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中學 袁 媛
眾所周知,高中數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進行課堂教學和課后練習,學生學到的僅僅是課堂上的內容,而不是深入數學的根源進行學習,這就導致一旦數學題目出現微小的改變,學生就可能束手無策,間接地導致了課堂教學質量不達標。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要學會轉變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科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如何更好地進行教學方式的轉型呢?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論述高中數學教學方式轉型的探索道路。
將數學學習應用于生活中,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能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學習數學并不僅僅只是學習數學公式、運算等等,如果僅僅抓住數字運算,在學習上就會產生困難,因為數字運算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背后的內涵豐富,只單單去記住其本質就是一件很大的工程,學習過程會相當痛苦,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乏味的感受,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貼近生活,將會大大降低學習數學的難度,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會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例如,教學指數函數y=ax(第一課時),在講“形如y=ax(a>0,a≠1)是指數函數”前,先演示一個與學生生活中接觸過的紙片對折游戲相關的計算題:一張厚度是0.1mm 的白紙,反復對折15次,厚度超過了身長2 米的人。學生在半信半疑中指出,這實際是求y=0.1×215的值,底數不變,紙對折一次厚度是0.1×2=0.2(mm);紙對折兩次的厚度是0.1×22=0.4(mm)……當對折15 次后,紙的厚度是:0.1×215=3276.8(mm),厚度當然超過兩米身高的人了(實際是難折15 次的)。底數不變,指數變化的函數有趣味性的例子很多,例舉如此一例引入課本內容恰到好處。這樣把數學教學融入生活當中,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本的知識,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離自己并不遙遠,是生活中處處能使用到的,這就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學數學變得更加容易。
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的信息資源,不斷利用現代技術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專注于數學課堂的學習。吸引學生注意力是學好數學的一個重要前提,現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運用新媒體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做好準備,充分發(fā)揮課堂每一分鐘的功效,讓學生期待上數學課。在利用新媒體的教學中,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聽課質量。
例如,教師在教學《幾何》時,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幾何圖形的旋轉等等,便于學生對各個圖形進行多方面的觀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新媒體的助力之下,帶動學生身臨其境感地知幾何圖形,從表面感知過渡到對圖形的描繪,由對課本的理解過渡到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加,不斷深入進行數學學習。教師扮演著導師、引路人的角色,更加突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斷合作交流。
在數學學習中,培養(yǎng)數學運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找出學生學習數學的亮點也是我們必須去注意的另一個方面。在教學中找出學習數學的亮點后,學生才可以從點到面展開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感受自身的進步與不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方式,把更好的課堂效果呈現給學生,給學生一個展現自己的良好環(huán)境氛圍。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背誦數學公式,在不斷地表述中,增加對數學公式的記憶并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例如,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對課堂的反應等,了解學生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并給予解答,知道學生的興趣所在,更好地給予關心和幫助。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利用課外時間幫助學生解答問題。數學的學習不單單局限于課堂的練習,更應該深入學生的課后實踐活動,了解課外數學實踐學習活動的樂趣,加深對數學學習實踐的印象。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明確目標,規(guī)劃好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實踐狀況去對應解決。適當創(chuàng)新與改進教學方法,把握好傳統(tǒng)教學向現代教學的轉型,合理安排數學實踐教學方式,讓學生輕松享受數學課堂帶來的樂趣。采用新媒體技術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發(fā)展,更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抓住機會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在教學實踐的轉型中,更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擴大學生的知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