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應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及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的更新,當前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多元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很難理解的歷史知識點通過地圖的形式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促使學生更加了解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始末,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地圖的應用優(yōu)化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地圖;應用;優(yōu)化策略
歷史地圖主要是指對人類歷史時期的經(jīng)濟、文化、自然及政治等直觀反映的地圖,和人類相關的地域及空間差異等均能通過歷史地圖體現(xiàn)及展示出來,屬于專題地圖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歷史地圖主要是通過相關人員根據(jù)歷史文獻、考古資料編制形成的[1],主要分為普通歷史地圖及專用歷史地圖,前者主要是能綜合反映各個時間段世界各地區(qū)發(fā)展進程的地圖;后者主要是指針對某一特定的國家或區(qū)域編制成的地圖,歷史地圖對學生來說具有較為積極的學習意義,能促進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歷史地圖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歷史地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現(xiàn)階段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提倡使用歷史地圖展開教學,但由于傳統(tǒng)教學體制的影響,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地圖的運用存在較多的問題,具體如下:(1)學生獲取歷史地圖資源的途徑較為單一:多數(shù)學生雖然意識到歷史地圖對于歷史學習的意義,但很多學生僅僅通過課本中的歷史地圖進行學習,使得學生歷史地圖的接觸面較小。加上初中歷史地圖存在分布不均勻的現(xiàn)象,不能很好地發(fā)揮歷史地圖的作用,無法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2)學生運用歷史地圖的能力較低:大多數(shù)學生在利用歷史地圖展開學習的過程中未能深入其中挖掘歷史地圖中蘊含著的信息,導致學生在歷史地圖學習過程中缺乏明確的目標,無法很好地把握歷史學習重點、難點,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提高[2]。(3)教師對歷史地圖運用不充分: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教師未能很好地重視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習慣以自我口頭的講解開展相應教學,導致學生利用歷史地圖的機會較少,展示歷史地圖的方式較為單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于依賴課本中的歷史地圖,很少有教師通過手繪簡單歷史地圖或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方式呈現(xiàn)歷史地圖,也未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動手制定相應的歷史地圖,導致歷史地圖的演示方式單一、枯燥,無法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很好地反映歷史發(fā)展的動態(tài)變化趨勢,影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直觀理解及歷史過程中的直觀感受[3]。
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歷史地圖的應用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歷史地圖屬于較為重要且不能缺少的教學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首先,能通過歷史地圖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通過歷史地圖能將枯燥、遠離學生生活及抽象的歷史故事及事件以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歷史地圖中的不同符號、不同顏色等能按照相應的比例進行縮小或擴大,通過豐富、鮮艷多彩的圖片或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呈現(xiàn)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的歷史框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其次,通過歷史地圖還能幫助學生完成跨學科知識的學習,歷史屬于人類活動的記載及見證,要想學好歷史必須與多學科、多方面展開聯(lián)系。教師通過歷史地圖的教學幫助學生更加明確地掌握歷史事件發(fā)展的脈絡,理清學生的思緒[4]。最后,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歷史地圖的運用能幫助學生客觀看待及評價歷史事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及認識歷史事件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進程,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價值觀、是非觀及世界觀,促進學生歷史學習效率及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地圖應用方法的優(yōu)化策略
1.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選擇歷史地圖
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課本中穿插著許多歷史地圖,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歷史學科涉及的重點、難點知識點、歷史時間等,幫助學生梳理歷史事件的脈絡。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歷史學習需求及歷史重點、難點、知識點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幫助學生分辨出歷史課本中的重點、難點、知識點,繼而針對重點、難點、知識點進行深入學習及探究,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5]。
如在進行《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的教學過程中,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目標為引導學生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及優(yōu)勢,并明確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作用及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熟悉理解及記憶絲綢之路的路線,對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意義進行深入思考及掌握。課本中存在一張關于“絲綢之路”的重點歷史地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這一歷史地圖認識到其對于中外經(jīng)濟與文化交流的意義。以PPT展示的形式將這一歷史地圖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并提出問題:“大家知道是誰開通這條路線的嗎?這條路線途經(jīng)的地點主要包括哪些?為什么將這條路線命名為絲綢之路呢?這條路開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學生通過對歷史地圖進行觀察能認識及感受到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中重點、難點、知識點的把握,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2.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的歷史教學內容動手繪制歷史地圖
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更好地對歷史地圖進行繪制,通過自主繪制歷史地圖的方式對歷史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及積極性,促進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歷史素養(yǎng)及歷史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更好地展開對歷史知識的了解與學習[6]。
如在進行《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完成之后利用10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對所學的關于隋唐時期的發(fā)展過程進行回顧,采用繪制歷史地圖的形式加深學生對這一時期歷史事件的掌握及理解。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動手繪制“隋唐大運河”的大致地圖,促使學生在繪制歷史地圖的過程中能一邊思考一邊鞏固,明確了解隋唐大運河主要分為幾段、是由哪個方向為起點位置、溝通的主要水系是什么及隋唐大運河的開鑿作用等。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繪制“唐朝長安城”的平面圖,對古長安的分化格局、宮及城的坐落位置等進行了解,從而進一步認識唐朝的經(jīng)濟、政治等知識,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
3.通過歷史地圖的優(yōu)化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價值觀及情感態(tài)度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歷史地圖是再現(xiàn)歷史活動、歷史人物的直觀教具。教師應利用歷史地圖從多元化的途徑、不同的角度及層次等對人類不同時期的活動進行呈現(xiàn),展示歷史發(fā)展的不同面,促使學生從政治、文化、經(jīng)濟、思想等不同方面看待歷史,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價值觀及情感態(tài)度,促使學生通過歷史地圖了解歷史、深入歷史、感受歷史,體會歷史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經(jīng)過,促使學生產生愛國主義情懷,激發(fā)學生向英雄們學習的動力,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綜合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7]。
三、結語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歷史地圖的教學優(yōu)勢,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選擇歷史地圖,引導學生們結合實際的歷史教學內容動手繪制歷史地圖。通過歷史地圖的優(yōu)化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價值觀及情感態(tài)度。多元化的優(yōu)化教學策略促進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歷史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傳金.以時為線圖史共現(xiàn):淺析歷史地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7,26(6):73-74.
[2]胡世興.歷史地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8).
[3]楊麗娜.歷史地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15(4):244.
[4]梁燕.歷史地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以統(tǒng)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442(16):62-64.
[5]宋華.歷史地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甘肅教育,2019,33(13):45-46.
[6]馮濤.歷史地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11(10):105.
[7]徐云龍.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地圖的應用與探究類識圖題教學思路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6,23(10):25-26.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一般自籌課題《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地圖的應用研究——以部編本教材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