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宏
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 蘇州 215100
2019年12月以來,中國和全世界都遭遇了新的挑戰(zhàn)。隨著全面防控的發(fā)展,在防控期間,如何生活和學習成為廣大家長和學生的痛點。按照防控的要求,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進行自我隔離,通過大家的自我犧牲,換來了安全與穩(wěn)定。同時學生們如何在防控過程中理順自己的學習,成為教師們的心頭大事??紤]到全國家長們的心聲,通過教育部安排,全國中小學都居家進行了遠程教育。2020年2月到4月,通過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和一線教師的努力,大家克服了新技術學習的困難,給防控期間的學生帶來了新學期的知識。
通過這2個多月的在線學習準備和實施過程觀察,從整體形勢上看來,在線教育的形式主要集中在錄播和直播兩種。這兩種形式成為了目前的主流在線教育方式的原因是長期實踐后學校和社會選擇的結果。錄播是連接了過去和未來的在線教育方式,錄像作為最早的公開課展示形式,在中國教育屆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技術非常成熟的同時教師們也是身經百戰(zhàn),非常熟悉。錄播可以結合現(xiàn)在和未來的網絡平臺進行廣泛傳播。直播是互聯(lián)網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一種非常靈活和有優(yōu)點的在線教育方式,但是缺點也非常明確,需要網絡基礎平臺和學生硬件條件。本篇文字主要從中職機電專業(yè)對在線教育形式談談自己的想法。
網課,是網絡課程的簡稱,主要是利用互聯(lián)網將教師的形象、語言、動作等傳播給學生的形式,是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課是一種具有共享性、互動性等基本特征的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手機、計算機等平臺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遠程觀看學習。教師通過網絡上傳教學視頻,不但是教學工作者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一個手段,而且是隨著網絡技術的信息化而促進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目前,錄播網課已經在中國教育屆廣泛重視和傳播,錄播網課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校園教室課堂學習,而且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的共享性、重復性,打破學生固有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重復學習。
網課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之一,相比于傳統(tǒng)的課堂傳授教學模式擁有著其顯而易見的特點。加上這二十年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信息時代的異軍突起,網課已經逐漸擁有了屬于自己和在教育事業(yè)中一些獨特的優(yōu)勢。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恰逢新冠病毒的疫情,基于網絡課程已有的發(fā)展平臺和發(fā)展基礎,網絡課程的作用將大概率影響普通中小學甚至整個教育學領域在國家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網絡課程正在推動著國家普及教育、高等教育等行業(yè)向多樣化、信息化、普及化、社會化的多元化方向轉變發(fā)展。
從教育的初衷來說,網絡課程教育切合了義務教育的宗旨。普及教育,通過網絡課程的充實,完全有可能將優(yōu)秀的教育內容做成標準課程,讓所有有條件的義務教育學生從中獲益。通過江蘇省2個多月的中小學網絡課程的實施,目前可以看到,各個市從召集到準備到實施,速度很快,經驗也很豐富。中小學課程在1周內就做到了語文、數(shù)學、外語的錄制,這是非??上驳?。
從目前的發(fā)展趨勢來說,江蘇省努力統(tǒng)一推廣了在線教育平臺鳳凰教育。同時各個學校的在線教育平臺百花齊放,各個學校借助公開的網絡平臺也充分積累了網絡課程教育經驗,通過不斷的實踐,培養(yǎng)了一大批熟悉在線教育的教師。這都是在線教育的優(yōu)勢所在。
靈活性是網絡課程的一大優(yōu)勢。它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的空間和時間局限性,尤其在疫情期間,作為課堂教育的有益補充,成為公立教育的絕對主流選擇。錄播課程教育利用最靈活的方式,隨時隨地,讓所有中小學生受益。網絡課程不止方便了學生,還方便了家長,家族可以靈活的利用自己的下班時間,陪伴和督促學生進行高效率學習,同時也增進了親子關系。
在這次全國最大的在線教育實施過程中,各個市集中了優(yōu)勢力量,把最優(yōu)秀的師資和最新的資源整合到一起,各個學科的優(yōu)秀教師網絡互相研討、定課題、定重難點,確定直播和錄播的內容,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了全新的配套教學資源。廣大中小學生利用課本、利用各個學科的網絡課程,學習新的知識。為廣大焦急的家長帶來了最關心的學生學習解決方案。
通過這次網絡課程的實施,基礎教育工作者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今后可能出現(xiàn)的各類類似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和建設計劃。
網絡課程在信息化社會有眾多優(yōu)點,為什么不作為基礎教育的主流呢?是因為傳統(tǒng)課題教育無法被網絡在線教育替代。網絡課程教育是有其局限性的。
就目前基礎教育學生而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上自主學習能力、自覺性都比較差,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這是學生的生理條件決定的,一旦學生在沒有教師、沒有家長陪伴約束的情況下,廣大中小學生是無法獨立進行網絡課程的學習。因此,網絡直播課程才有了大力發(fā)展的理由。但是在直播過程中,教師管理學生的能力在削弱,教師從技術角度來說很難關心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學生和教師隔著屏幕進行學習,學習的重點難點都很難進行交流。所以在網絡課程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的自覺性和家長的重視,才能保證網絡課程的有效性。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人的發(fā)展是內因與外因的結合。只有兩者協(xié)作,學生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一個班級的學生根據家庭情況、先天智力、環(huán)境的不同,各自的發(fā)展也不同,有些學生學習快,另外一些學生學習慢些。網絡課程不論錄播或直播,都很難兼顧眾多學生的學習進度。這也是課堂教育中的難點,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公立教育部分也很難解決這個問題。目前眾多網絡平臺推出了1對1的網絡直播教育,可以進行有效的教育補充。
基礎學科比較容易進行網絡課程教育,基于中小學主要科目語文、數(shù)學、外語,這些課程內容固定、素材積累多,重點學習的是簡單理論和記憶的內容,容易進行課程的錄制和直播。但是在高中階段和中職教育階段,學科的差異性大,以物理、化學為例,教學內容現(xiàn)象多,難以講述。內部關系反應等無法通過視覺直觀學習,要通過大量的實驗和模擬計算等進行學習,這個過程在網絡課程中很難講深講透。在中職階段的課程更加難以標準化,例如機電專業(yè),專業(yè)課程范圍廣,難度大,大都需要軟件模擬教學和實踐訓練教學,在網絡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實踐條件不具備,是很難深入學習。很多專業(yè)課程,直接看書和看網絡課程進行學習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體驗、實踐、感知學習。這些實踐、直觀教學是線上教學難以替代的。
直播和錄播課程是在線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隨著科技及手機APP的發(fā)展,兩者有融合的趨勢。以目前主流的APP而言,現(xiàn)在都有直播回放功能。這兩者目前是在慢慢融合,我相信隨著教育教學理論和信息化科技的發(fā)展,最終隨著硬件、軟件的發(fā)展的突破會讓我們突破現(xiàn)有的教育教學方式。
以大家都熟悉的企業(yè)微信為例子,企業(yè)微信集合了微信的留言、文字交流的功能,同時增加了會議功能,隨著疫情的發(fā)展,我相信很多人已經對網絡會議非常熟悉了,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直播交流。以這個例子為討論,直播教育優(yōu)點非常明顯,首先硬件比較易得,大部分人人手一機。其次網絡已經在大中小城市普及。再次,軟件操作相對比較簡單,以目前大部分中小學生的手機操作經驗和水平,能進行投票、作業(yè)、回放等等操作。這些優(yōu)點在這次疫情期間,讓很多軟件脫穎而出,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錄播與直播有本質的不同,錄播是以教師為主角,以教學內容為重點的呈現(xiàn)方式。在教學思路中偏向傳統(tǒng)教育思路,在教學設計中容易達成,錄制方便、便于后期制作等。直播的重點在與交流,突出點是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管理。但在現(xiàn)實教學實施過程中,錄播優(yōu)點是方便準備、學生便于重復學習,只要家長配合到位,效果是有保證的。直播則不同,直播目前在公立教育中比重低,從準備的角度來說,教師準備直播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你很難控制教學的整個過程,直播軟件的操作對教師而言是新鮮事物。在這次疫情期間大家在網絡上已經看到了很多直播過程的困難。比如有教師抽煙而導致直播被封,有因為誤操作導致教師端無聲音等等。這些都是軟件直播過程中的問題,需要教師進行大量的實踐才能有效解決。
本次防控期間,個人也準備了一門網絡課程的教學任務,在整個16個課時的PLC技術教學過程中,結合上級要求和個人思考,采用了錄播教學課程和直播作業(yè)答疑2個部分組合。根據PLC技術課程的學科特點,PPT教學比較方面,但是指令難于理解,所以在教學上采用了錄播的方式進行,錄播過程便于教學設計和過程可控,但是在課中反饋和課后習題反饋上是有問題的。所以結合錄播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約定交流時間,在錄播課程學習后,通過企業(yè)微信與學生進行直播答疑和作業(yè)問題答題,方便回復學生的問題。這樣結合兩種網絡課程的教育教學方式,結合優(yōu)點減少缺點,完成了這次特殊的教學過程。
在這次教學實踐中,個人有以下的體會,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不會因為信息化科技的發(fā)展而有本質的變化,教師要在信息化發(fā)展過程中學習軟件的優(yōu)點,不斷集合優(yōu)點發(fā)揮教育優(yōu)勢,減少教學過程中的缺點,讓學生在家中也能進行機電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同時應該關注困難家庭學生的學習情況。相信大家通過這次防控期間的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在今后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會有所思考,不斷學習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