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橋
識字是全面提高讀、寫、聽、說語文能力的基礎,漢字的構(gòu)成既復雜又簡單,既乏味又有趣,所以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識字教學尤為重要。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考慮教法時必須明確:如何遵循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和兒童身心特點,從小培養(yǎng)兒童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指點識字方法,掌握內(nèi)在規(guī)律,發(fā)展兒童智能。用有限的時間和有效的方法,讓兒童愛上漢字,盡快掌握常用漢字的音、形、義,需要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歸類比較,愉悅地在學習體驗中接受輕松的識字教學。
一、童心激趣,引領(lǐng)識字教學啟航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心,尤其對那些新穎、鮮明的事物特別敏感,有著濃厚的直覺興趣,喜歡提出各種的問題以求得解決。這是低年級兒童明顯的學習優(yōu)點,教師要珍惜兒童這種旺盛的求知欲,緊密結(jié)合識字教學,引導兒童把學習漢字的讀音、字形分析有機結(jié)合起來,使孩子們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不感到枯燥乏味,反而越學越有樂趣,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漢字的音、形、義的知識。
例如,在“筆”字教學時,教師先拿出一支毛筆,然后指點學生認識筆桿是竹做的,下面筆尖是“毛”,這樣用形象的實物直觀講解,兒童就很容易記住“竹頭毛底”合成“筆”的寫法特點和道理。
再如,識字“游”時,就編成這樣一段順口溜:“清清的水,方方的池,一撇一橫大大的子?!?/p>
針對兒童心理好奇的特點,教師運用形象的語言把新學的漢字講述得具體化,幫助兒童提高識記能力。按漢字結(jié)構(gòu)特點進行識字教學,兒童不僅感到新鮮有趣,且對字形掌握得特別清晰,印象深刻。
二、教給方法,夯實識字教學基礎
今天的教正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除激發(fā)孩子識字興趣外,教給兒童識字寫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也應作為教學重點。在紛繁的漢字結(jié)構(gòu)中,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教師應根據(jù)識字學習不同的情況針對性地總結(jié)不同的識字方法,依字教學,這樣會讓識字教學事半功倍。
1.巧辨形聲字,扣形讀音,理解字義
教學“形聲字”時,教師要突出聲旁和形旁,讀準字音,了解字形。利用聲旁和形旁,有利于認字、記字和理解字義。
例如,“跑”和“抱”這兩個字的右邊“包”是表音,前者的形旁“■”是表義,說明這個字義和腳有關(guān);后者的形旁“扌”→字義和手有關(guān)。同時表義部分在字形結(jié)構(gòu)中位置不同,有左右、上下和內(nèi)外之分,那就要比較它們的位置,重點分清字形,為記字和寫字打下基礎。
2.巧比形近字,凸形注寫,增強印象
教學“形近字”時,要通過比較,分析彼此間細微的差別,突出不同字形的寫法,讓孩子自主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的差別,增強識字印象,使兒童動手動腦的能力得到鍛煉。一般可分以下幾種類型進行比較:
(1)筆畫多少的差別。如“白—自”“萬—方”。
(2)筆畫長短的差別。如“開—井”“刀—力”。
(3)筆畫有一部分不同。如“先—光”“己—己”。
(4)合體字有一邊相同,一邊不同。如“油—袖”“很—跟”。
在教學時,針對漢字不同特點,可以適當以舊帶新,將同一類型安排在一起,用彩色粉筆標明它們之間的不同點,給孩子們更直觀的印象,以增強感性認識,分清異同點。
3.巧識同音字,以字帶組,分類識記
教學“同音字”時,可用基本字為拐棍,帶出一組漢字,如“及—級—極”。對讀音相同,但字形不同、聲調(diào)不同的漢字,還須重點分類,從音、形、義三方面進行比較,找出差別,各有側(cè)重。
(1)對聲調(diào)相同的字著重辨清形和義。如“里”和“理”。
(2)對聲調(diào)不同的漢字要標調(diào),分析字形,比較差異。如“要”和“腰”。
(3)對同音字的合體字,采用分析偏旁,區(qū)別形義,進行比較。如“晴”和“情”。
對這類字的用法,還須結(jié)合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方式,如選字填空或造句等加以練習鞏固,才能達到避免和糾正錯別字的目的。
4.巧理合體字,以形會意,形義合一
教學合體字時,教師要關(guān)注字形結(jié)構(gòu),應引導兒童會意。
例如,識字“拿”時,教師邊說邊演示,說明拿東西時,手要合起來才好拿,所以“合手”為“拿”。這樣不僅記住字形,更利于理解字義。
5.巧分多音多義字,依境區(qū)分,強化印象
教學“多音多義字”時,要根據(jù)具體語言環(huán)境進行區(qū)別比較,并著重指出,由于表示的字義不同,讀音也就隨之而不同。
例如,“生長”的“長”(zhǎng)和“長短”的“長”(cháng)。在識字教學中同字不同義也就不同音,對朗讀也有著重要影響。
三、融趣教學,提升識字教學實效
在識字教學中,抓好讀寫的基本功訓練,除了遵從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還可運用多種趣味方法相結(jié)合。在全班投入的氛圍中獲得對漢字的認識,加深記憶,學得快樂,教得亦輕松。
1.添加表情說明,輕松學習氣氛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在教授識字過程中可適當加上一些表情說明,調(diào)動課堂氣氛,緩解學習過程的枯燥和困難。
例如,教學“囧”時,老師可以做個眉毛耷拉、表情沮喪的樣子,這個表情就像這個字,同時也從表情中理解字的感情色彩。
2.演示體態(tài)語言,助推知識傳遞
動作演示的“體態(tài)語”也推波助瀾。例如,人靠著木頭就是在“休”息,人被關(guān)在框子里出不來就是“囚”等等。動作演示有時更直觀地傳遞知識信息,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3.觀察直觀畫面,促進深度理解
利用直觀的畫面來進行看圖識字,引導兒童讀準字音,了解字義,分析字形。同時將筆畫、筆順和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的教學,放在重要位置上有機地結(jié)合,精心設計,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解決識字任務。
總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一個對漢字不斷理解、剖析的過程。教師要巧妙調(diào)動學習興趣,教給識字方法,融趣于學,不斷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實效,使兒童在識字學習中不斷發(fā)展智慧,獲得后續(xù)成長的不竭動力。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