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八一小學 葛素琴
現代教育理念在不斷地更新,在社會的影響下,學生的身心成長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學生的學習理念和思維模式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成長非???,學生處在成熟與不成熟的轉折點上,教師要加以正確而有效地引導,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
隨著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需要,教育技術和水平不斷提升,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思維上引導學生發(fā)展,教師的教學方式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性,從而能夠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
思考條理性是指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有一定的順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會出現漏洞,提高學生的思維縝密性。比如在學習解答題的時候,教師都會告訴學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驟來進行解答,尤其是在解決公式推理題的時候,更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縝密思維,提高解題的質量。在出現一種類型的題目之后,學生就會形成固定的思維,按照一定的條理進行作答,這樣學生的思維就不會出現漏洞,從而形成良好的做題習慣,降低做題的錯誤率。
例如:小明去商場買東西,他先用20 元買了4 本筆記本。已知一個文具盒的價錢是一本筆記本的3 倍,小明總共買了4 本筆記本和一個文具盒,請問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錢?利用條理性思維去分析問題,我們得首先計算出筆記本的單價:20÷4=5(元),這樣才能夠計算出一個文具盒的價格5×3=15(元),最終才能夠計算出總價20+15=35(元)。這樣一步一步地去解決問題,就不容易出錯。
對比剖析能力是希望學生具有一定的比較能力,在遇到相似的問題時,學生能夠具有區(qū)別比較的思維,能發(fā)現問題的根本區(qū)別所在,從而提高做題的質量。區(qū)別比較能力是學生能力提升的又一個方面,具備此項能力,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就會明顯得到改善。
例如,我們區(qū)分“除和除以”的概念,除就是后面的數除以前面的數,而除以是前面的數除以后面的數。在做題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認真讀題目,就會導致錯誤出現。又如,在高年級階段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求解和多邊形面積求解,如何才能正確理解這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區(qū)分它們的概念和解決方式,找到它們的不同之處,才能正確解決問題。首先找準觀察的角度,然后提取物體的特點,想象出對應的模型,最后總結歸納出相關的經驗。如在求五邊形的面積時,通常會將五邊形進行分割,看成是由幾個三角形的面積相加得出的,這樣把未知轉化為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更加容易。學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不斷地修正并完善最終觀察得到的圖形,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所以我們在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時,需要掌握不同的思維方法,形成自己對數學的認識和見解。
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是當代社會對學生提出的一個要求,也是教學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國家的發(fā)展需要的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小學開始,使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的自身能力也會得到提升,通過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和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是學生進步的重要因素,使學生能更好地應對問題,實現更好的突破和發(fā)展,這樣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效率才會得到很好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在課堂上共同分享,教師進行總結。這種形式能夠更好地啟發(fā)學生,使得學生具有競爭意識,有了競爭意識之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然也會提升。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解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fā),一種是利用公式來進行求解,另一種就是利用分割法。又如,為了讓學生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度”這個定理,老師給出了下列四組數據:①80°,50°,50°;②75°,75°,30°;③30°,60°,85°;④65°,65°,65°。老師先讓同學們動手畫出圖形,但是學生發(fā)現畫不出第三組和第四組的圖形,于是老師再帶領學生思考比較,最終得出結論。創(chuàng)新意識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獨立思考,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能逐漸提高。
總的來說,我們要通過新的教學形式不斷地挖掘不同學生的個性,點燃學生的學習動力,總結歸納學習經驗,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來完善自己的不足,這是小學高年級數學發(fā)展中需要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