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長壽實驗小學 李 麗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虛擬互動技術已經逐漸走入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給具身認知的教育理念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方向。虛擬互動技術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身體感知效果,給學生的學習以及具身認知理念的實施帶來了重要的推動力。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教學技能,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完善教學方法。實施新型數學課堂模式,使小學生在具身認知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內容。
具身認知是一種源于認知心理學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進行身體活動來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傳統的認知觀念將認知當成個人心智的抽象表現,具身認知理念的出現打破了原有認知的局限性,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身體活動來體會數學知識的意義。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體系更偏向于具象思維,如果一味地向小學生灌輸數學知識,會使學生出現無法理解的現象。在具身認知的理念下,教師引領學生通過課堂活動或者身體感知來進行學習,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積極影響。但是,教師需要對具身認知有正確的認識,避免出現只重視身體活動,使學生過于興奮而無法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的情況。
肢體語言是教學技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屬于具身認知理念的重要實施方式,適當地使用肢體語言能夠調動學生的情緒,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互動,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更加高效地交流。最簡單的肢體語言是眼神交流,通過與學生對視,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被肯定、被重視的感覺,更容易使學生融入課堂學習中。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較為抽象,學生無法在第一時間有效理解數學知識,當教師使用豐富的肢體語言來表達知識內容時,能夠使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肢體語言的使用還能對學生的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折線統計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改變以往只用圖形表示折線圖的方式,利用具身認知的理念實施數學教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用手指來描繪出折線統計圖的走向,并在轉折處稍微停留,使學生能夠記住折線統計圖的繪制要點,更好地理解折線圖的意義與特點。
游戲教學法是完全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的教學方法,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娛樂需求,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使用游戲教學法時,教師要制訂合理的游戲規(guī)則,避免課堂出現混亂的狀況。在數學游戲中,學生的肢體可以得到充分活動,能夠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游戲中,學生需要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和合作,能夠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綜合能力以及情商水平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球的反彈高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加課堂游戲,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學習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校園里進行“拍球游戲”,分別拍打籃球、乒乓球以及網球,根據球的反彈高度來判定最終優(yōu)勝者。在拍球游戲中,學生能夠發(fā)現球類的彈性程度是不同的,教師要求學生分別記錄拍球高度,分析不同球類的反彈程度。通過拍球游戲,學生對球類反彈程度有了更好的理解,對不同球類的特點也有了重要認識。
虛擬互動技術是指學生可以根據電視或者電腦屏幕中所展示的動作進行相應的活動,進而達到完成游戲活動的目的。這一類高科技教學模式的引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選取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闖關游戲,讓學生根據屏幕指示來完成數學學習活動。在未來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虛擬互動技術將逐漸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提升小學生的綜合數學水平。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肢體動作對學習產生的作用,使得數學課堂缺乏應有的活力。肢體語言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但是很多教師只是下意識或者僅憑自身經驗來做出肢體動作,給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帶來影響。在具身認知理念提出后,教師開始注重學生身體活動的重要性,力求通過身體活動來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將枯燥的數學課堂逐漸變得更加情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