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彩云
摘 ?要:現(xiàn)如今,科技不僅在引領生活,也在改變教育,各種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出現(xiàn),徹底改變了以往教師授課的方法,甚至拓展了教學活動開展的時間與空間,為師生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是必然之舉,這在近幾年也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很顯然,信息技術更新的速度極快,為了充分將新技術的優(yōu)勢利用起來,有關信息技術教學的研究工作也必須持續(xù)性的開展。本文就將具體圍繞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融合
引言:
眾所周知,語文這門課程充斥著文字和理論,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教師都是采用口述搭配板書的方式講課,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聽課效果是我們有目共睹的,教學效益達到了難以進一步提高的狀態(tài)。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令廣大教師看到了新的希望,也讓學生重新對學習燃起了濃濃的興趣。對于優(yōu)質(zhì)的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必須要合理、充分的加以利用。
一、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課文情境相信很多語文教師在講課時都受到過這個問題的困擾,課文中作者介紹的景色、人物或者事物都是眼界狹窄的小學生所從未領略過的,在認知空白的基礎上如何讓他們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感受作者思想情感是一個難題。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只能通過搜集課外資料來補充學生的認知空白。但是文字性的資料僅僅是蒼白的描繪,很容易增加學生理解的難度和對學習的抵觸性。如今利用多媒體的功能,教師可以將課外資料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展示出來,讓他們從中獲取到直觀的信息,對他們迅速理解課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例如,在《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因為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爬山虎這種植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將爬山虎的圖片以及視頻資料等表現(xiàn)出來,學生親眼見到爬山虎這種植物,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1]。
二、利用課件擴展教學空間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教學內(nèi)容中包羅萬象,涉及到社會、歷史、自然等學科的相關知識,教師應該敢于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如果只憑借課本內(nèi)容進行教學,學生的知識面則會受到限制,不能融會貫通地理解課文中的內(nèi)容。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融合,利用網(wǎng)絡中大量的信息資源尋找相關知識,還能夠?qū)⒔滩闹徐o態(tài)的文字轉(zhuǎn)變?yōu)閯討B(tài)的圖片,形象立體的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擴寬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進行月食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利用網(wǎng)絡技術在網(wǎng)絡中尋找月食產(chǎn)生原因的科學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教師結合教材中月食產(chǎn)生的過程,將這一過程使用PPT的方式制作成動畫模式,在課堂上結合視頻資料與課文中月食形成的過程播放給學生,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最直觀地了解到月食形成的原理,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講述的內(nèi)容。
(三)利用電子白板提高學生認字能力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融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字能力。生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在進行認字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例如,PPT與交互式白板的使用,在教師進行生字講解時,使用PPT可以將文字放大,幫助學生更好地看清字體結構,更牢固地記住生字的字形。在學生默寫生字時,教師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讓學生到白板上默寫,教師使用批注功能,將學生在默寫中的錯誤進行指出和糾正,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該生字的印象[2]。
四、利用短視頻激發(fā)學生情感鑒賞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欣賞和感悟,獲得相似的情感體驗,這樣才能真正的將文章讀懂讀透。但是,激發(fā)學生情感也是教學中難度最大的任務。大量的實踐證明,讓學生聽講、讀文字,或者看圖片都無法起到有效激發(fā)他們情感的作用,而播放視頻卻能夠利用畫面和聲音的融合迅速地感染他們,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融入到課文情境中。
例如,在《鳥的天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圖片和小鳥的叫聲,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教師詢問學生此時的感受,并提問:對于這棵榕樹,同學們會采用什么樣的手段進行描寫?榕樹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原因是什么?想知道這個地方在哪里嗎?一步步地導入問題,結合學生的自主思考,在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與文章的結構時,學生就能夠?qū)崿F(xiàn)充分的自我代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2]。再比如,在《火燒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查找火燒云的圖片以及火燒云形成的知識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描寫手法以及作者思想情感。
五、利用電子書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生處在好動的年齡階段,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將游戲教學的方式與電子書包資源相結合,設置合理的游戲情節(jié),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形成良性的課堂互動模式,能夠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益[3]。例如,在《盧溝橋》的教學中,可以采用游戲教學的方式辨析課文中的多音字。教師首先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將多音字投放到白板上,學生以接力的方式到白板中為多音字進行拼音的標注,最后教師根據(jù)每組學生拼音標注的結果,選出最優(yōu)小組并進行獎勵。這篇課文中包含了一些歷史性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資源收集盧溝橋事變的相關歷史資料,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讓學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了解歷史,豐富知識儲備[4]。
六、結束語對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相信廣大教師已經(jīng)有了深入的體會,但是目前對于如何充分將信息技術的功能與日常教學活動結合起來,還需要繼續(xù)摸索。在語文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能夠更加直觀地進行情景再現(xiàn),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大量應用多媒體、交互式電子白板等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將教材中的文字轉(zhuǎn)化成更容易被學生理解的圖片、視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邊菁玉.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J].學周刊,2018(25):157-158.
[2]王麗娥.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164.
[3]趙元強.如何做到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18(07):59-60.
[4]羅華妮.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