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是從小學到高中的過渡階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轉(zhuǎn)折階段,不再是小學階段所學習的簡單易懂的文言文,進入初中階段以后,文言文板塊的學習難度也相應(yīng)增加,在初中階段,文言文無疑是一大教學難點。故基于當前初中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簡要探討當前文言文教學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以期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6-00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6.006
語文是一門基礎(chǔ)學科,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基礎(chǔ)。而文言文則不止于基礎(chǔ)學科,更是歷經(jīng)無數(shù)春秋積淀并傳承下來的語言藝術(shù)。無論是在小學還是初中甚至高中課本上,都有文言文教學這一板塊,足見文言文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初中文言文教學之所以會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當中的一大難點,是因為文言文當中的文字以及修辭手法與當代文學不同,學生無法順暢地進行閱讀,而這也給當前文言文閱讀教學工作帶來了不小壓力,而在這種情況下,展開對文言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深入研究,對整個語文教育事業(yè)來講,都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受到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教學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導致文言文教學效果提升進程緩慢。筆者認為主要問題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缺乏對文言文字詞句的理解
對文言文的字詞理解是順利誦讀整篇文章的基礎(chǔ),也是學好文言文的關(guān)鍵。而當今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往往對文言文中的字詞句理解十分欠缺,初中的文言文不同于小學時期,其在深度與廣度上都相應(yīng)增加難度,包括通假字、虛詞、古今異義等等方面在橫向與縱向都有加深,如果學生對字詞的基本理解不到位,就會對整篇文章的重點理解產(chǎn)生偏差,致使學生既不能輕易理解也不能順暢閱讀,進而導致學生不能準確把握文章的整體主旨與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二)缺乏閱讀素材與量的積累
文言文閱讀教學從其字面意思理解,也足以證實閱讀才是學習文言文的重中之重。當代初中生的閱讀素材大多是現(xiàn)當代文學著作,都是能夠直接從字面意思進行閱讀理解的相關(guān)讀物,而古文的閱讀素材可選擇性較小,加上難度較大,學生能學習到文言文知識的時間僅限于在課堂上的幾十分鐘,加上課時有限,教師需要趕上教學進度,無法顧及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到眾多文言文當中具有特殊意義字詞的理解。而在課后,能夠主動補充閱讀文言文相關(guān)知識的學生越來越少,導致文言文知識的學習僅限于課堂之上,課后又缺乏鞏固與延伸,從而拉低整體文言文教學效率。
(三)教學方式過于機械化
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吸收與消化文言文知識方面有著重大影響。雖然現(xiàn)在提倡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顯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學生陌生的板塊,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與適宜的教學方法相佐,完全靠學生自己領(lǐng)悟是不可取的,也不可能有效達到文言文教學目的。當前很多教師在教授學生文言文知識學習時,常以翻譯文言文為主,對于個別字詞能夠給學生簡單講解,加上現(xiàn)在信息手段發(fā)達,甚至過度依賴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手段,對于教師應(yīng)當自主自覺延伸的部分也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代替,過分依賴教育手段,導致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顯得機械化,缺乏創(chuàng)新。另外,在教授學生記憶文言文時,教師普遍采用背誦的方法要求學生進行機械記憶,這樣一來,學生會為了完成背誦任務(wù)而記憶,并沒有在自身完全理解的情況下記住這篇文章與相應(yīng)知識點。久而久之,學生就對文言文的學習失去熱愛與激情,漸漸提不起興趣,甚至厭煩。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欠缺
在教授學生學習文言文知識時,教師普遍采用工具書進行輔助教學,部分教師甚至將自己演變成一個沒有感情的翻譯機器。教師教學全程依賴教學工具,這種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同時也反映出當前語文教育工作中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教師教學只能依靠輔助教學工具,則說明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十分欠缺,語文科目雖說是基礎(chǔ)科目,但同時也是一門集藝術(shù)、情感于一體的綜合科目,所以如果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不足,則不能夠?qū)⑽难晕牡镊攘ΡM數(shù)表達傳遞給學生,學生也只能泛泛學之,難以強烈地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二、針對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問題的改進策略
(一)加深對文言文字詞句的理解,強化記憶
加強學生對文言文字詞句的理解是改善學生學習文言文效果的第一步,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對于文言文學習中常見的知識點要學會區(qū)分與把握。比如多音、多意等字符,要將其分門別類,分開理解與記憶。對于常用的通假字需要在理解其意義的基礎(chǔ)上熟悉,這就需要一段時間的集中練習,并且在日常學習中能夠用上。最為有效的方式則是晨讀時間。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清晨閱讀文言文會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感,久而久之,閱讀時也會較之前順暢許多,同時也會不自覺地將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之中,更好地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字詞句,進而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意境。
(二)強化閱讀量與素材的積累
在新課程標準下,語文試題中對文言文的考查比重越來越大,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對課外文言文閱讀知識的考查,因此,閱讀量與素材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課堂上,教師需要求學生對課本中文言文實詞、虛詞的積累,并定期對學生進行聽寫檢查,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能夠有效吸收。其次,提供可供學生閱讀的文言文素材或者相關(guān)書籍推薦,可適當布置一些課外作業(yè),并要求學生對課外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生僻字詞進行歸納、總結(jié),并在課前交給教師,由教師進行指導。長此以往,可有效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量,同時也對生僻字等各項文言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有效解決。
除此之外,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突飛猛進的時代,教師不僅要學習新技術(shù),使用新技術(shù),更重要的是學會活用新技術(shù)?;ヂ?lián)網(wǎng)是提供素材最便捷的方法,網(wǎng)絡(luò)上有很多素材可供教師甄選,但教師在鑒別時,需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所挑選的題材不能古板陳舊,一定要具有趣味性,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后有閱讀的欲望。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靈活化
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左右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教育事業(yè)的改革與發(fā)展,初中語文教師需要追隨時代的潮流、結(jié)合學生學習文言文閱讀的實際情況,從學生需求點出發(fā),樹立新穎且正確的文言文教學觀念。因此,教師需要跳出舊思維,敢于打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再只注重學生的分數(shù)和背誦情況,而是要把重點放到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研究上。既然語文是一門集藝術(shù)與情感于一體的綜合科目,從這一特點出發(fā),在教學方法的變化上,可以結(jié)合表演進行嘗試,如朗誦,古文朗誦不僅需要注重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更需要集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進行表達,肢體語言以及表情都需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表現(xiàn)出文章的意境。
除此之外,話劇表演也是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因為表演的基礎(chǔ)是要求學生對文章有一定程度上的熟悉及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學生要想將故事情節(jié)生動地展示出來,就需要對整個文章進行閱讀與理解,同時還要與同學之間進行對話,這種表演活動除了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外,還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之間的對話能力。
除了上述方式之外,教師更應(yīng)該多征集學生的意見,用貼近學生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可有效降低學生對教師的排斥,減少距離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以便在課堂上可以有效地與學生進行互動。
(四)提升教師自身硬實力
教師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在文言文的傳遞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從基本的課堂授課內(nèi)容上講,教師首先要自己熟悉課文,熟悉文言文當中的各項知識點,提前篩選出學生在學習時可能遇到的重難點、易錯點等等,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具備較好的語文素養(yǎng),對多音字、通假字、多義字要熟悉并有足夠的儲備,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提醒并指導學生學習。
其次,則是在基礎(chǔ)知識上進行延伸,古文中往往蘊藏很多成語典故以及重大歷史事件,教師需要多補充這方面的相關(guān)延伸知識,及時充電,以便在課堂上進行延伸,同時也補充了學生的語文常識。
再次,語文教師自身也起到標桿的作用,如果教師自身實力能夠給學生起到榜樣作用,學生就會進行模仿,甚至是崇拜,比如教師親自演示文言文對話,或者親自寫一篇水平較好的文言文文章,學生就會打心底里佩服教師,以后上課也會愿意跟隨教師的步伐進入課堂,此外,這對維護課堂秩序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所以教師應(yīng)當積極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充電,補充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語文的魅力。
學習文言文不僅僅是因為教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使得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并發(fā)展。文言文因其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底蘊,深受世界人民的敬仰,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寶藏,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實屬不易,所以初中生在學習語文課程的同時也承擔著發(fā)揚國學的重擔,這也是提升自我素養(yǎng)的方式之一。放眼當前文言文教育工作,雖然初中語文的課堂逐漸充滿活力,但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仍舊差強人意。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yīng)該積極主動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文言文教學模式,讓學生輕松地進入語文課堂,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并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我國國粹,提升自己的精神文明水平,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林昆鵬.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華夏教師,2020(20).
[2]寧奇珍.初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策略[J].語文教學之友,2020(5).
[3]方琳靜.基于讀寫結(jié)合的初中文言文教學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0(2).
[4]苗盼盼.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初中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探索,2019(6).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張贇(1978.10— ),男,漢族,甘肅靜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