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教育也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在核心素養(yǎng)“學會學習”的要求中,明確提出學生要具有信息意識。線上線下教育的貫通,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技術的融合,逐漸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最為契合的教學模式。本文以“閱寫通”平臺為例,探究在語文“整本書閱讀”中信息技術、混合式教學對教學實踐的作用和影響,為語文“整本書閱讀”板塊教學探索深度學習之路。
“整本書閱讀”的前置學習設計,可以讓學生圍繞學習目標進行自主、開放式的閱讀,為深度閱讀和學習奠定基礎。前置學習核心目標是為學生不斷構建思維進階的臺階和思考模式。語文學科中的前置學習,不是簡單的預習,而是學生、教師具身學習的不斷深入和內(nèi)外延展,是“整本書閱讀”前有目的的自主探究,是指向學生深度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一種具身學習的方式和課程。
“閱寫通”平臺提供基于高中新課程標準的必修任務群設計和要求,以學科素養(yǎng)的視角組織線上教學,整合語言文字應用的不同場景,設計針對問題解決的完整學習過程,匹配不同的閱讀材料并有機融入閱讀學習活動中,提供各任務群單元教學設計案例,為教師基于平臺直接開展在線任務群教學提供支持。契合新課標、新教材、新課改的要求,為教師組織、學習“整本書閱讀”教學和名著閱讀,提供全過程、全場景的技術和內(nèi)容支持,包括閱讀指導、閱讀管理、讀中檢測、讀后訓練等。為個性化拓展閱讀提供傳統(tǒng)文化、時文時評、革命文化、走近名家、美文品讀、科普閱讀等專題閱讀資源。此平臺本身對繁蕪的網(wǎng)絡資源已進行篩選和聚合,教師在設計學生前置學習任務過程中,只需對平臺資源進行二次整合和布置指導,就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更聚焦,從而為“整本書閱讀”助力。
“整本書閱讀”讓學生從“單篇”理解走向“整體”理解,為形成系統(tǒng)思考、思維、價值觀而學。在“閱寫通”平臺教學資源板塊,有“整本書閱讀”的專用板塊。其中包括:鑒讀信息、伴讀內(nèi)容、教師參考、閱讀階段、讀后檢測題。鑒讀信息包括作者簡介、教師推薦理由、名家推薦理由、專題閱讀推薦書目;伴讀內(nèi)容包括閱讀目標、閱讀任務、閱讀建議、問題探究;教師參考包括教師使用建議、教師輔助教材;閱讀階段把整本書分階段進行問題引領和項目檢測;讀后檢測題包括閱讀題、寫作等不同方面對學生深度學習的評價。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與教師通過平臺進行溝通,并得到及時反饋。通過信息技術、網(wǎng)絡資源的整合及應用,“整本書閱讀”的深度學習、具身學習,可以真實地發(fā)生,喚醒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
一個人不斷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體驗具有時效性,如不及時總結歸納,這種學習經(jīng)驗就會不斷弱化、減退。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整本書閱讀”后的反思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以《平凡的世界》為例,學生在閱讀文本之后,還需完成以下文本的閱讀——
《早晨從中午開始——<平凡的世界>創(chuàng)作隨筆》(路遙);《<平凡的世界>對當代中國文藝的啟示價值》(閻晶晶);《路遙與<平凡的世界>》(厚夫);《路遙寫<人生><平凡的世界>的一些情況》(高建群);《變革時代農(nóng)民命運變遷的藝術寫真》(文小燈)。閱讀他人對文本的深度解讀,可以加深學生自身對文本的理解,達到反思和深度學習的目的。
“整本書閱讀”是讓學生核心素養(yǎng)、語文學科素養(yǎng)落地的較好途徑。在信息化時代,需要不斷去探索跟信息的關系與資源的整合。除了“閱寫通”平臺,將來還會有更多的信息平臺供教師使用。在信息化時代,信息素養(yǎng)的落實,跨媒介的深度學習,仍需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