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鵬飛 (北海職業(yè)學院)
隨著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快速發(fā)展和國家的大力支持,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學前教育,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的作用在各個領域都有所體現(xiàn),作為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必修課,不僅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還旨在能與聲樂、舞蹈等其他形式相結合,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于各地區(qū)的差異性,重視藝術的程度不一,大部分的學生接觸音樂僅限于在音樂課上,多數(shù)同學從來沒有接觸過鋼琴,音樂素養(yǎng)知識有限。以我們學院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為例,大部分同學入學時鋼琴基礎為零,使得鋼琴實際教學具有很大的難度。因此,在學生開始學習鋼琴的時候就要灌輸正確的學習理念,傳授正確的方法和培養(yǎng)良好的練琴習慣。但是鋼琴是一種復雜的樂器,在大學期間學好它絕非易事。教師只能盡量使同學們少走彎路,在僅有的兩年半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東西,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師。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必修課多,除了鋼琴還有如樂理、視唱練耳、聲樂、美術、舞蹈等,導致練琴時間被壓縮得很少。眾所周知鋼琴是需要大量練習的樂器,練琴時間短效果不明顯導致學習興趣不高,繁重的課程造成了學生的顧此失彼。部分同學天生樂感較差或五音不全等,就很容易產(chǎn)生倦怠的心理從而放棄學習鋼琴。
學鋼琴需要大量的練習,手指不靈活容易產(chǎn)生抵觸的心理。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進步緩慢,造成了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識譜慢,技術困難,缺乏自信心,表演經(jīng)驗不足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慢慢失去了興趣和信心。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人數(shù)眾多,傳統(tǒng)的“一對一”教學模式顯然不足以處理如此龐大的基數(shù),所以經(jīng)常采用集體授課“大課”的教學模式。因此我覺得教學上可以靈活多變,集體課、小課甚至小組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集體課講授鋼琴的內容和基本樂理知識,演奏技巧、需要注意的重難點和作品分析等并加以示范,讓同學們錄視頻作為音頻資料復習。集體課上教師講解完便讓學生先按照要求練半節(jié)課,后遇到的共同問題一起在課堂上解決處理。個別課時可根據(jù)集體課上的觀察與巡堂,對程度較低或較高的學生單獨輔導,因材施教。至于小組課,則是按照學生的宿舍為分組標準,每月考核一次選出單月水平較高的組長。課下的時間由組長幫忙輔導和叮囑其他同學練琴,每周回課采取獎勵加分制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教學方式相結合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每周作業(yè)。每周上完課后布置作業(yè),每次回課都要求上臺演奏。這樣可以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和互相觀摩,調動她們的積極性,每個人既是觀眾也是演奏者。通過觀摩其他同學的彈奏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或不足,每次都給學生一次鍛煉的機會和音樂實踐的機會,為學生以后走上教學崗位能自如地在小朋友面前彈奏和教學示范埋下伏筆。
教師給每位學生建立評分檔案,對每次回課演奏的學生打分??偝煽冇善綍r成績60%和考核成績40%組成,使每位學生的成績更加真實且督促了她們的日常學習,避免在平時學習和訓練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懈怠的現(xiàn)象,更杜絕了學生臨到期末突擊練習一兩首曲子應付考試的心理。最后的總評成績更能體現(xiàn)她們的學習樣貌。
(二)教材的靈活選擇運用
由于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特點,單一選擇使用一種或兩種教材顯然不合適。根據(jù)學生學習程度的不一,靈活配套幾種教材的使用。如集體課:每周布置一首哈農練指法,配合小湯普森教材和兒歌彈唱編配教材使用,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適當加入拜厄練習曲和鋼琴基礎教程一。讓學生們既能打基礎又能學習兒歌彈唱編配,為以后的幼兒園教學工作能更好的適應開展。而小課和小組課的教學模式則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材施教,使小部分同學起到帶頭羊的作用,然后在課余時間讓這部分優(yōu)秀的同學教會其他同學,最后保證整班的教學質量和進度。
在集體授課模式下,老師處于主導地位,強化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知識的傳播,能更好的適應目前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的教學。還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老師即興伴奏她們喜歡的歌曲,增強她們對于學習鋼琴的興趣。而小課和小組課模式下,主角不僅僅是老師還同樣是學生,相互學習、交流、溝通,創(chuàng)造更大的想象學習空間,不再依賴老師。這樣不僅能很好的提高學習效率,還為她們以后的教師工作“傳道授業(yè)解惑”具備必要的基本能力。
鋼琴課堂教學的內容要更多的考慮其有效性,而不僅僅是把練習曲、樂曲彈到某個程度,應該更加符合學生以后工作中的實用性。因此,我們要把練習曲、樂曲結合即興伴奏靈活地結合起來,在有了一定的基礎后以即興伴奏為教學重點。舉例子:當學生學習到拜厄練習曲后,有些練習曲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了柱式和弦、全分解和弦以及半分解和弦?guī)讉€常適用于兒歌彈唱的織體時,老師就可以講解左手伴奏織體的形式和適用的兒歌了。如拜厄練習曲46、55;車爾尼599 練習曲第11、12、13、14 等。這時可以讓學生運用這些伴奏織體加上老師跟同學們分析的和弦級數(shù)開始嘗試給兒歌伴奏。這樣既能考慮到學生們的實際能力又能滿足學生將來的課堂教學。
在新時代社會下,學前教育的發(fā)展重視程度呈一定上漲的趨勢。因此師生結合的教學方式,親身示范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們很大的幫助。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突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才能讓大部分的同學真正的掌握所學的技巧彈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