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永強
【摘要】通過預習,學生能夠分清哪些是難點,哪些是重點,還會找到自己學不明白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漲,課堂聽課效率自然便提高了。本文簡要闡述了培養(yǎng)小學生數(shù)學預習習慣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預習習慣
預習就是指在學習某種事情之前進行自學準備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通過預習,學生能夠分清哪些是難點,哪些是重點,還會找到自己學不明白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漲,課堂聽課效率自然高。長期堅持預習,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就會提高,思維變敏捷,分析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抓問題本質的能力也會提高。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shù)學預習習慣?
一、展示預習成果
布置預習任務之前,先尋找學習基礎較好的同學展示預習成果,讓學生打消對預習的恐懼,樹立預習的信心。
二、指導預習方法
初始階段以指導學生的預習方法為主要切入點,抽出一定課內時間帶著學生進行,在要求、步驟、方法、格式上均要給予細致的指導。
1.布置任務。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這樣做有的放矢,針對性強。
如在教學《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和小數(shù)性質》時,以問題形式布置學生預習。問題如下:(1)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小時,首先要看什么部分?如果整數(shù)相同,怎樣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浚?)小數(shù)的性質是什么?(3)什么叫做小數(shù)化簡?
這樣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去預習,對初始階段有實質性幫助。
2.標注式預習。讀數(shù)學內容,動手畫、圈知識要點,了解主要內容。學生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或疑難的地方畫一畫、圈一圈,為理解和掌握知識做準備。在這一過程,為學生制定一套預習符號。如“?”表示疑問,“~~~”表示不太清楚,“!”表示理解,并在書上空白處提疑問或寫體會,這些對新知識的接受來說,都是有益的。
三、不同知識類型不同的預習方法
1.動手操作的預習方法。對于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去動手,通過剪、拼、折、移、擺等操作,體驗新知識的形成過程。
2.典型應用題的預習方法。(1)先審清題目,找出已知條件和要求。(2)對題目中揭示數(shù)量關系的關鍵句反復推敲,理解含義。(3)弄清已知條件和問題之間存在什么數(shù)量關系,再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3.空間圖形題的預習方法。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有比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布置預習任務時要側重于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思考,通過自主探索,逐步認識簡單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相互位置關系,學生只有充分時間和空間觀察,才能生出新知,然后在教師的點撥下,以及在和同學的合作交流中得以提升。
引導預習一段時間后,教師便可適當放手了。這里的放手是給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可以讓他們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對于預習中遇到的疑難,要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和分析,不一定非要在預習時解決,發(fā)現(xiàn)問題才是預習的關鍵。因為有了問題,學習才有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少群.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前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J].試題與研究,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