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珍
摘 要:數字化教學是指教育者在數字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根據系統的教育理論,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時代復合型人才的教學活動。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如何有效開展數字化教學,一直困擾著眾多教育者。就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有效利用數字化教學展開探索。
關鍵詞:思想品德;數字化教學;教學資源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思想品德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形成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但以往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開展方式較為單一,對概念化、抽象化的知識不能明確表述,空洞的說教極易導致學生情緒不高,課程教學效果不佳。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能更清晰地展現和表達,及時彌補教材更新的滯后性,通過師生互動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度,提高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
一、數字化教學的概述
教育者遵循現代教育理論和規(guī)律,合理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多媒體載體等現代化技術輔助教學活動進行,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以及問題意識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1.數字化教學的目的
數字化教學通過對傳統校園教學活動的豐富,不斷擴展校園業(yè)務功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拓展學生想象力,開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并帶動教育思想、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轉變,為新時代發(fā)展提供人才儲備。
2.數字化教學的意義
數字化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推動課堂呈現形式的轉變,讓有限時間內學生可獲取信息量增加。原本乏味枯燥的知識通過與圖像、聲音的融合,變得生動易懂,提高趣味性。
此外,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提升,讓課程不再是單一的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活動。教師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方便地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二、實踐中的常見問題
1.認知誤區(qū)
恰當地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可以讓教學活動事半功倍,但大部分教師的認知中仍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如教學課件精美,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只對有趣的資源信息感興趣。抑或是課外資源過多,本末倒置,占用了學生理解思考的時間,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的主體性。
2.教學資源匱乏
國內現有數字化教學資源較為欠缺,資源重復嚴重,精品稀少,對于數字化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不足。教師必須立足于對傳統教學的認知基礎,以敏銳的眼光創(chuàng)新和開發(fā)教學資源,積極參與到教學改革中去。
三、教學應用
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輔以教師引導,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綜合刺激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1.趣味課堂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是教學活動成功的基礎條件。數字化教學要求教師通過引入圖片、音樂、視頻等多種信息來源,將枯燥抽象的文字內容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圖文影像,改變以往單一刺激的教學方式,通過眼、耳、手、腦等多種感官,讓學生獲得更為直觀的信息體驗,并以此喚醒學生相關的生活體驗,將抽象知識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生活情景。
如在學習“尊重生命”題材時,可以通過數字化資源向學生展示生活之中的實例、相關影片、文學作品等,讓學生通過多角度獲取信息,隨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動植物園參觀等聯系密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筆記、分享等方式反饋學習情況,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課程開發(fā)
立足于文本,對教材資源的再次開發(fā)。教師需要對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充分利用,并根據教學實際對教學資源進行加工,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并留給學生一定空間,以便學生探索資源中有價值的主題,引導其深入思考,獨立分析。
如在課堂中通過使用合適的視頻教學資源,通過自身語言、動作調動氛圍,在學生擴展知識面的同時,引導學生去分析某一現象發(fā)生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后由教師進行概括和講解,促進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
3.教學模式
數字化教學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采用模塊化、系統化的教學方式。如將相關知識點整理起來,在為學生展示時,讓學生更為系統、全面地學習知識,以便后期各知識點間的緊密聯系,啟發(fā)學生思考學習。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以學為主。教師可以通過調動學生興趣來讓學生主動探尋問題的解決方法,有效地突破難點知識。
同時,不忘對傳統教學方法的繼承。如在使用視頻教學時,適當的板書、提問,將會使得教學活動得到更好的推動,在幫助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時,加深學生的記憶。
數字化教學實質是一種教學活動,目的在于更好地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因此,在實踐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計劃進行適當調整,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從中學習知識。同時,教師也應不斷探索和完善當前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求與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荀麗丹,劉嫻.數字化教學應用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1).
[2]徐萌.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與研究[J].現代職業(yè)教育(高職高專),2017(8).
[3]蔡璇.構建數字化教學平臺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1).
[4]張宏.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fā)的基本原則[J].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7(42).
[5]高爽.數字化教學資源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青年時代,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