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鳳飛
【摘要】優(yōu)秀的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具有語言簡練、意境優(yōu)美等特點。讓幼兒從小接受中國古典詩詞的熏陶,既能促進幼兒口語的發(fā)展,增強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又能陶冶幼兒的情操,促進人格的健全發(fā)展。作為幼教工作者,能夠運用靈活多樣的古詩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厚實的文化積淀,對幼兒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幼兒;古詩詞教學;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3-0125-02
Talking about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hildren'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Xinzhou Kindergarten,Industrial Park,S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DUAN Fengfei
【Abstract】Excellent ancient poetry is the cultural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ise lan‐guage and beautiful artistic conception.Allowing children to accept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an early age not only cam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poken language,enhances memory and creativity,but also cam cultivates children's sentiments and promotes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As a kindergarten worker,it is possible to use flexible and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of ancient poetry,and let them study happily,leaving a thick cultural accumu‐lation in their young heart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growth of young children.
【Keywords】Children;Teaching ancient poetry;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讀詩使人靈秀?!惫旁娛侵袊糯幕械蔫裁髦?,短短幾行字,卻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的情感意境。
一、精選古詩教學內(nèi)容,因材施教
1.首選內(nèi)容短小精悍、言之有物的作品。有些詩歌,篇幅短小、文字淺顯、明白如話,非常適合幼兒閱讀。如《詠鵝》這首詩,全詩共18個字,便將白鵝游水時悠然自得的神態(tài)和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除了有關小動物的詩詞,如杜甫的《絕句》、羅隱的《蜂》等;還有描寫大自然秀麗的詩詞,如虞世南的《詠風》、賀知章的《詠柳》等。這些自然景色貼近幼兒生活,幼兒在欣賞時會感到言之有物。
2.可選擇富有一定情節(jié)或童趣的作品。詩詞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對幼兒來說倒是次要。因此在選材上,要盡量選擇有情節(jié)、有童趣的詩詞,以引起幼兒的共鳴。如岑參的《戲問花門酒家翁》,勾勒出道旁榆錢初綻的春色和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畫面,富有童趣的詩詞,很容易激起他們的興趣并參與其中,而樂此不疲。
3.也可選擇抒發(fā)真、善、美情感的作品。無論童叟,人類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與生俱來。不管是自然界的美景,還是人世間的真情,都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幼兒在欣賞古詩《游子吟》中,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出發(fā),更好地理解了詩中母親深夜挑燈為游子縫衣的深情,激發(fā)幼兒愛媽媽、報答媽媽的情感。
二、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育環(huán)境
1.在自然環(huán)境中學古詩。大自然中四季交換,在春天遠足活動中,結(jié)合賀知章的《詠柳》,可以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是誰把這細細的柳葉裁剪出來的呢?”幼兒邊觀察邊思考,感受春天萬物復蘇,柳樹發(fā)芽的景象。幼兒通過看看、玩玩、想想、念念,學得輕松愉快。
2.在正規(guī)教學活動中學古詩。在正規(guī)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將古詩與主題內(nèi)容相結(jié)合,既豐富了幼兒的文化知識,又拓展了幼兒的認知經(jīng)驗。同時,在教學中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摒棄教師串講詩意、幼兒背記的傳統(tǒng)方式,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相結(jié)合。
3.在日常生活中學古詩。幼兒的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之中,在午餐、散步、游戲等環(huán)節(jié),處處可以滲透古詩的教育作用。如就餐之前背誦《憫農(nóng)》;散步時,吟誦李嶠《風》等?!碍h(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為此,可以在班級創(chuàng)設良好的古詩環(huán)境,將古詩滲透在游戲之中。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古詩教學方法
陸游教育兒子時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同樣想讓幼兒學好古詩,必須在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除了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還需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1. 將古詩詞內(nèi)容與故事相結(jié)合。對于許多敘事寫人的詩詞,在幼兒欣賞前,可先將詩歌內(nèi)容編成一個小
故事講給幼兒聽。在編故事時,注意把詩中難理解的詞變成通俗易懂的口頭語言,并補充詩詞之間省略了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聽完故事,幼兒理解了古詩的背景和內(nèi)容,便于吟誦和記憶。在學完古詩以后,引導幼兒將古詩編成小故事,展開合理想象。
2. 畫中學詩,詩中作畫。所謂“詩是無聲畫,畫是有聲詩。”生動有趣的圖畫能夠在幼兒想象的基礎上,直觀形象地表達詩詞內(nèi)容,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如在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我便借助了多媒體動畫, 將人物與環(huán)境結(jié)合呈現(xiàn),這首詩便流淌在唯美的動畫里。在教學過程中,幼兒理解古詩內(nèi)容后,還可以讓幼兒借助畫筆,將詩中描繪的情境簡單地勾勒出來。
3. 反復吟詠,品味古詩的意境美。幼兒學古詩遵循著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幼兒在充分感知詩歌的基礎上,通過誦讀,在頭腦中想象,逐步形成詩歌所表達的整體形象。感知階段過后,情景交融,幼兒便逐漸產(chǎn)生對詩歌的理性認識。幼兒對古詩的誦讀不排除機械記憶,但也要注意在此基礎上,運用多種方式促進幼兒的理解。如教師可以配樂范讀,重現(xiàn)古詩旋律,表達出詩歌所蘊含的情感,讓幼兒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還可讓幼兒通過分組讀、集體讀、接龍讀等方式不斷朗讀,循序漸進地悟出詩中的深層涵義。
4. 情景再現(xiàn),加深古詩詞的理解。古詩教學中,還 應注意教師引導與幼兒自主學習相結(jié)合。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可以請兩位幼兒分別扮演長者與童子。在情景表演后,幼兒還可以自由發(fā)揮,將古詩內(nèi)容續(xù)編得更加完整。除了動作、語言的表演,還可以將音樂滲透其中,將節(jié)目投入幼兒的游戲之中。
5. 利用文字、圖畫、錄音等,鞏固古詩詞內(nèi)容。兒童時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將來能內(nèi)化成自己的智慧。可以將古詩刻錄在光盤或磁帶上,在飯前、餐后播放; 也可以將古詩文字、圖片貼在活動室的角落,讓幼兒隨處可觸,及時鞏固。
幼兒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幼兒為主體,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切忌“填鴨式”教學和小學化傾向。同時,還要針對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感知,使其體會詩中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意蘊,日積月累,塑造其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伍心銘. 唐詩三百首鑒賞[M]. 時事出版社,2004 .
( 責 編 楊 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