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實驗小學龍江校區(qū) 林鳳珠
語文是小學課程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保證閱讀教學質量十分關鍵。傳統(tǒng)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大多采取灌輸式教學法,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普遍不高。新課程改革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為了更好地保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將群文閱讀模式引入課堂教學。通過確定議題,選擇不同的文章來開展閱讀教學,學生學習效率和積極性也會隨之提升,同時教學質量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證。
群文閱讀是一種全新的閱讀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群文閱讀模式時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學理念落后。傳統(tǒng)教學理念在我國應用時間比較長,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受到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對群文閱讀的認識依然停留在初級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開展群文閱讀的時候,教學流于表面,導致課堂枯燥,學生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普遍不高,影響閱讀效果。其二,群文閱讀課堂質量不高。要保證群文閱讀教學效果,教師還需要從議題、內容等多個方面進行合理選擇,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科學合理地選擇課堂任務以及閱讀案例,導致學生閱讀能力得不到鍛煉。同時部分教師教學經(jīng)驗不足,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閱讀興趣和積極性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其三,教師對群文閱讀的重視度不夠。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下,很多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群文閱讀的重要性。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時候,沒有真正將群文閱讀的價值體現(xiàn)出來,群文閱讀效果自然會受到影響,不利于群文閱讀的開展。
群文閱讀的引入是新課程改革的體現(xiàn),想要解決群文閱讀的問題,就需要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而這些原因包括學生方面的原因和教師方面的原因。其中,學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個人發(fā)展不均衡、閱讀能力欠缺等。學生由于受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家庭教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自身的發(fā)展會出現(xiàn)不均衡,加上學生本身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也不同,學生個人發(fā)展不均衡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而小學生年齡小,在這個年齡階段,很多東西都是處于起步階段,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時候,通常會抱著看熱鬧的心態(tài),態(tài)度不端正,閱讀能力局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算閱讀再多的書籍,也很難有大的收獲,自身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影響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開展的效果。教師方面的問題則主要體現(xiàn)在教研能力有限、閱讀教學目標定位不清晰等方面。當前,很多教師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因此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時候,教師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群文閱讀的開展需要教師重新對教材進行整理,做好合理備課。因此當教師教研能力不足的時候,就會導致課堂缺少針對性,影響閱讀教學質量。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的確定也是影響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確定群文閱讀目標時,不考慮學生的情況,而是將分數(shù)放在第一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功利性,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教師直接根據(jù)教材內容開展教學活動,課堂拓展性相對較差,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因此,教師引入群文閱讀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還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整理,增加閱讀的有序性。首先,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確定不同的主線和主題。其次,將文章相應地填充到各自的主題當中,同時選擇一些相關性比較強的內容,圍繞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增加閱讀的有序性,幫助學生開闊視野。
以風景類的文章為例,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時候,可以先將風景類的文章挑出來,然后進行組合,更好地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類似《西湖》《日月潭》《九寨溝》等,都可以劃分到這類主題當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描寫風景的方式,同時掌握風景類文章獨特的修辭手法與寫作手法。學生也能在閱讀文章時,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與情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受年齡因素的影響,很多都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開展群文閱讀的時候,就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群文閱讀技巧。首先,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確定群文閱讀的各個議題,然后找出一些文獻和文本,填充到相關主題當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散思考,形成科學、系統(tǒng)的閱讀脈絡,從而掌握更多的閱讀方法,更好地完成群文閱讀。
以《西湖》為例,教師可以將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描寫風景的文章引入課堂,然后讓學生進行對比討論,學生在對比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總結,不斷積累好詞佳句,同時學習更多的寫作手法。此外,為了鍛煉學生寫作手法的應用能力,教師還可以在完成主題群文閱讀之后,給學生布置課外寫作小練習,讓學生嘗試將學習的寫作手法應用其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技巧和方法的關鍵。因此,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時候,需要更加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設置一些針對性的問題,然后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讓學生主動學習和閱讀,同時利用問題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閱讀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會有極大提升,閱讀效果也會更好。
例如,在名著節(jié)選類文章的群文閱讀當中,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議題,挑選教材中相關的文章。為了豐富閱讀內容,教師還可以適當?shù)貜恼n外選擇一些文章進行補充。之后再將班上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群文閱讀,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更高,同時還能自發(fā)地去思考和學習,自身的主動性也更強,有利于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推行之后,各地區(qū)的教材都進行了改編,在新教材當中,教學內容大多以主題的形式組成單元。在這種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想要落實群文閱讀,就需要深入挖掘單元主題,以教材為中心,單元主題為基礎,整合和補充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閱讀文本,學習更多豐富的語文知識與閱讀技巧,實現(xiàn)深入閱讀,保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一般來說,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可以引入“五步教學法”,也就是先確定主題,再進行閱讀概覽,然后進行片段分享,再進行精彩解析,最后進行主題拓展。通過五步教學法,學生既能夠掌握更多的文章內涵,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閱讀教學方式,將其運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針對小學生來說,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需要更加重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問題為引導,將學生思維調動起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群文閱讀,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共性與特點。教師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群文閱讀問題情境的時候,一是要保證能夠激發(fā)認知沖突,讓學生有思考的熱情與積極性;二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可行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七顆鉆石》《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農夫與蛇》《田螺姑娘》之類文章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設計問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成為文章的主角,站在主角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通過類似“同學們想一想,在《農夫與蛇》中,你若是農夫會怎么處理?”“如果在生活中,你幫助了別人,但是又發(fā)現(xiàn)別人在背后說你壞話,你應該怎么辦?”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課堂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群文閱讀是新的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增加閱讀的有序性、做好科學指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深入開發(fā)單元主題、創(chuàng)設群文閱讀問題情境等方式,將群文閱讀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使語文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保證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