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雙謀”是檔案工作的新指針,是檔案利用工作的初心和使命。通過統計分析2015—2019年近代物理所綜合檔案室借閱登記數據,在闡釋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的總體情況和利用特點的基礎上,剖析利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適應新時代的改進策略,以期為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工作提質增效,開創(chuàng)大科學工程檔案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 近代物理所 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 利用現狀 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73.5 文獻標識碼 A 收稿日期 2020-04-10
★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檔案館專項課題“積極挖掘檔案在新時期科研項目‘績效管理中的有效作用”(項目編號:2019-C01-05)。
★作者簡介:毛雙惠,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館員,研究生學歷,主要從事工程檔案管理。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o seek happines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seek rejuvenation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new pointer for archival work, and is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ultimate aim of archives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archives utilizing registration data of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rom 2015 to 2019, the utilizing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scientific project archives are illustrated,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utiliz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Then som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adapt to the new era, in hop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utilization of large scientific project archives and opening up the new prospects of large scientific project archives work.
Keyword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utilization of large scientific project archives; utilizing status; improving strategy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眹覚n案局原局長楊冬權稱之為“雙謀”,并指出“雙謀”是新時代檔案工作的新指針,也是檔案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他提出:“在新時代,我們要……以‘雙謀這一新指針,對檔案工作進行新定位,確定檔案工作的新目標和新任務,謀劃檔案事業(yè)的新發(fā)展?!盵1]4
建所六十余年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近代物理所”)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著眼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建成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HIRFL),形成大科學工程檔案三千多卷,凝聚了近代物理所幾代人的智慧。目前,近代物理所正在承擔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兩大科學裝置項目建設。兩項目建成后預計形成至少三倍于HIRFL工程案卷數量的檔案資料。
一、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現狀
1.總體情況。依據近代物理所檔案借閱登記簿,經整理統計2015—2019年五大類檔案利用人次和卷次情況(見表1)發(fā)現,這五年中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人次和卷次均是最多,且利用卷次整體呈上升趨勢。
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雖然已經常態(tài)化,但是受近代物理所科技動態(tài)的影響比較大。譬如,2016年利用卷次突飛猛漲,基本達到2015年的2.5倍。究其原因,2015年12月底,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了HIAF和CiADS兩大科學裝置的建設申請。2016年初,編制HIAF和CiADS項目可研報告和初設方案被研究所列為重要工作內容。因此,如圖1(見下頁)所示,2016年1月科技人員開始為此借閱大科學工程檔案,僅3月份利用檔案就達97卷次之多。大科學工程檔案通過提供利用,為HIAF和CiADS項目編制可研報告和初設方案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情報和參考作用。
2.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特點。
(1)利用方式傳統。2017—2019年三年期間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以原件查借閱為主,電子件與掃描件利用為輔(見表2)。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大科學工程檔案多為大幅面圖紙,不易提供利用檔案復制件;二是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周期長,經常要被帶到裝置現場做對照研究。近幾年,為了滿足利用者對電子檔案的利用需求,檔案人員要求電子文件歸檔。所以,提供利用檔案電子件的數量逐漸增加。
(2)利用者分布相對集中。據表3可知,2017—2019年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者雖基本覆蓋了近代物理所各大部門,但是相對集中分布在加速器部門,而科研部門較少。因為加速器部門主要負責加速器物理與技術研究,不僅是大科學工程檔案的主要形成者,也是主要利用者。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和2019年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迎來了所外利用者。
(3)利用目的單一。據表4可知,2017—2019年因工作查考而利用大科學工程檔案的占比最高,達80%左右,因為利用檔案是加速器部門進行大裝置技術設計和維護改造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方法。近兩年,所內外個人開始利用大科學工程檔案解決年終考核、職稱晉升和大科學裝置建設歷史研究等問題,但是利用人次與利用卷次相對較少。大科學工程檔案通過工作查考利用發(fā)揮了顯著的憑證作用和情報作用,但是利用檔案開展宣傳教育工作的缺失使得檔案文化教育功能的展現不夠。
二、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目標定位不準。長期以來,大科學工程檔案工作重保管輕利用,嚴重制約了其檔案利用工作的發(fā)展。(1)固化的“看攤守堆”的外在形象使檔案工作和檔案人員得不到足夠的重視。(2)檔案人員形成坐等查檔的慣性思維,對檔案利用需求了解不夠全面,對檔案價值開發(fā)不夠深入,使檔案瑰寶束之高閣成了“死檔案”。(3)影響檔案利用對檔案工作全面發(fā)展的檢驗帶動作用。檔案利用工作中,資源是基礎,需求是牽引,技術是助力。通過檔案利用才能窺見檔案收管用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謀求改進。
2.資源建設覆蓋不全。(1)彰顯科技人員在大科學工程建設過程中個體價值的檔案信息不全??萍既藛T在大科學工程建設中取得技術突破、實現工藝優(yōu)化、踐行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成就與事跡沒有翔實的檔案記錄,科技人員的個體價值就難以彰顯,更使大科學工程未來的文化、宣傳、教育工作成為無源之水[2]41。(2)數字檔案資源建設滯后。對各類科研業(yè)務系統中形成的原生程序、數據等電子文件與網頁、社交媒體文件及郵件等重要數字信息資源沒有及時收集。分散或失管的數字信息嚴重影響了新時期檔案的完整性,不僅不能真實反映新時期科研管理和研究活動的歷史面貌,也不利于檔案資源的共享利用。
3.利用服務開展不深入。(1)檢索工具單一。檢索工具是利用者了解檔案資源的窗口。目前,檢索工具以手工分類案卷目錄為主,文件目錄、專題目錄和索引較少,不能有效滿足大數據時代利用者便、快、準、全的利用期望。(2)利用需求挖掘不深入。受檔案意識、對檔案資源了解程度、利用途徑等因素影響,利用者潛在的檔案利用需求沒有得到激發(fā)。(3)多元化利用開發(fā)不夠深入。檔案利用停留在檔案形成部門,僅發(fā)揮了檔案的憑證、情報價值,使公眾對檔案的印象更加刻板。(4)利用效益反饋不深入。檔案利用效益反饋收集僅作為資料交流,甚少系統分析、匯編公布檔案利用所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利于公眾了解檔案的價值和作用。
4.方式技術創(chuàng)新不足。在“互聯網+”的新時代背景下,已經有單位開始通過方式創(chuàng)新,利用社交媒體和在線服務平臺利用檔案;也有單位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利用先進的二維碼技術和VR技術實現了檔案利用的新突破和新體驗。然而,近代物理所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依然停留在通過傳統的檢索工具在檔案室利用紙質檔案原件的原始狀態(tài)。雖然利用者提出了一站式的網絡利用需求,希望能夠更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信息,但是鑒于對檔案資源開放共享的安全考慮,近代物理所檔案在線利用工作推進緩慢[3]56。
三、新時代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工作提質增效的策略
1.不忘本來,堅持以檔案利用為中心,促進收管用全面發(fā)展,最終滿足各方面的檔案利用需求,實現檔案價值。(1)要走出去、拿進來,收、管、用同時抓。以檔案利用為導向,走出去了解、檢查大科學工程建檔工作,把建檔工作中的不足、困難與問題拿回來,認真研究并指導解決,使大科學工程檔案管理工作落到實處。(2)堅持檔案利用的中心工作不動搖,把檔案從庫房引入到各項活動中去,讓檔案“活起來”。檔案是真實的素材、有力的證據、文化的載體。只有經過開發(fā)利用,塵封的檔案才會閃耀出智慧的光芒,散發(fā)出歷史的光點,才能激發(fā)利用需求,體現檔案價值和作用。
2.面向未來,修訂建檔規(guī)范,豐富、優(yōu)化檔案資源。(1)強化數字檔案資源建設。新時代,大科學工程管理、研究與建設活動的記錄呈現數字化特征。明確數字檔案資源歸檔方式、歸檔范圍和質量要求,并進行科學鑒定、收集、分類、著錄,使之系統化集中管理,才能給未來一個富于時代特色的大科學工程。(2)重視收集體現人文價值的檔案信息。主題突出的音視頻文件,個人手稿、日記、信件,社會媒體報道,有關個人突出貢獻、攻堅克難及協作互助的事跡專題冊等等都要列入歸檔范圍。此類檔案不僅能生動地反映大科學工程建設的過程,還能賦予大科學工程建設濃郁的文化內涵。
3.銘記歷史,用新技術新理念推動檔案利用向縱深發(fā)展。在數字檔案室平臺建設和大科學工程檔案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的基礎上,主動服務,開展多元化檔案利用服務。(1)分級分批開放檔案資源共享,推進檔案在線利用。(2)調研分析各類利用需求,融合檔案資源,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檔案信息服務。(3)結合熱點工作展開多部門合作,編研檔案文創(chuàng)產品,激發(fā)集體記憶,提升檔案顯示度。(4)發(fā)布檔案利用效益案例匯編,集中展現檔案為助推實現個人幸福、研究所發(fā)展、民族復興作出的積極貢獻。
4.立足本職崗位,踐行工匠精神,凝心聚力實現新發(fā)展。(1)大科學工程檔案是歷史的記錄。大科學工程項目工作者是檔案的形成者,更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所以要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以一絲不茍的敬業(yè)精神,保證其在崗位工作中形成的檔案資料真實、準確。(2)新時代行業(yè)融合向縱深發(fā)展。大科學工程檔案工作者不僅要提升檔案專業(yè)素養(yǎng)和技能,勤勉踏實地做好檔案日常工作,更要學習大科學工程相關知識、新媒體技術及大數據應用技術以創(chuàng)新檔案工作,才能適應新時代對檔案工作者的要求,推動檔案工作實現新發(fā)展[4]40。
新時代給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的傳統管理模式帶來挑戰(zhàn),也帶來轉型發(fā)展的機遇。順應新時代新要求,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工作才能走出困境贏得重生。在轉型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大科學工程檔案工作者應勇于擔當,肩負起“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的職責,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在創(chuàng)新轉型中發(fā)揮主力軍的作用,為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工作謀發(fā)展。近代物理所應以HIAF和CiADS兩大科學裝置檔案工作為契機,多措并舉,內促革新,外樹形象,凝心聚力,為大科學工程檔案利用提質增效,為大科學工程檔案工作開創(chuàng)新局面,為“雙謀”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冬權.“雙謀”:新時代檔案工作的新指針[J].檔案與建設,2018(1):4-7.
[2]楊潔,黃霄羽.彰顯檔案的人文關懷價值——英國BBC發(fā)布記憶項目檔案幫助癡呆癥患者[J].北京檔案,2017(7):40-42.
[3]向立文,李培杰.“互聯網+”時代檔案利用創(chuàng)新的幾點思考[J].檔案學通訊,2017(5):54-57.
[4]侯彤.新形勢下檔案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研究[J].蘭臺世界,2018(5):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