方面,隨著語文知識和言語活動經驗的不斷積累,其體量不斷增大;另一方面,在積累的過程中,其內部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不斷重組和改造,并發(fā)生質變,而這種質變才真正導致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那么,在作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間,這種層層關聯(lián),也會發(fā)生質變。
以“我和舊物的故事”為例,我們以這樣的方式指導學生寫作:
在這樣的寫作活動開展中,學生的熱情大增,以下是他們閱讀群文“童年舊物”后寫的推薦語:
沈從文曾說過:“寫作的經驗世界原有兩種方式,一是身臨其境,一是思想散步?!蔽覀冊趯懽骰顒又?,用真實的情境,喚醒學生獨特的生活體驗,引發(fā)學生思想的漫步,從而實現創(chuàng)作。
四、創(chuàng)新發(fā)展
2017版課標把“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作為語文學習活動的基本方式。增加“梳理與探究”這一活動方式,就是為了促進學生言語經驗的結構化。也正如前面提到的,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建構,離不開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我們建構的育人為本的作文教學模式,就是在具體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更好地表現出來。
我們要把核心素養(yǎng)轉化成一種教育原則,把智育和德育統(tǒng)一起來;把核心素養(yǎng)轉化成一種基礎素養(yǎng),使課程減負;把核心素養(yǎng)轉化成一種綜合表現,帶來教學變革。核心素養(yǎng)為本的新課改內涵就是科學育人和立德樹人,最終達到育人為本、核心意識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這也是作文教學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王云峰.試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J].語文建設,2018(2).
[2]王希愚.初中作文一體化學習指導[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4.
[3]游云云.我的作文教學實踐[J].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9(7).
[4]英海爾德.學習與認知發(fā)展[M].李其維,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辛濤,姜宇,林崇德,等.論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國教育學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