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摘 要:我國的古詩詞凝聚著古代人民的勤勞智慧、文化修養(yǎng)、自然風光……進而形成一種偉大的中華文化底蘊。承載、傳誦著幾千年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風貌,不斷地哺育著中華兒女的成長,形成了我們偉大祖國的文化命脈。如何把古詩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程度上來,讓學生從小就熱愛古詩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古詩,繼承傳統(tǒng)文化和精神文明,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古詩詞的人文內(nèi)涵及審美價值,這是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教法研究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勤勞智慧、文化修養(yǎng)、自然風光……進而形成一種偉大的中華文化底蘊。它承載、傳誦著幾千年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風貌,不斷地哺育著中華兒女的成長,形成了我們偉大祖國的文化命脈。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通過古詩詞教學對小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對于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我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把古詩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上來,讓學生從小就熱愛古詩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古詩,繼承傳統(tǒng)文化和精神文明,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古詩詞的人文內(nèi)涵及審美價值。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這一問題。
一、誦讀古詩,理解其義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中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蔽覈未骷姨K軾也說道:“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作為古詩需要多讀,只有多讀、熟讀,才能夠理解其義。因此,教者要引導學生多讀熟讀,善解其意。
1.激發(fā)誦讀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覀儽仨氁鰪妼W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古詩具有音樂感(韻律、和諧音調(diào)、抑揚頓挫、平仄交錯),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激發(fā)他們的誦讀潛在能力,營造一種和諧、民主、愉悅、快樂的朗讀氛圍。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評價應該運用鼓勵的手段,尊重學生的朗讀,特別是對那些朗讀比較差的學生,不能諷刺挖苦,而是要委婉地指出他們的不足,讓他們感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要面向全體,讓朗讀優(yōu)秀的學生幫帶朗讀較差的學生。要開展一些能夠促進朗讀教學的活動,比如,詩歌朗讀大賽、背誦詩歌比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讀熱情。采用多種朗讀形式促進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例如,單獨朗讀、二人對讀、分小組讀、男女生分讀、師生賽讀、配音朗讀等等,通過各種朗讀樣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樂趣貫穿到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朗讀,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進入到自覺誦讀的狀態(tài)中,深深地被詩歌的美吸引住,陶醉在詩歌美妙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激發(fā)了他們的朗讀欲,自覺地感悟到了詩歌的內(nèi)涵,領略到了詩歌的偉大與神奇。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要想讓學生學習好古詩就要養(yǎng)成從小喜歡學習古詩的習慣,只有形成了習慣才能夠自覺地去朗讀、體味、咀嚼、感觸和欣賞,從中享受到它的內(nèi)在美。一是讓學生能夠正確而標準地朗讀古詩,做到不丟落字,也不添字,不破句讀,練成讀音準確、發(fā)音洪亮、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效果。二是達到眼、心、口統(tǒng)一步調(diào),使他們不斷提高靈感性。三是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只有通過持久的訓練和堅持才能夠真正培養(yǎng)出愛好古詩、學習古詩、欣賞古詩、能寫詩歌的能力來。就像清朝孫洙所說的那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p>
二、引領學生,走進情景
1.詩歌都是通過意象來體現(xiàn)的
也就是通過景象和物象來表達作者的意旨,因此,我們做到真正地了解詩歌的內(nèi)涵,就必須把握詩歌的意象,也就是要走進詩歌的情境中,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情景里。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抓住詩歌中的重點詞,理解詩歌的境界,進而達到理解詩歌的意旨。比如:在學習《小池》一詩的時候,就要抓住詩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兩句,就會清楚地看到美好春天到來,是一種多么美好的景象??!進而表達出詩人觀察的細膩、用詞的精練。因此,只有抓住這樣的詞句才能更好地了解詩歌的意旨,也能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學好詩歌的重要條件,因為詩歌具有審美性,它靠語言的凝練濃縮了語言的高度表達力,具有跳躍性,它的內(nèi)在美需要欣賞者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升華到令人陶醉的意境美。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去發(fā)揮自己的主觀想象力,達到真正地學好詩歌的目的。比如,我在執(zhí)教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一詩的時候,就是讓學生去注意對“人家、紅葉、山路、云彩”等意象的挖掘,從而看出一幅壯美秋天的畫面。我通過多媒體把這些美景都展現(xiàn)在屏幕上,學生由此增強了對詩歌的理解。
總之,對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還有很多的方法。限于文章的篇幅只談這兩個方面。不管怎么樣教學都要把握詩歌的特征來強化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詩歌,從中得到美的享受,促進古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