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東紅
【摘? 要】音樂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審美能力及藝術素養(yǎng)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也關系著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對于高中音樂特長班的學生而言更是如此。但當前農村高中音樂特長班教學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如音樂特長生的生源不佳、學生的專業(yè)課與文化課發(fā)展不均衡、教學資源欠缺、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和教學理念有待改善等諸因素有關,為此我們應該針對性的采取相關措施,培養(yǎng)學生將現有音樂基礎和音樂天賦發(fā)展成有效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提高音樂特長生的整體音樂素養(yǎng)和農村高中音樂特長班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成就自己,實現自己的音樂藝術夢!
【關鍵詞】農村高中;音樂特長班教學;有效性
有效性教學是課堂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理想效果和目標,農村高中的音樂特長生教學也是如此。音樂作為人類文明成果的結晶之一,能夠陶冶我們的生活情操、表達我們的情感訴求、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和體驗美的感受,對于農村高中音樂特長生而言,其未來很大可能上將會從事音樂教育或與音樂專業(yè)相關的工作,因此其對音樂作品的表達不僅要基于心境和情緒,更需要專業(yè)、藝術和文化的表達,這就需要經過一系列長期的學習和訓練體會與悟性,為此,我們必須重視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具體可從如下方面進行嘗試和努力:
一、注重音樂特長生的選拔,提高生源質量
客觀地來說,音樂以及諸如美術、體育等專業(yè)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的勤學苦練,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天賦條件。但就目前農村高中生音樂特長班的學生來源而言,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有一定音樂基礎且對音樂抱有著持續(xù)的熱情;二是對音樂有一定認識也能較好地投入到平時訓練中但基礎較弱;三是抱著嘗試性態(tài)度學習音樂,大多半途而廢;四是文化課成績較弱,大多抱著僥幸心理希望通過學習音樂進入高校大門;五是在同伴心理作用或者父母親的意愿下學習音樂,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情況的學生,且據觀察,大多數學生都屬于后三種,這也造成了音樂特長生普遍的生源質量不佳,為此在生源選擇上,我們有必要注重對音樂特長生的選拔和必要的淘汰,以提高生源質量:一是注重學生的音樂基礎;二是注重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興趣程度;三是注重文化課情況,以實現后期的均衡發(fā)展;四是在訓練過程中也應該進行必要的淘汰。
二、注重專業(yè)與文化課均衡發(fā)展
根據近些年來的教學觀察發(fā)現,部分音樂特長生之所以未能進入高等學府深造,很大的因素是由于文化課成績太弱。這樣與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或管理過程中不重視文化課的學習有關,表現如下:一是音樂特長生的文化基礎普遍較弱;二是專業(yè)課訓練占據了學生絕大多數時間;三是受高考升學率的影響,部分高中偏重于文化課,在文理分科時音體美等學科被邊緣化,甚至不讓文化課較好學生選擇特長班;四是部分特長班文化課任課教師不重視;五是部分特長生忽視或不重視文化課系統(tǒng)學習,認為只要考前突擊背誦即可。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提高特長班教學的有效性,我們應自始至終的關注特長生的專業(yè)與文化課均衡發(fā)展,無論是初始的特長生選拔還是后期的教學過程都應如此。
三、提高音樂特長班教學硬件條件
音樂特長班的有效性教學需要具備一定的教學基礎設施,但農村高中地區(qū)的音樂教學設施普遍比較薄弱,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教育質量的提升。個別農村高中僅有的音樂器材就是電子琴或手風琴,至于如專用音樂教室、五線譜教學電黑板、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收錄機、音樂教學掛圖、音響系統(tǒng)以及其他樂器幾近空白。在當前的現代技術條件下,缺少必要的音樂教學硬件設備的支持,無疑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音樂教學水平的提升。為此,學校應盡可能在此方面進行必要的投入,也努力爭取相關部門的財力支持以滿足高中音樂特長班教學的硬件需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科學全面認識音樂教學,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法學法
教育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工程,單純地依靠教師和學生的努力并不能實現長久良性的發(fā)展,其需要多方面的協(xié)同努力。就音樂教學來說,社會、學校及至家長層面都應看到音樂教學在社會發(fā)展中扮演的積極角色,尤其是音樂特長班的教學,不僅影響著學生個體未來的成長發(fā)展,也關系著國家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有助于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教師層面而言,我們也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認識到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性,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教學效率,并注意日常的觀察和反思,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進行特長班教育教學活動。
五、貼近生活和現實,注重營造和諧育人氛圍
藝術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如同其他的藝術專業(yè)教學,音樂更是借助于聲樂這種獨特的表現形式對生活中美的發(fā)現和抒發(fā)!正如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所言:“音樂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達到對美的愛!”那么為了更好地體驗感知生活、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藝術的表達我們對美的感受,就需要在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俯下身子,傾聽源自生活的質樸聲音,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營造和諧的育人氛圍,讓學生在平等、輕松、自然、愉悅的心境中感受音樂,逐步地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
當然,要實現農村高中音樂特長班的有效性教學,還需要我們在特長生的日常管理、專業(yè)的技巧訓練等方面進行努力??傊?,高中音樂特長班教學應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拘一格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以逐步的實現教學的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成就自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斌.農村高中音樂特長生的教育管理及培養(yǎng)策略[J].甘肅教育,2019(16):61
[2]李梓瑄.熱愛與引領:音樂藝考生成功的兩大動力——一名在校大學生視角的音樂特長生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8(01):212
[3]劉斌.試論高中音樂特長生的培養(yǎng)方法與教學模式[J].散文百家,2018(01):178
(秦安縣第五中學,甘肅 天水 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