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光曉
摘 要: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模式的不斷應用,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也在不斷融合。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融合的途徑包括:借助網(wǎng)絡平臺,共享備課資源;利用通訊軟件,共享學習資源;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化學教學;學習興趣
一、借助網(wǎng)絡平臺,共享備課資源
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其中有許多備課素材,教師可下載后制作優(yōu)秀的教學課件,教師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檢索方法就可以查找、閱讀、下載相關內(nèi)容。全國“一師一優(yōu)課”活動曬課平臺中有許多教師歷年來的曬課資源(課堂實錄、教學課件、教學設計、導學案、隨堂練習等),其中的省部級優(yōu)課為教師備課提供了優(yōu)質(zhì)的參考資源。
二、利用通訊軟件,共享學習資源
微信作為當前最主要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序,為師生交流溝通提供了便利的途徑。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和每個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和時間可能會很少,對一些平時表現(xiàn)不突出的學生了解得可能不會很多,因此很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微信上師生之間可以輕松地交流、溝通,學生可隨時向教師請教學習中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另外微信中有許多學習的公眾號,學生關注后可以共享其中的學習資源。
和微信一樣,QQ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聊天,更為主要的是學生可以共享學習資源。教師在班級QQ群內(nèi)可以上傳初中化學試題(單元測試題、月考試題、中考試題等)、學案、專題復習資料、化學實驗視頻等學習資源,分類整理后就可以建立起試題庫、學案庫、實驗視頻庫等各種學習資源庫,便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瀏覽和學習。
三、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科書以文字、圖片等靜態(tài)方式將教學資源呈現(xiàn)給學生,無法將動態(tài)的現(xiàn)代多媒體資源(視頻、音頻、動畫等)呈現(xiàn)給學生,導致不能更好地發(fā)揮人體眼、耳、腦的功能。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將色彩鮮明、生動有趣的音像畫面、動畫、聲音等多媒體資源傳輸給大腦,發(fā)揮人體多種感官的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1)利用古詩詞,激發(fā)學習興趣。用多媒體教學時將一些古詩詞引入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古詩詞中蘊含的化學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例如學習“分子和原子”時引入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梅花》;學習“溶液的濃度”時引入明代詩人張方賢的《煮粥詩》;學習“生活中常見的鹽——碳酸鈣”時引入明代詩人于謙的《石灰吟》,以此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入新課。
(2)利用視頻、音頻、動畫、圖片提高學習效率。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可以利用一些視頻、音頻、動畫、圖片來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學習“水的凈化”時多媒體展示被污染的水資源圖片、播放《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野外求生凈化水的視頻;學習“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時多媒體展示有關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播放《蘭州藍,我們在行動》的視頻;學習“化合價”時播放《我背化合價》的歌曲;學習“二氧化碳”時播放《意大利“屠狗洞”》的動畫;學習“燃燒的條件”時播放《水火相容》的視頻;學習“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時播放《生石灰煮雞蛋》的視頻;學習“溶解度”時多媒體展示冬天撈堿,夏天曬鹽的圖片、播放《海水曬鹽》的視頻;學習“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時多媒體展示長期吸煙者的肺部圖片、發(fā)霉的食物圖片和黃曲霉素資料卡片;學習“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時多媒體展示佝僂病、甲狀腺腫大、水俁病、痛痛病患者圖片。通過動態(tài)多媒體素材的視覺、聽覺沖擊,提高了教學效率。
2.使抽象的、微觀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
“物質(zhì)構(gòu)成的奧秘”主題內(nèi)容涉及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粒子(分子、原子、離子)和抽象概念,由于學生受年齡限制和缺乏知識基礎,學習本主題內(nèi)容時存在較大的困難,教師要讓學生對概念定義、變化過程有理性的認識,就必須要借助多媒體,將微觀知識化為宏觀,抽象過程化為形象,以此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質(zhì)時可以用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zhì);學習“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時,用動畫演示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幫助學生了解核外電子繞核運動情況;學習“水的組成”時,多媒體展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圖,幫助學生掌握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學習化學符號H、2H、H2、2H2、2H+之間的區(qū)別時,用多媒體展示五種化學符號微觀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它們的區(qū)別;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時,用動畫演示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幫助學生理解中和反應的微觀實質(zhì)。
3.模擬初中化學實驗
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模擬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這樣一些實驗:(1)反應速率較快或較慢的實驗。例如明礬凈水實驗、鐵釘和硫酸銅的反應,都不能及時觀察到現(xiàn)象,教師可提前做實驗,錄制實驗視頻,在課堂演示實驗的同時,通過將視頻快進播放讓學生觀察到現(xiàn)象,節(jié)省時間。(2)污染較嚴重的實驗。例如硫的燃燒實驗,需要在有通風櫥的條件下進行演示,可以用視頻或動畫代替實驗。(3)危險性較高的實驗。例如制取氧氣的錯誤操作實驗、濃硫酸稀釋的錯誤操作實驗,都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可以用視頻或動畫代替實驗。此外,在中考復習過程中由于時間緊,教師不能再次在課堂給學生演示實驗,可通過播放視頻或動畫的形式對演示實驗進行回顧。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國培計劃“甘肅省中小學教師科研能力提升項目”專項課題《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融合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為GS[2019]GHBGPZ1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