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軍
太原理工大學現(xiàn)代科技學院學生工作部,山西 孝義 032300
目前,課堂教學依舊是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應首先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讓學生對思政課激發(fā)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思政教師產生親近感、認同感,更好地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
與母體高校的大學生相比,獨立學院大學生學習能力普遍偏弱,且學習主動性、自覺性偏差,必須在思政教育中注重因材施教。然而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課多是由代課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單方面的講授,在獨立學院大學生看來,這只是對他們進行枯燥的說教,很難提起學習興趣,具體表現(xiàn)就是課堂上抬頭率偏低,一些學生上課時玩手機、打瞌睡、竊竊私語,課后則認為思政課太乏味、沒意思,對自己沒幫助,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必然大打折扣。如何確保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需要每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要讓學生在思政課上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必須激發(fā)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關鍵就在于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
大學階段是每個青年學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與母體高校大學生相比,獨立學院大學生普遍在入學后存在迷茫心態(tài),缺乏明確的人生規(guī)劃,進取心不足。另外,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活躍,更容易在這個網(wǎng)絡便捷、資訊發(fā)達的時代,輕松了解到各種“新鮮事物”,癡迷于追星、戀愛、自我打扮、追逐潮流,特別是在面對網(wǎng)上的多元思潮與外來文化時,戒備心不足,很難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蝕。這必然為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需要積極應對。只有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才能充分發(fā)揮出思政課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魅力,有效解決大學生的疑難困惑,端正理想信念,明確人生目標,更好地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為將來擔當起時代使命打好基礎。
教材是思政課教學的基本依據(jù),目前高校思政課教材為國家統(tǒng)編教材,對獨立學院大學生來說,教學內容難免存在針對性欠缺的問題。一是教材內容偏向理論性,多是告知學生應該怎樣做,單純的進行說教,很少充分考慮到獨立學院大學生的自身特點和需要,不僅讓學生學起來過于吃力,而且感覺枯燥;二是思政教材內的一些內容,學生在高中就已經(jīng)接觸過,不少學生會有“為什么又要學一遍”的困惑;三是教材一些內容與現(xiàn)實之間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無法緊貼當下獨立學院大學生關注的新的社會熱點、校園生活易呈現(xiàn)的問題,對解決人際交往、戀愛、心理健康、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學業(yè)挫折等學生身邊的現(xiàn)實問題缺乏具體指引。獨立學院大學生多對理論闡述不感興趣,而是更愿意關注現(xiàn)實,面對教材中的理論內容,難免認為有鴻溝,產生不愛看、不愿學的心態(tài)。必須由思政課教師在緊扣教材內容的基礎之上,處理好理論與實際的關系,在課堂上結合具體實際將理論知識講授到位,這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數(shù)獨立學院思政課教師來源于外聘教師、母體高校教師、自有教師這三類。外聘教師多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但往往是為了完成獨立學院安排的工作量,往返于自身所屬高校與獨立學院之間,對獨立學院的歸屬感較弱,課后幾乎與學生沒有見面交流的機會,師生之間很難形成較高的親密度,談不上有親和力;母體高校教師具有較高的職稱,但多數(shù)承擔著母體高校的教學科研任務,且他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多為一本學生量身打造,很難針對獨立學院大學生來改變授課方式,特別是遇到獨立學院大學生課堂紀律表現(xiàn)較差的情況,批評言語中難免會將獨立學院大學生與母體高校大學生進行比較,學生往往會對批評自己的教師敬而遠之,必然削弱思政課的親和力;自有教師普遍剛從高校畢業(yè),授課經(jīng)驗不足,自身對思政教育的認知有限,多采用傳統(tǒng)的我講你聽教學方式,甚至照本宣科。這些教師多數(shù)較為年輕,存在知識儲備不夠、時政熱點挖掘不深的問題,對互動教學的自信不足,擔心學生課堂上問倒自己,難免排斥學生的提問,不愿意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學生必然對思政課產生高冷、嚴肅、不吸引人的印象,課堂上便會出現(xiàn)“你講你的課、我干我的活”的現(xiàn)象,失去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
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多采用較為寬松的教學管理模式,一是授課普遍采用大班制,幾個班的學生合在一起上課,教師在課堂上面對百余學生授課,更像是“大水漫灌”式的灌輸,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的感受。而且較大的教室空間也不利于思政課親和力的培育,部分學生覺得教師注意不到自己而曠課,造成大班制下的到課率偏低;二是思政課的氛圍偏松,一些思政教師對個別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采取容忍、姑息態(tài)度,只要不影響課堂秩序,很少刻意去制止;三是思政課的考試要求寬松,教師往往會在考前劃定重點復習內容,學生便會認為,自己只需要考試前記一記、背一背,就可以及格,很少再去關心平時的思政課學習是否有收獲。
目前,國內獨立學院已經(jīng)開始進入新一輪的轉設期,對獨立學院的師資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這就要求學院必須把自有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盡快提上日程,重視對思政教師的培養(yǎng)。特別是新時代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提升,對獨立學院思政課教師的學術造詣和理論修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思政課的具體理論,還要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養(yǎng)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能在授課時把課本上枯燥的基本原理轉換為課堂上生動的淺顯道理,讓學生聽得懂;不僅要充分關注時政新聞、社會熱點,還要及時了解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做到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把鮮活的事例闡述到一定的理論高度,讓學生有收獲。學生在思政課上聽得懂、有收獲,才會認為思政課對自己有吸引力,進而會把思政教師當成自己的“良師”。
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活躍,與母體高校的大學生相比,他們更加渴望自己被認同,渴望自己的想法意見被關注,渴望自己的疑慮困惑被回復。因此,思政課教學要充分尊重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個性與需求。在教學方式上,盡量避免空洞理論說教,多用引導、啟發(fā)的方式,善于用多媒體教學,用簡單的圖片、漫畫等學生樂見的形式,既吸引學生注意力,又直觀表達出思政教育理論觀點。同時,要轉變思政教育理念,思政課教學不能只注重傳道授業(yè),而應把重心放到解惑上來,讓學生把思政課堂當成是消除思想困惑與疑慮、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的平臺。要在課堂上留出專門時間用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鼓勵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社會現(xiàn)象、身邊問題相結合,提出自身存在的疑問,培養(yǎng)學生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授課教師對于課堂上一時無法回答的問題,可以留在下次課堂上來解決,這樣學生必然對下一堂思政課產生期待。學生在思政課上能思考、能解惑、有啟迪,便會認為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有關懷,從而對思政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會把思政教師當成自己的“益友”。
獨立學院應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氛圍。一是在做大做強思政教師隊伍的基礎上,適當縮小課堂學生容量,讓授課教師能更好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為思政教育從面向上百學生的“大水漫灌”轉到針對每個學生的“精準滴灌”提供條件;二是在轉變思政教育理念的同時,鼓勵教師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導向,探索更加合理的思政課考評方式;三是要建立思政教師交流機制,注重發(fā)揮思政教師團隊的智慧和力量,相互學習和分享教學經(jīng)驗,同時交流學生比較關注的社會熱點、思想問題,共同為學生尋找答案、消除困惑;四是要在尊重國家統(tǒng)編教材的基礎上,組織思政課骨干教師,針對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專業(yè)實際、個性特點、成長需要,讓教材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形成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大綱與要點,有效改進思政教材對獨立學院大學生過于理論化的問題,讓學生覺得思政教育更加平易近人。
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提升,關系著獨立學院大學生身心健康、關系著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成長成才,必須清醒認識到提升思政課親和力的重要意義,認真審視當前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有針對性地探索更加適合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方式,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