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偉
摘 要:項目化學習被視為是素養(yǎng)時代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它指向學習的本質,受到了師生的歡迎。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合理運用項目化學習,能夠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收獲學習化學知識的樂趣。本文以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為基礎,對項目化學習方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科學探究;項目化學習;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9-036-1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必備的科學素養(yǎng),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五個方面。項目化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是起源于美國的一種探究式學習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動態(tài)的學習方法。教師提供一些關鍵的素材,構建一種特定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在此環(huán)境中解決一個開放式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使知識內化。項目化學習與基于問題的學習、探究性學習一樣,都是一種以問題為驅動,注重持續(xù)性的深入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嘗試采用項目學習化方式開展教學,利用貼近生活、操作簡單、現(xiàn)象直觀的實驗,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在實驗中觀察、思考、動手,有助于科學探究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下面以滬教版初中《化學》第四章“可燃物燃燒的條件”為例,探討項目化學習方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項目選定
滬教版初中《化學》第四章“可燃物燃燒的條件”的探究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叭紵笔侨粘Ia、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教材中有關燃燒條件的教學設計,僅采用交流與討論的形式,完全依賴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但現(xiàn)在學生的生活體驗又缺失,因此,僅僅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燃燒的利用”等燃燒現(xiàn)象,難以激發(fā)學生對燃燒現(xiàn)象的思考。此時,教師可設置懸念,提出問題,燃燒到底需要哪些條件?為了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我們利用自己實驗桌上的材料,一起通過實驗來探究,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項目任務
對學生進行分組,明確各組的項目任務,由組長組織成員通過組內合作,探討需要準備的實驗器材和用品,以及實驗的注意事項。
三、項目評價
每一位成員通過評價都能看到自己在小組中的優(yōu)勢,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小組的項目內容開展交流探討,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有意識地進行自主學習,參與探究,勇于表達想法。
四、項目分組與實施
按照燃燒的條件,把全班分成探究可燃物的性質、探究氧氣的影響、探究溫度的影響三組。
1.制定計劃并實施,分三個階段分配教師和學生活動。
2.學生實施過程
小組一 實驗器材:95%酒精、蒸餾水、棉花球、紙張、石頭、酒精燈、火柴、坩堝鉗
任務驅動:(1)酒精、蒸餾水、紙張、石頭中哪些物質能夠燃燒;(2)物質燃燒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小組項目測評:(1)將棉花球分別蘸取酒精和蒸餾水,用坩堝鉗夾持在酒精灼燒,觀察現(xiàn)象;(2)用坩堝鉗分別夾持紙張和石頭在酒精燈上灼燒,觀察現(xiàn)象。
小組二 實驗器材:小蠟燭、火柴、玻璃杯、酒精燈
任務驅動:(1)用玻璃杯罩住的小蠟燭能否持續(xù)燃燒;(2)酒精燈蓋上燈帽后有何現(xiàn)象;(3)物質燃燒需要又具備什么條件。
小組項目測評:(1)分別點燃兩支蠟燭,豎直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將其中的一支蠟燭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盡量使玻璃杯口與桌面間不留空隙),觀察現(xiàn)象;(2)用坩堝鉗分別夾持紙張和石頭在酒精燈上灼燒,觀察現(xiàn)象。
小組三 實驗器材:小木條、小煤塊、酒精燈、火柴、坩堝鉗、秒表
任務驅動:(1)觀察、比較使小木條和小煤塊燃燒所需要的時間;(2)物質燃燒還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小組項目測評:用坩堝鉗分別夾持小木條和小煤塊,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記錄燃燒所需要的時間。
五、活動評價
項目完成后,每組選派的學生代表對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評價,總結知識內容,傳授學習心得,其他小組進行提問、評價。如“燃燒需要氧氣”這一條件的探究,學生通過學習和探索之后都有了不少的收獲,都能結合自己生活的現(xiàn)象進行舉例。
該項目以“燃燒的條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探究了3個核心問題,每個問題又承載了不同的活動,學生基于真實情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體系。教師再通過紅磷、白磷的實驗演示,進一步強化了對燃燒條件知識的建構。最后得出燃燒必須同時滿足的三個條件,同時也懂得了只要有一個條件缺失,燃燒就不能發(fā)生,也就懂得了滅火的方法,只要破壞燃燒的條件即可。
通過對實施過程及效果分析發(fā)現(xiàn),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借助生活化、真實性的問題驅動,調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fā)他們進一步思考,特別注重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學會結合生活中的現(xiàn)象以及所學的知識作出合理推測,找出合理的解決辦法。學生表現(xiàn)出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意識,主動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積極的探究解決問題。成果展示是一個過程總結和知識內化、升華的過程,缺少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項目學習是不完整的。它是項目化學習結束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給了學生自我認識和提升的機會,能夠總體提升學習效果,為學生后續(xù)的項目學習提供值得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黃恭福,鄒海龍.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綜述[J].化學教學,2020(02).
[2]趙寧.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以初中階段“測量工具的使用”為例[J].中學物理,2020(08).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qū)梅堰中學,江蘇 蘇州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