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反思PBL的內涵,對照PBL普適設問原則和當前金融PBL主流做法,分析了PBL模式設計金融課程教學的重難點,并據(jù)此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PBL;問題導向;金融教學;課程改革
一、PBL的內涵反思
Problem-Based Learning,直譯過來就是基于問題的學習,是旨在將復雜的實際問題用作促進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的工具,而不是直接陳述事實和概念。PBL現(xiàn)在多被稱作問題導向教學法,而我卻認為這種叫法與PBL的核心理念有所偏差。和基于問題不同的是,問題導向更具功利性。而PBL所倡導的是促進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溝通能力的發(fā)展。換句話說,基于問題相較于原先提出的問題最終是否得到解決,更在乎學生于解決問題過程當中心智的啟發(fā)。這便是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
二、PBL的問題設置
PBL的問題設置是否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guī)則呢?Duch, Groh和Allen認為雖然核心問題會因學科而異,但只需一點創(chuàng)意,任何學科領域都適用PBL,并列出了一些普適原則:能激發(fā)學生對概念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應要求學生做出合理的決定并為之辯護;能將其與前置課程、知識關聯(lián)并納入內容目標;如果用于小組項目則需要一定程度的復雜性以確保學生必須共同解決;如果用于多階段項目,則問題的初始步驟應該是開放式的,并吸引學生投入到探究問題當中去。
三、PBL的重點難點
(一)把握內涵
對內涵把握的偏差往往源于對舶來品概念的趨之若鶩,所以也出現(xiàn)了不少流于形式的PBL模式教學設計,其根本上并沒有跳出傳統(tǒng)課堂的思維禁錮。通過文獻的查閱,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金融老師在運用PBL做教學設計的時候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將其用作課程教學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選取課程知識體系中一個非常具體的知識點,如中國存不存在三元悖論。以這樣的問題進行設問,然后將學生分小組討論、成果展示、學習評價等等。先暫且不說問題設置的好壞,就其分組的必要性以及單憑一個簡單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究竟能不能支撐起PBL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標都非常值得商榷。所以,對PBL內涵的深入學習和正確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這需要老師有根植于內心的求變,無需提醒的求是,以教學實效為前提的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二)設置問題
雖然Duch等人在《基于問題的學習的力量》中列出了具有普遍適用性的設問規(guī)則,但經(jīng)濟問題不像自然學科問題那樣可以通過實驗等方式快速得到驗證,而已經(jīng)得到驗證的經(jīng)濟問題又不能稱得上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這就給PBL模式運用于金融課程教學設置了一個很大的障礙。于是乎,我們得以看到有的老師以PBL的模式呈現(xiàn)出了一場非常棒的案例教學,因為他的問題是海南銀行為什么倒閉;我們也能看到有的老師以PBL的模式把期末考試綜合問答題搬到了教學現(xiàn)場,因為他問的是我國貨幣政策前瞻是寬松、緊縮抑或中性;更有甚者把PBL模式實施成了小型學習互助組,主要成效竟然是以結對共建的方式提升學習成績。顯然,這些做法都不符合Duch的通用規(guī)則。
(三)編寫指引
在指引當中,要盡可能的明確以下問題:問題的構成;完成的時間;已知的信息;后續(xù)的信息;學生的資源;最終的成果。這一步中最關鍵也是最困難的在于確定學生的資源。大部分老師和學生存在代際差異,而PBL恰恰又強調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可獲得的學習資源。當前,許多學生習慣于將自己的學習資源限制在網(wǎng)絡。因此,如何引導學生使用圖書館也成為了老師們的難題。
四、PBL的問題分析
(一)把握模式內涵,破解思路障礙
在拿捏教學設計時尤其需要注意PBL的實效性,在設計教學時要注意將核心問題的“引”和教學形式的“拉”有機結合,讓小組協(xié)作體現(xiàn)出真正的作用。然而,金融課程,尤其是核心基礎課存在“難”、“雜”、“遠”和“熱”等特點,很難做到這一引一拉。破解這一難題需要降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能把宏觀層面概念轉化為微觀層面實踐的合作企業(yè)了。例如金融學基礎這門課,要打破原有固化教學框架,通過具體的情境設置,如是否給一家企業(yè)貸款為驅動問題作為PBL教學模式的開端。但是很顯然,如果沒有合作銀行的支持,那么學生最終的成果只能是紙上談兵,而問題本身也就變得不那么開放了。如此一來,學習仍然只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概念的組合和轉移,只不過是由老師口述變成了學生自學,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探究大打折扣,且偏離了實際問題的設計自然也就背離了PBL的宗旨。
(二)重塑教學內容,捶煉驅動問題
PBL是系統(tǒng)的,而不是孤立片面的,因此真正要達到實施教學目的應該要重構課程的知識結構體系,使得新的知識結構完全適應待解決的問題??梢試@驅動問題使用先歸納在演繹的方法,即先抽象后具體來進行邏輯構建知識體系。以國際金融課程為例,可按照衡量工具運行背景、框架、國內政策搭配及國際政策協(xié)調等模塊重構教學內容,再按照設置的具體驅動問題,如是否在當前情況下應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來對抗匯率風險,那么對照列出知識點清單:匯率、市場風險、國際資本流動、國際收支平衡,甚至還要包括跨課程的貨幣政策等。
(三)做好學情分析,編好教學指引
基于問題的學習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漸進運動,特別是約翰杜威(John Dewey)的信念,即老師應通過呼吁學生的自然本能進行研究和創(chuàng)造來進行教學。換句話說,問題的設置不是老師的興趣點之所在,而是學生的興趣點之所在。做好PBL的學情分析并不容易,主要難在如何將學生個性差異化的興趣點規(guī)整,這就需要老師的課前做好鋪墊,在統(tǒng)一學生思想上下足功夫。其次,老師除采用交互性、共享性好的教學平臺來滿足學生教學資源的獲取需求外,還應當多鼓勵學生采取非網(wǎng)絡方式獲取學習資源,以消除碎片化知識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以此為基礎編寫明確詳盡的教學指引。
參考文獻
[1]梁麗麗.PBL教學法在金融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知識經(jīng)濟,2019(18):131-132.
[2]梁鍶.PBL教學模式在國際金融課程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02):199-200.
作者簡介:余楊昕(1989.1——)男,漢族,湖北省孝感市,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財經(jīng)學院 講師,碩士,主要從財會金融域研究設計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