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翠翠 臧鵬 劉詩釗 萬曉東
摘 要:課程思政是將課程教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充分發(fā)揮每門課程的隱性教育功能,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融合的教學理念。將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物理教學,對實現立德樹人教學任務具有重要意義。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物理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作,要促進大學物理教學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探索出符合大學物理學科特點的課程思政新路徑,可以從提升教師育人能力、挖掘思政育人素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方式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物理;有機融合;實施策略
一、引言
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為落實會議精神,各高校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的相關實踐研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的各科目課程教學,充分運用各門課程豐富的知識體系、德育素材、師資力量等進行協(xié)同育人,已成為高校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方向。
二、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物理教學的重要性
大學物理課程作為理工類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受到教師與學生的重視,具有知識覆蓋面廣、內容包容性強的特點[2],是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陣地”。但物理學科是自然科學,課程內容無關政治立場,而且長期以來,物理教學中存在重“技”的掌握與運用卻輕“道”的宣講與滲透的現象。因此,要使大學物理教學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就需要立足物理學科本身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方法與思路。在大學物理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不是將物理課與思政課混為一談,直接上成思政課,也不是在物理教學中生硬地插入思政理論的講授,破壞課程原有的連貫性;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物理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政育人理念滲透教學全過程,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培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愛國情懷,使學生成長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3]。
三、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物理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提升教師育人能力是前提
將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物理教學,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是學生模仿學習的對象,教師在工作中體現的職業(yè)精神、道德品質、政治素養(yǎng)等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因此,要保證思政育人效果,就要先轉變物理教師的教學理念,讓每名教師都明確自己的育人使命,不斷提高教師的育人能力。首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樹立堅定的政治信仰與理想信念,以較高的標準約束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三尺講臺無雜音,擔當起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指路人的責任。其次,教師要通過聽取思政講座、自學思政教材等各種途徑學習思想政治理論,不斷提高個人的政治理論水平,同時要能夠靈活運用所學思政理論來處理教學中要用到的思政素材,做好課程設計,潤物無聲地融思政于物理。再次,要能夠很好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在授課時要能夠靈活運用網絡及多媒體技術,選取網絡上構思成熟、設計精美的微課、慕課、視頻動畫等資源開展課程思政,以學生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引申思政內容,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要在實踐中及時進行反思,不斷總結實踐中的成果與不足。學校可開展相關教研活動和研討交流會,對在實踐中取得的成果進行總結與推廣,不足之處集思廣益開展交流,形成合力,共同促進教師育人能力的提高。
(二)挖掘思政育人素材是重點
物理學科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和成熟的知識體系,為課程思政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將這些素材巧妙地融入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政治素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首先,物理學家的成長過程與科研故事是進行德育的最佳內容,物理學的發(fā)展與進步靠的是無數科學家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鉆研。法拉第不斷進行實驗,才發(fā)現電磁感應定律;哥白尼不畏權威、追求真理,提出了日心說;霍金身患絕癥,卻為科研事業(yè)奮斗終生……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在物理課堂上適當地加入這些科學家的故事,可以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及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奮斗精神,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其次,物理學所包含的學科邏輯及方法也是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素材,常用的類比法、控制變量法、由特殊到一般等分析方法都體現著哲學方法論,對學生的工作與生活有著重要啟示。再次,現代科技發(fā)展也是值得關注的,尤其是中國最新科技發(fā)展中與物理相關的亮點,一定要及時在課堂中體現,既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又使學生樹立勇攀科技高峰的決心。最后,實驗教學是大學物理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實驗教學中,組織學生分工合作,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嚴謹務實的工匠精神,同時體會科學家們追求真理、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研精神。
(三)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是關鍵
大學物理中的很多知識、理論較為復雜,僅靠傳統(tǒng)的講授來傳遞這些晦澀難懂的內容,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進行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時,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合理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一方面,在理論課的教學中,可以引進案例教學法,課前提供一些引導學生學習的案例素材,讓學生結合所留素材,通過查閱資料、實踐探究、交流討論等方式對所學內容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深入的理論講解,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例如,在講解安培定律時,給學生提供有關電磁軌道炮的相關資料,讓學生通過分析資料,對電磁軌道炮的工作原理有初步認識,知道電磁軌道炮是安培力的運用;后續(xù)再由教師講解安培定律的知識,并進一步解釋電磁軌道炮的工作原理。學生在結合資料分析電磁軌道炮的過程中,除了能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進步,培養(yǎng)不畏困難、不斷探索、勇于開拓的科研精神,還能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正確世界觀的形成。另一方面,在實驗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通過成員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使每名學生都參與實驗,并且發(fā)揮各自不同的作用,這既能保證人人參與,提高教學效果,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四)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方式是保障
在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就有相對應的思政育人目標需要完成,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思政反饋評價機制,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方式,為課程思政更好地融入大學物理教學提供保障。傳統(tǒng)課程多采用平時成績加卷面成績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對結果關注的更多,但對融入了課程思政的大學物理課程而言,在進行考核評價時,要減少對學生的橫向比較,多縱向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對比前后的變化。因此,對思政育人目標的考核評價,要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能否在小組合作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能否積極參與討論、實驗、練習等課堂環(huán)節(jié),能否通過課程學習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感悟等,同時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tài)度、思想覺悟、發(fā)展進步等計入成績的考察中。其次,課后可以留一些開放式的拓展作業(yè),如查閱科學家的科研歷程,查閱某物理原理在科技中的應用,撰寫與所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開放式論文等,將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協(xié)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工匠精神等也計入成績的考察中。再次,在編制期末考試試卷時,可加入與思政相結合的開放性試題,對學生在答題時體現的政治素養(yǎng)、愛國情懷、人文情懷等進行恰當評分,算入卷面成績。如此一來,通過分析學生的最終考核成績,便可以對思政育人的效果進行評價。
四、結語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的要求,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性的工程。要發(fā)揮大學物理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就要努力實現思政教育與物理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這中間還有很多問題亟待探究,如怎么結合思政育人理念挖掘物理學科的思政元素,如何將思政素材自然而然地融入物理教學,在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最終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大學物理教學與課程思政的融合,可謂是任重道遠,但在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探索、不斷嘗試下,一定能摸索出符合大學物理學科特點的課程思政新路徑。
參考文獻:
[1]徐大海,張靜,謝麗,等.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物理課教學的探索[J].科技視界,2019(20):133-135.
[2]戴曄,白麗華,張萌穎,等.“課程思政”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9(8):84-86.
[3]宋偉.高?!罢n程思政”實施策略研究[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8(5):104-106.