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立欣
【摘要】在推廣小學語文互助式課堂教學模式過程中,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愉悅的將所學內(nèi)容在教師的指導下,和“學伴”一起互動、互助、互學、互研后,共同提升,高效掌握呢?對此,教師需引導“學伴”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對各自學習任務的完成進行互查互管,互相促進;互查互助,互補短板;互講互讀,互相提升;互批互改,互相總結。
【關鍵詞】互助式課堂教學 “學伴” 互助閱讀
近年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互助式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得到了廣大語文教育研究者的青睞,而且還得到了一線教師的積極推廣。那么,在推廣這一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愉悅的將所學內(nèi)容在教師的指導下,和“學伴”一起互動、互助、互學、互研后,共同提升,高效掌握呢?
第一,教師要引導“學伴”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對各自學習任務的完成進行互查互管,互相促進。
學生高質(zhì)量完成課前學習任務,是教師上好新課的有力保障。那么如何督查學生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互助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告訴筆者:“學伴”之間的互助互管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在互助式課堂教學模式下,每位學生的座位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成績、興趣、性格、品質(zhì)等特征綜合考慮后精心安排的,故而每一對同桌都構成了“學伴”共同體,所以每一對同桌一般都會為了同樣的奮斗目標,團結互助、共同努力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精心指導一對對“學伴”們,每天課前要互相檢查對方課前的學習任務,教師要求他們互相查漏補缺后,及時給出對方在課前學習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合理建議。用此方法,不僅能使“學伴”共同體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習慣,而且能增強“學伴”之間的信任感和責任感,能使“學伴”盡心盡力的去做好自己事的同時,一絲不茍地去督促對方做好他們共同關注的事。如此一來,一些習慣不好的“學伴”,會在責任與信任中快速成長起來,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習慣。這種良好工作的開展,不僅能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高效落實,也能起到極大的夯實作用。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伴”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對各自學習任務的完成進行互查互助,互補短板。
熟記生字詞是小學生學好語文學科的最基本的保障。大部分學生都有及時積累生字詞的習慣,但一個班級內(nèi)仍然存在著部分懶惰、記憶力不佳的學生。因此,每一天的生字詞互查活動,能及時幫助這些學生進行梳理、記憶生字詞,夯實語文基礎。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知道,課前的2~3分鐘,是教師安排“學伴”互查生字詞的“黃金”時間,在此時間,“學伴”可以通過互相檢查上節(jié)課學過的生字詞掌握的情況,繼而進行字的讀音、拼寫和相關詞語、句子等方面的檢查,“學伴”在查找對方生字詞學習方面出現(xiàn)的錯誤時,能強化自己對生字詞的準確記憶,更能幫對方理清思路,解決生字詞讀不準、記不牢、不會用等問題,還能進一步對以前所學內(nèi)容做一梳理復習,有助于全體學生進入新課程的學習。當然,課前的2~3分鐘“學伴”的互查活動,還能使每位學生逐漸養(yǎng)成對出現(xiàn)的問題不能拖拉,立刻進行解決的好習慣。更能讓每位學生明確每天理清學過的知識,不僅是自己的責任,而且互相檢查,補足生字詞學習中的短板,更是全班同學的義務。
為了不使課前的2~3分鐘“學伴”的互查活動變得枯燥呆板,教師可以選幾組在此項活動表現(xiàn)好的“學伴”,進行全班同學面前的示范性互查,比如,挑選四組在互查活動中表現(xiàn)良好的“學伴”,分別上臺進行互查示范。此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其他同學認真關注臺上“學伴”們的互查方式、互查內(nèi)容、互查所用的時間以及互助解決問題的辦法等。這樣一來,教師不但引導了全班學生共同鞏固了知識,而且還訓練了全班學生集體傾聽、準確判斷的能力。同時,通過臺上“學伴”的互查示范展示,教會了全班學生如何有效獲取信息、準確表述、客觀評價、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教師要引導“學伴”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對各自學習任務的完成進行互講互讀,互相提升。
由于詞匯量、理解能力的差異,同一教師所帶班級內(nèi),總會出現(xiàn)優(yōu)生與后進生閱讀不同步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學伴”互助閱讀。因為“學伴”互助閱讀在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能縮小學生間閱讀能力的差距?!皩W伴”互助閱讀適合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自主閱讀后進行。比如,在課堂上,教師留了三篇閱讀練習后,要求全班學生在一定時間內(nèi)完成兩篇閱讀練習即可,但優(yōu)生卻完成了三篇練習。在此情況下,教師可以靈活的對三篇練習中比較容易的練習進行講解。對于三篇練習中稍難的,教師可指導“學伴”兩人再次共同閱讀,并要求已完成稍難練習的“學伴”,從閱讀策略、答題技巧等方面,引導未完成稍難練習的“學伴”,從信息篩選、信息捕捉等方面給予幫助,督促其完成未完成之練習。如此這般,在保障優(yōu)生的閱讀訓練量的同時,又保證了后進生深度閱讀與答題的時間,更加強了全班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提升。
“學伴”互助閱讀的教學實踐,明確告知了教師:“學伴”是最好的老師,他們會用自己的方法,教會同伴做事,而且在閱讀練習中,他們會指導同伴如何去抓關鍵詞、抓關鍵句,從而提高答題的準確度,還能打開后進生閱讀的心扉,化解閱讀難度,進而帶動全班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完成閱讀練習任務。在這一閱讀過程中,“學伴”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也相應得到了提高。同時,“學伴”也從中學會了幫助別人和感恩別人,提升了全班學生的閱讀水平與個人素養(yǎng)。
第四,教師要引導“學伴”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對各自學習任務的完成進行互批互改,互相總結。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經(jīng)驗的教師,總會在每單元結束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單元測試的。因為單元測試可以檢測學生一單元的學習狀況。在單元測試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伴”的互助作用,組織“學伴”進行互批互改單元測試卷,從中總結一單元學習中各自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查缺補漏,鞏固拓展所學單元知識。特別是“學伴”對單元作文的互批互改,能大大提升“學伴”的寫作與修改作文的能力。
單元測試可以通過布置家庭作業(yè)的方式進行自主測試,也可以在課堂上集中測試,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進行單元測試,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測試,測試完成后,教師要指導“學伴”根據(jù)所給出的要求與答案,互批對方的試卷,共同解決試卷中反映出的問題。當然,測試中較難的問題均由教師集中講解解決。采用這種靈活的單元檢測方式,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教會了學生如何客觀面對學習中的漏洞與盲點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指導“學伴”建立自己的生字詞、單元測試檔案,讓“學伴”在相互認真分析每一次測試成績的前提下,總結得失,以此引導“學伴”進行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使“學伴”在扎實的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各自多方面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推廣小學語文互助式課堂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只有引導“學伴”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對各自學習任務的完成進行互查互管,互相促進;互查互助,互補短板;互講互讀,互相提升;互批互改,互相總結,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愉悅的將所學內(nèi)容在教師的指導下,和“學伴”一起互動、互助、互學、互研后,共同提升,高效掌握。
參考文獻:
[1]吳亞西,張國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任長松.課程的反思與重建[M].北京:北京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