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英
摘 要:語文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各項綜合能力發(fā)展水平,包括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幾個方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助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對語文的自主探究充分挖掘自身學習潛能。小學中年級學生已具備獨立閱讀能力和簡單的作文創(chuàng)作能力,教師要著重對這一階段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各項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更好地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年級;語文素養(yǎng);現狀;對策
目前小學中年級語文學習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較差等,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自身素養(yǎng)不高,教學理念過于陳舊,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有效調動自身積極性自主進行語文探究。教師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忽視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無法形成互動,只是機械地對教師傳授的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長此以往,學生的大腦思維出現僵化,對教師形成完全依賴,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面對以上種種問題,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養(yǎng),積極更新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優(yōu)化教學方式,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對語文的自主探究中逐漸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針對當前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現狀及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對策,我們做出以下幾點探究。
一、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1.語文學習興趣低下
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一大問題就是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低下。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對新課程語文教材的鉆研不足,不注重對自我素養(yǎng)的提升及對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只會機械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重復講述,對教材內蘊的道德情感及藝術審美大都加以忽視,導致學生只會麻木對教師講述的知識不分主次全盤接受,不會加以篩選和辨別,缺乏自己的思考和總結。久而久之,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自主性降低,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學生也就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變得興致全無。另外,由于當前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大多數父母和老師都過于看重學生的成績,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背負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壓力,在學生沒有取得理想成績時不會科學地鼓勵和引導孩子,一味進行打擊教育,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學習效率更加低下,對于學習的興趣逐漸減少,或者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出現厭學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難以得到很好的提升。
2.基礎知識掌握不牢
影響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教會學生正確的答案,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答問題尋找答案的方法,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會對正確答案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或者通過大量題海戰(zhàn)術來對正確答案加以記憶,忽視了對解題思路和解題過程的思考,學生的學習就宛如空中樓閣,缺乏堅實的地基,時間一長學過的東西就記得不太牢固,完全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另外,由于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只是對正確答案進行機械記憶,缺乏對題目答案的自主探究,導致學生無法真正掌握所學知識,下次在遇到類似題目時也無法靈活變通,做到活學活用。教師平時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和及時查缺補漏的習慣,學生一堂課的重要知識點沒有得到徹底消化,難點也沒有及時理解,課后不注重及時的總結和查缺補漏,時間一長沒有得到消化和理解的重難點知識就堆積起來,變得難以解
答,基礎知識的掌握也在這些積壓的重難點知識下變得越來越
薄弱。
3.缺乏有效的閱讀技巧
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第三個問題,在于學生缺乏有效的閱讀技巧。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欠缺,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認識不足,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做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缺乏和學生的有效互動,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對課文知識進行講解,沒有預留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和分析,體會文章的結構、內容和蘊含的思想感情,學生在這種情況下難以通過自主思考來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時間一長對于閱讀學習的興趣變得低下,閱讀教學的教學目的也無法達到。學生缺乏有效的閱讀技巧原因在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及閱讀評價時沒有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干預,小學生社會經驗不足,缺乏足夠的社會認知,這一時期亟須教師給予正確有效的引導,教師大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閱讀任務,在進行評價時只是機械的按照正確答案來判定對和錯,對于學生在閱讀中采用的技巧、產生的感悟和思考大多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也就完全沒了。
4.作文內容乏善可陳
影響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最后一個問題,在于學生的寫作缺乏創(chuàng)新,作文內容乏善可陳。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由于自身素質不高,無法明確把握新課標的目標要求,在進行寫作教學時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注重對學生審題立意方面的指導,忽視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只會對作文范文進行機械的模仿,缺乏自我思考,作文無法體現自己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內涵,寫出來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缺乏創(chuàng)新,缺少靈氣,作文的質量也難以提高。另外,由于學生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平時對寫作素材的積累不夠,在寫作時能用于作文的素材太少,寫出來的作文就顯得內容空洞、粗糙,不夠細致。
二、有效提升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對策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首先,要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利用生動有趣的情境化教學形式作為課堂教學的開場白,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課的開始順利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對于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提供了保障,學生通過情境化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調動學習積極性,積極踴躍地進行思考和互動,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下學生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建立了強大的自信心以后,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能持續(xù)高漲。例如在學習《花的學?!窌r,教師可在上課前和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眼里的學校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對于自己每天生活、學習的校園都非常熟悉,對這個問題都會積極踴躍地舉手回答,隨后教師說出: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不但我們人類有學校,就連花兒也有學校呢?花兒的學校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同學們和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說說你們想象中的花兒學校的樣子。通過這種利用學生熟悉的校園作為課前導入問題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后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說說自己想象中的花兒學校,通過大膽的想象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能得到有效提高。
2.培養(yǎng)學習習慣,牢固基礎知識
針對小學語文學習中基礎知識不牢固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通過督促學生寫字規(guī)范、糾正學生朗讀發(fā)音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每天及時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總結回顧,對于在課堂上沒有及時掌握的重難點知識在課后進行及時查缺補漏的習慣,爭取在每次學習過后都能立即在當天將所學的知識全部進行消化吸收,避免知識的積壓。通過這種對每天及時進行課后鞏固的長期堅持,學生的基礎知識自然能夠掌握得十分牢固。例如在學習《我們奇妙的世界》時,本課的重難點在于理解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世界的奇妙以及學生自己感悟世界的奇妙,學習作者具體描寫事物的寫作手法。教師可在初步講解課文以后再次帶領全班學生一起重讀課文,進行回顧,引導學生理清全文脈絡,在第二次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找出其中概括描寫世界奇妙的句子,最后請學生重點讀一讀開頭和結尾,思考二者的關系,通過這種課后回顧的方式能夠帶領學生及時對課文的重難點進行查缺補漏,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
3.傳授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
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欠缺、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閱讀技巧的指導,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預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思考,分析文章的結構內容和思想情感,研究作者的寫作手法,自己發(fā)掘作者文章中的好詞佳句,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有效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學習《我變成了一棵樹》一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課文來尋找我想變成樹的原因,我變成樹后發(fā)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通過這種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尋找答案的方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意識,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4.構建思維導圖,提升寫作水平
針對小學生寫作能力欠缺、作文內容缺乏新意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會學生利用構建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建立寫作框架,梳理寫作條理,保證學生在寫作時邏輯清晰,內容流暢,寫出來的作文內容言之有物。例如在進行“我的植物朋友”寫作訓練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首先確立中心詞——我的植物朋友,然后發(fā)散出花草樹蔬菜等,再繼續(xù)延伸至具體的花草樹蔬菜等,通過這種建立思維導圖的形式能夠準確把握作文意圖,快速構建文章結構,保證寫作過程中的邏輯性,順利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語文素養(yǎng)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代表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和有效運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利用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的自主意識,通過對語文活動的自我探究達到有效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丹丹.小學語文教學中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32):134-135.
[2]楊紅英.小學語文課堂中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6):37.
[3]陳弟根.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法[J].文淵(小學版),2019(4):388.
[4]張偉.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J].魅力中國,2019(24):135-13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